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公元前七百八十二年,西周第十一代君王周王静在位四十六年后,突然暴毙,谥号宣王。周宣王继位之初,奋发有为,着手解决父亲周厉王留下的烂摊子,政治上任用召穆公、方叔、申伯等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军事上借助诸侯之力任用南仲尹杰甫讨伐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等。使得西周国力得到短暂恢复,世称宣王中兴。

然而到了周宣王晚年频繁对外用兵且接连失败,尤其是千亩之战大败于江楼,南征之师全军覆没。使得西周国力大衰,周宣王又独断专行,不进忠言滥杀大臣,导致中兴局面昙花一现,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西周帝国摇摇欲坠,内忧外患之下,周宣王暴病身亡,从小在深宫长大,不懂民间疾苦的太子宫湦。顺理成章地继承王位,成为西周第十二位国君,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幽王。

然而这周幽王之昏庸,相比其父晚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喜朝政,偏爱声色犬马。如果他只是一个富家公子哥也便罢了,这些嗜好倒也折腾不起多大的浪来。可他偏偏是大周的天子,他毕生的追求就是天下的美酒,要尽我所饮,天下的美食要尽我所想。天下的美女要尽我所欲。

周幽王二年,全国各地发起多起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西周的都城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发生了大地震,并引发了泾、渭、洛三条河川发生震动。同年,三川枯竭,其山发生崩塌。太史伯阳甫认为,这是天下阴阳二气失调所致,此乃不祥之兆。

昔日三川枯竭而商朝亡,如今不仅三川枯竭,而且西周的发源地岐山都崩塌了,天子不可不重视,以免有亡国之祸。话说完就遭到周幽王的严厉斥责,但被讥为蠢人忧天。大夫赵叔带,也就是后来的赵氏先祖力劝周幽王修理德政,安抚天下。

反被他革去了官职,赶出了镐京。此举引起了褒国国君的不满。劝谏周幽王不肯如此对待朝臣,立刻被周幽王割去了舌头,关入大狱,一关就是整整三年。眼看着直言进谏的老臣们一个个都遭到了打击报复。时间一长,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愿意说真话。周幽王干脆把朝政全都交给了大臣虢石父,自己落得逍遥自在。这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又善于逢迎,所以恨得周幽王的器重。

他借手头的权力加重对百姓的剥削,让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帝国人心更加浮动,周幽王却全然不顾。只管贪图享受,为了搜尽天下的美女,周幽王倾全国之车去民间搜刮,无论是普通的百姓还是达官显贵家的女子。但凡有几分姿色,都会被甲兵强行抢回宫中,只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周幽王的审美眼光极高。

甲士们千辛万苦抢回来的成千上百个美女,竟然没有一人能入他的法眼,直到褒姒的出现,才让他欣喜不已。褒姒是现在的陕西汉中人,褒是他出生地宝国。姒他的姓,他本是报国的一普通人家的女子,曝国国君被周幽王割据,舌头下狱三年仍没有能被释放的迹象。妻子褒鸿德求助太史伯阳父念在同朝为官的份上,救助自己的父亲。

伯阳父深知周幽王的秉性,倘若褒国国君求情,莫说救不了他,恐怕连自己都要搭进去,于是便给褒弘德讲了前朝的一个故事。当年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西周,大夫散一声,便与姜子牙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通过权臣费仲游说纣王输出了周文王。

都说历史是一面镜子,只要用它一照就会明白。聪慧的褒弘德立刻心领神会,到处去搜寻美女,救助父亲。在河边偶然遇到了褒姒。只一眼,便认定他就是那个能救自己父亲的人,于是把他买入府中,对外宣称褒姒是父亲的女儿,把她献给了周幽王,最终成功救下了父亲。

艳福不浅的周幽王被大美女褒姒迷得神魂颠倒。不久以后,褒姒生下了男孩,取名为伯福。在褒姒的谗言之下。周幽王废掉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对褒姒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按理说,作为一个女人,她该幸福了,没事脸上就该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是褒姒却一直如冰山般冷艳,从来不笑。虽然他对周幽王宣称自己天生不爱笑,但这却成了周幽王的一个心病,打理朝政不上心的他却在这件事上极为用心。想尽一切办法,逗其开心却都失败了。

后来虢石父竟谗言设计了烽火戏诸侯的剧情。原来在周朝早期,为了防备西戎侵犯京城,在骊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

随着周朝的不断强大,天下太平。烽火台便早没有用,所以虢石父建议把烽火点着,让诸侯们上个大当。王后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跑过去就一定会笑的。但凡再平庸的国君,都不会不明白这是谗言。国家的安危既能用来当儿戏,一旦出事,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周幽王却信了,不仅信了,还觉得这简直是奇思妙计。于是他连夜赶到烽火台,命令把烽火一一点起来。半夜里漫天全是火光,临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以为是外敌来犯,兴师动众地带着兵马赶到京城。听说大王在骊山又急忙赶到骊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有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都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各自带兵回去,褒姒条件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这便是“一笑千金”的典故来源。

后来,西周首都镐京被犬戎包围,周幽王再点烽火求救,诸侯都以为周幽王又戏诸侯便没有再来。而周幽王见救兵不至,犬戎日夜攻城,并让虢石父带头突围。虢石父本来也不是能打仗的人,但不敢违抗周幽王的命令。使得勉强应战,结果不出十个回合,虢石父便被犬戎大将一刀站于车下,周幽王也死于犬戎之手,褒姒神秘地消失在乱军之中。

烽火戏诸侯一直是我们熟知的历史故事,然而他的真实性却值得考究。周雍王昏庸不假,死于犬戎之手也不假。但却跟烽火戏诸侯似乎并无关系。根据清华大学整理的战国竹简证实,西周灭亡并非因为烽火戏诸侯。可以推断出比较合理的历史真相是这样的。

前文说到过,周幽王废掉了身后和太子依旧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这本身就乱了,周礼立嫡的秩序,而身后又是申国国君申侯的宝贝女儿依旧则是申侯的外孙子,被父亲驱逐的,依旧跑到了姥爷家。盛怒的申侯联合缯侯等共同拥护其成为周平王。周幽王当然不干,带兵包围了深国,要弄死自己的大儿子。实力不济的申侯只好和曾国一起投降了西戎,与之一起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的军队在战场上被包了饺子,与伯福战死在离山。

说白了,周幽王的死就是一场女婿与老丈人翻脸,继而被暴揍身亡的倒霉故事。至于古人为什么非要编出一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概是因为周朝在儒家眼中代表理想化的政体是礼仪和理论的根基,可以说是完美的王朝,连圣人孔子都极力推崇。周幽王这种亡国的方式,显然不能让儒家学子们满意,所以只好把亡国之祸推到一个女人的身上,给她找了一个合适的替罪羊。这样后人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将西周当作一个理想的政治典范加以崇拜。时不时地冒出一句,人心不古,江河日下。

周幽王死后,以郑国为首的诸侯国迎立太子宜臼为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至此,持续近三百年的西周。宣告结束,文王心中武王伐纣的辉煌历史都已是昨天的太阳,而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主角则要让位于各国的诸侯们,春秋时代正式开始,咱们请听下回分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