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母亲的经典诗词撷拾评析
文:枯木
人类生命源自父母,道德文化始于家教。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无不是尽心竭力,言传身教,不求回报,无私奉献,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耗费心血,每个人的身上,都寄托着父母的殷殷期盼和美好愿望,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父母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这是人类的良好本性和得以存续的基础。
父爱如山,母爱若水。父爱如山,坚如磐石,雄浑伟岸,山之高昂,令人仰止;母爱若水,水之善流,无形无际,水之所处,无微不至;父爱好比黢黢高山,沉默无言;母爱犹如涓涓细流,连绵不断;父爱如泰山压顶,一柱擎天,母爱如大海泛滥,五彩斑斓。
父母生我爱我,养我育我,疼我惜我,护我为我,感情至真,绝无做作,恩情之深,难以琢磨。自有了文字以来,父母就是诗词歌赋赞美的第一对象,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多处咏叹父母,历朝历代,关于父母的诗词更是不胜枚举,俯拾皆是,为了弘扬传统美德,笔者从浩瀚的诗词中选取十余首关于母亲的诗词,略做点评,以飨读者,你我共勉。
《诗经·小雅·蓼莪》
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匪:同“非”。伊:是。劬(qú)劳与“劳瘁”皆劳累之意。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罄(qìng):尽。罍(léi):盛水器具。怙(hù):依靠。衔恤:含忧。鞠:养。拊:通“抚”。畜:通“慉”,喜爱。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谷:善。律律:同“烈烈”。弗弗:同“发发”。卒:终,指养老送终。
这是一首悼念父母的祭歌,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哀叹父母的辛苦养育之恩,如今撒手人寰,无以回报,哀思之情,百身莫赎。诗中重复排比,一咏三叹,感情真挚,语调哀怨,令人读之,肝肠寸断。该诗对后世影响极大,不仅在诗文赋中常有引用,甚至在朝廷下的诏书中也屡屡言及。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
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这里喻母爱。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喻子女。夭夭:树木嫩壮貌。令:善,好。爰(yuán):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浚(xùn):卫国地名。睍(xiàn)睆(huǎn):鸟儿宛转的鸣叫声。
这首诗用南风形容母亲,用酸枣发芽结果形容儿女成长。采取排比起兴的手法,形容母亲的辛苦养育之恩,七个儿子一个个的长大,母亲的恩德犹如和风煦暖,然而自己没有尽了孝心,不能让母亲宽慰,恩情深似海,难以回报,因此引以自责。从内容看应该也是悼念母亲的诗文。
《思亲操》
无名氏
(舜耕历山,思慕父母。见鸠与母俱飞鸣相哺食,益以感思,乃作歌曰:)
陟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
瞻彼鸠兮徘徊,河水洋洋兮清冷。
深谷鸟鸣兮嘤嘤,设罥张罝兮思我父母力耕。
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当安归。
历山:山西南部第一高峰,传说舜曾在历山耕作。罥(juàn),捕捉鸟兽的网。罝(jū)捕捉兔子的网。
这首诗为魏晋时期所作,题注说明是舜在骊山耕作,看见斑鸠母子哺食鸣叫有感而作。大意为:登上险峻崔嵬的历山,有鸟在展翅高飞;看到斑鸠在徘徊飞翔,下面河水清澈泛波;深谷中有鸟鸣相和,设置捕鸟兽的网笼,不由得想到父母还在辛苦劳作,光阴迅疾,远离父母,难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我当如何是好?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著名的歌颂母爱的诗词,言简意赅,饱含真情,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尤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描写母爱的著名佳句,脍炙人口,妇孺皆知,毋庸多言。
《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鲍溶
择木无利刃,羡鱼无巧纶。如何不量力,自取中路贫。
前者不厌耕,一日不离亲。今来千里外,我心不在身。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蚕桑能几许,衣服常着新。
一饭吐尺丝,谁见此殷勤。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砍树没有利斧,钓鱼没有好丝线,为何自不量力,前来寻取功名,却遭至贫困。回想以前整日耕作,和亲人在一起,如今来到千里之外,心不在焉,思念亲人。慈母殷切期盼,希望我能成材,蚕丝能有多少,我却经常换着新衣服,(因为)母亲不辍织布,一顿饭的功夫就能织出一尺的丝布,有谁能如此辛勤劳作?想到此,就此告别,回家耕作,烧掉车子,从此再不出山,侍奉老母。
鲍溶是中唐时期诗人,这首诗为告别孟郊所作,说明了回家奉养母亲的理由。诗人仕途受阻,回想母亲辛勤劳作,殷切期盼自己成才,如今在外,心中思念,于是息心他念,回归报答母恩。该诗朴素自然,不作雕饰,平易感人,内蕴真情,母亲的殷切之情,儿子的反哺之念,弘扬了母慈子孝的传统美德。
《慈乌夜啼》
白居易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慈乌:寒鸦。吴起:战国时名将,他曾为了追求功名,母亲死了,却不回家料理丧事。他的老师曾申(曾参的儿子)知道这件事,就和他断绝来往。
寒鸦失去母鸦,哀鸣不休,白天黑夜都不离去,一直守着故巢,每天晚上哀鸣,使得听到的人心里悲楚。寒鸦鸣叫似乎在说自己没有尽到反哺之心,那么多的鸟类谁没有母亲,怎么只有这只寒鸦如此哀怨,大概是它的母亲对它的恩情太重了,无法回报,才如此不能承受母亲去世的伤痛。古代吴起虽然是名将,可是母亲去世了都不回家料理后事,和寒鸦一比,简直不如禽兽呀。寒鸦啊寒鸦,就像鸟中的孝子曾参一样。
诗人白居易自己的母亲因为看花坠井去世,诗人为此伤痛不已,然而却因为当时有关于花卉的诗词被政敌弹劾,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对母亲的意外去世深深自责,其实从历史记录来看,白居易还是非常孝顺的孝子。这首诗用鸟类和人相比较,指明就连寒鸦都有哀痛之心,更何况人呢?再大的功名,就连战国名将吴起,功名显著,然而不尽孝心,堪称禽兽不如。诗人借以表明要有报恩之情和尽孝的义务,做人不能不如禽兽。
《送母回乡》
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运送母亲的灵柩的车子停下来,四周茫然回顾,没想到我就像楚囚一样困顿,一股感伤从心中涌起,悲戚垂泪,无语凝噎,慈母病重的时候,本来想拜访名医医治,没想到急迫接送的时候,母亲却撒手人寰,伟大的母爱无以回报,人生还能追求什么呢?!
这首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年),诗人母亲去世,移灵柩回乡,途中哀凄伤痛,充满了自责和哀伤。李商隐的爱情诗缠绵悱恻,情思宛转,辞藻精丽。而这首哀悼诗平铺直叙,淳朴自然,反而更显得蕴含真情。
《乌夜号》
李群玉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隔着泛波的江边,一望无际的是青枫林,有鸟在林间,通宵达旦的鸣叫,这时正是没有月亮的黑夜,,四周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听到鸟的哀鸣,声声让人伤痛,静夜悄悄,鸟鸣划破夜空,异乡飘零,更是难以听闻,不由得忧思哀伤,都生出了白发,想这鸟儿,既然不是杜鹃,恐怕应该是春秋时颜回所说的桓山鸟,四个子女羽翼丰满,展翅欲翔,母亲送别,发出的哀鸣到现在吧。
李群玉是晚唐著名诗人,“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在异乡夜晚,听到鸟儿哀鸣,联想到古代典故“桓山鸟”,再加上自己漂泊外乡,思亲情切,于是借着描写桓山鸟,抒发自己思念亲人的愁闷。该诗用词清新婉丽,联想丰富,寓情于景,渲染烘托,艺术感染力极其强烈。
《西上辞母坟》
陈去疾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从日头正午到下午夕阳西下,黄昏独自一人,禽鸟都归林了,在林间母亲坟头洒酒垂泪,不愿离去,如今再也听不到母亲的叮咛了。
陈去疾是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这首诗描写上坟扫墓情形,诗人从中午一直到黄昏,伫立在母亲的坟头,久久不愿离去,回忆母亲的谆谆教诲和句句叮咛,可惜再也听不到了。这首诗简洁明了,朴素精致,意蕴深远,饱含真情,把孝子上坟哀伤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悲伤不已。
《墨萱图二首·其二》
王冕
萱草生北堂,颜色鲜且好。
对之有馀饮,背之那可道?
人子孝顺心,岂在荣与槁?
昨宵天雨霜,江空岁华老。
游子未能归,感慨心如捣。
萱草(古人用萱草代表母亲)长在北边堂屋下,颜色鲜艳美好,对着这幅墨萱图时,杯中常有残余的酒,远离时无法言道,作为子女要有孝心,不在乎荣华富贵或者枯槁贫困,昨天夜里下了寒霜,今晨看到的是江水空濛,年华易老,漂泊在外,不能归乡,感觉心里七上八下的难受。
元代画家诗人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拒绝做官,甘受贫困,经常为不能奉养母亲而自责,有多首诗文感叹,这是其中之一。
《晒旧衣》
周寿昌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亲旧线痕。
三十年前母亲做的衣裳尚在,衣领袖襟虽然破了感觉到还有母亲的余温,想要重新缝补却不忍拆线,因为上面有母亲劳作的针线痕呀。
睹物思人,怀念慈恩,一丝一缕,饱含真情。
以上十余首是古人歌颂母亲的经典诗词,只是浩瀚如海弘扬母恩诗词的精选,其他还有很多,诸如诗词歌赋,文章诔铭等等,无不是描写母爱的慈祥与伟大,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然母恩之情深似海,岂能是些许诗文所能代表?望诸位共勉,孝敬父母,继承和传播我中华优秀的孝道文化。
/5/12榆木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