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下,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节选《诗经.小雅.正月》

此诗的大概意思是说:我心中忧愁深又长,好像绳结不能解。当今政治真难说,为何越来越暴烈?大火熊熊烧起时,难道有谁能扑灭?辉煌显赫周王朝,褒姒竟然将它灭了。

这里提到了一个美人:褒姒。褒姒是历史上有名的美女,倾国倾城,她是西周周幽王姬宫湦的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故事“烽火戏诸侯”里面的女主人公。

曾经有这样的诗篇: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烽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胡曾写的,他说褒姒的展颜一笑让一个王朝颠覆了。一笑倾城,一笑倾国的典故也由此而来。

褒姒到底有多美?《东周列国志》中形容她的容貌:“目秀眉清,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如月之容,倾国倾城之貌。”而周幽王第一次见她时,便惊为天人:“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艳照人。四方虽贡献有人,不及褒姒万分之一。”

褒姒的来历也颇为神奇。据传,夏朝末年,有二条神龙停在夏帝的王庭前,口流涎沫,说道:我们是褒国的两个先君。夏帝很害怕,想杀掉二龙,命人占卜,不吉利;想赶走二龙,又不吉利。占卜的要将龙的唾沫储藏起来,才吉利。于是陈列玉帛,并以简策写文告请神龙,龙离去后留下唾沫,夏帝用匣子把唾沫装起来,除掉地上的唾沫痕迹。夏朝灭亡,这匣子传到商朝。商朝灭亡,这匣子又传到周朝。经过三个朝代,没有人敢打开它。到周厉王末年,打开观看。唾沫流到宫中,无法除去。周厉王就命令妇女赤着身子对它大声呼喊,唾沫便变成一只黑蜥蜴,窜到周厉王的后宫。后宫有个侍女,刚七八岁,碰上它。周宣王时,这个侍女成年后“无夫先孕”,她很害怕,就将那个孩子丢弃。

有一对专卖桑弓箕箭袋的夫妇在逃跑的路上捡到了那侍女丢弃在路旁的女婴,便将她收养,夫妇俩逃到褒国。后来,因周幽征伐褒国,褒国便请求献上美人褒姒给周幽王来赎罪。

周幽王见到褒姒就非常喜欢她,褒姒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就废掉了申后和她的儿子宜臼,让褒姒做了王后,伯服做了太子。

周幽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也是费尽了心机,也付出了惨重代价。《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帮不笑。幽王为熢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熢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熢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周幽王姬宫湦是周宣王姬静之子,母亲姜后是齐国国君之女。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年―前年在位。

周幽王二年(前年),西周镐京和附近的泾、渭、洛三条河川都发生地震。大臣向他奏报,周幽王说:“山崩地震,此乃常事,何必告朕。”同年,泾、渭、洛三条河川枯竭,岐山发生崩塌。周幽王对百姓的死活根本不理,有大臣向周幽王说,山川,山崩塌,川枯竭,这是亡国的象征,建议周幽王要勤政恤民,求贤辅下,尚可望消弭天变。但是虢石父却认为周王朝定都镐京,千秋万岁,那大臣是危言耸听。周幽王认为虢石父说得对,便没有理会大臣的话。

周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政事,任用虢石父为卿士,执掌政事。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但周幽王却很重用他,因此引起百姓强烈不满。

他又参与废掉了申后,除去了姬宜臼太子。而这正成为一条导火线,引发了西周王朝灭国。

原来旧太子姬宜臼的母亲申后是申侯的女儿,周幽王废掉申后,又废掉太子,惹怒了申侯,于是,他联合缯国、西方夷族犬戎来攻打周幽王。周幽王点燃烽火征求诸侯救兵,诸侯却一个救兵都没有来。因为周幽王一番”狼来了“的操作将他们也惹恼了,便再也不相信周幽王的烽火求救了。于是,犬戎把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俘虏了褒姒,将周朝的财物全部收取回到西方去了。

姬宫湦死后,谥号幽王,诸侯共同拥立其子姬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史称东周。西周的历史从此定格在那个烽火燃烧而救兵不至的时刻。

其实,《诗经》里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对不对呢?将一个国家的灭亡归罪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是不是有些残忍?在中国古代,女子从父、从夫、从子,手上既没有实权也没有武器,如何能将灭国的罪责推到她的身上?或许跟她是有那么一丁点关系,但肯定不会是主因。

历数历史上那些政治清明,励精图治的君王,难道他们身边就没有美人吗?他们哪一个不是后宫佳丽三千?怎么不见他们亡国而周幽王却亡国了呢?那只能说明一个原因,就是周幽王本身昏庸无能导致了亡国。他们将罪责推到一个女子身上,只不过是为周幽王的无能找借口而已。褒姒以色误国?真是比窦娥还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