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岳飞
这首满江红抒发了他的爱国信仰,全词让人心情澎湃,热血沸腾。全词表达了誓要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也道出了他那绝不辜负国人的期盼。
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
实际上,无论是宋代的野史还是官方正史,对于“岳母刺字”都没有记载,我们不禁怀疑“岳母刺字”的真实性。如果此事真的发生过,为了满足宋朝人,恢复河山的愿望,后代小说家肯定会大写特写。但怪异的是,基本上宋史没有任何记载,小说也没有痕迹。
那么,“岳母刺字”是怎么出现在我们视线呢?
翻阅资料发现,最早记载“岳母刺字”的书出自于元朝的《宋史本传》,书中所记载的却不是岳母刺字,而是:“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但此书中并没有描绘岳母对于岳飞的教诲,并没有提及尽忠报国的来由。其中关键的是,书中明文记载的是“尽忠报国”,而不是是“精忠报国”。
书中所记录的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同。需要说明的是,宋朝人都不了解本朝的历史典故,为何会被一个元朝人知道呢?这就好像当年的秦始皇焚书坑儒,官方史实尚无记载,却被晋朝的一个书生所记录了下来,而且还说得有声有色,甚至还冠以“秦始皇哄骗儒生观察骊山之西瓜长势”为由,可见荒唐。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北宋自立国,即与北方的辽国势同水火。早期与辽国几次征战,每次都是屡战屡败,虽然宋军的装备精良,人数也优于辽国,虽然有长城作为天险据守,对于野外作战就不擅长了,每次野外和金军作战,宋军都吃尽了缺少骑兵之苦。为此,北宋积极扩充骑兵部队,到宋真宗时代,最终建立了4万骑兵部队。
依靠这支4万骑兵部队,最终终于击败了辽国耶律隆庆,一举扭转局面,最后签订了停战合约,以给辽国岁币的方式,结束了宋辽大战,史称“澶渊之盟”。
到了宋徽宗时期,北宋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外强中干,内部腐烂不堪,但北宋灭辽国之心依旧不死。北宋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单靠自己是无法消灭辽国的,最终和金国达成了合作,还能夺回燕云十六州。
北宋没有考虑和金国合作的后果,要知道合作是基于双方实力相等的水平上,一旦一方实力弱小,其后果必是被吞并。
靖康二年,即公元年,金兵攻破北宋国都开封。次年五月,宋徽宗、宋钦宗以及数千北宋大臣、后宫妃嫔被金人俘虏北上,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在靖康之变中,共有皇室宗亲沦为奴隶,人文武百官和妻子儿女,还有工匠也被俘虏一同北上,这些数字并不包括金人在城里的烧杀抢掠。
整个开封城民户十不存一,堂堂北宋国都,曾经的东京梦华录的盛况,如今却沦为人间地狱,再不复往日辉煌。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亲眼目睹了国家遭受的耻辱。岳飞的理想是“收复失地,还于旧都”,在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岳家军后,就开始了他的北伐之路,岳飞生平经历了四次北伐。
北伐期间,岳家军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打的金国狼狈不堪,在郾城之战、颍昌之战、朱仙镇战役中都取得辉煌胜利,收复山河。在第四次北伐当中,在其他南宋将领的牵制下,岳飞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重创金国,使金国南下的机会停滞不前。岳飞更是喊出了“直捣黄龙,迎回二圣”,金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金国由此对岳飞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撼山易,撼岳飞难。”为了阻止岳飞的北伐,便开始联系北宋以求和平相处。南宋军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南宋皇帝却想偏安一隅,不想也不敢与金国为敌,所想要的无非是守住半壁江山,因此同意讲和,连续以十六道金牌召回岳飞,岳飞发出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议和内容还提出必须杀了岳飞,因为岳飞坚持北伐,只要他还活着,金国统一中原的美梦就无法实现。同时,由于赵构对武将存在不信任,担心岳飞执掌兵权后对自己的皇位产生威胁,也有意除掉岳飞,所以在这种前提下,赵构便默许了秦桧所列举的罪状,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冤杀。
对于岳飞的冤死,百姓极其怨恨秦桧,为此人们还将害死岳飞的秦桧、张俊等5人做成雕像放于岳飞墓前,以示对岳飞的忏悔。众所周知,岳飞是最忠于大宋的将领之一,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宋朝,为了天下,以示其志,岳飞母亲还在岳飞背上刻下了“精忠报国”四字,希望岳飞要永远铭记“报效国家”。
多年来,“精忠报国”深深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以至于我们一直认为这四个字是岳飞的母亲亲手在岳飞背上所写。
所谓的“岳母刺字”真的存在吗?
其实岳母有没有在岳飞背上书写“精忠报国”并不重要。不管写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也不重要。从后来岳飞所表现的始终以精忠报国为信念。并且执行了一辈子。
足矣!足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从此华夏诞生了一位能够力挽狂澜的盖世英雄,他是民族的自豪,国家的柱石,中华为之骄傲!然而世界终究是浑浊的,可叹天妒英才,惨遭“莫须有”之罪名!悲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