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盛产海棠花,自古就有海棠香国美誉,当然海棠花也是我们的市花。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称,在皇家园林中常与玉兰、牡丹、桂花相配植,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
接下来,就让我们追随着郭志全先生的脚步,了解这从乐山到洛阳、从海棠香国到牡丹花城的不解之缘。
唐代
乐山历来有“海棠香国”之称。唐代薛能任嘉州刺史时,有咏海棠诗句:“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晴来使府低临槛,雨后人家散出墙。”从此诗中,可以想见唐时的嘉州,满城海棠花,争奇斗艳;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倾城观花;花开一城,绚丽烂漫,城中府中,飘荡着醉人的芳香。
宋代
嘉州香海棠胜极一方。古城内嘉定府治后海棠山(今桂花楼到海棠湾一带)就以海棠花多而为嘉州名胜。而今铁牛门的背面有“海棠香国”四字。
清代
轻轻漫漫,洋洋洒洒,流年若雪,给我一份雪白的韵味。一寸光阴,若一片飘雪,柔柔,淡淡,美丽而浪漫,轻缓而飘逸,就这样滑过指尖,一种几乎察觉不出的冷,灿若木棉的飘絮。
现代:红花闹海棠
牡丹称“花仙”,海棠为“花神”(海棠花也被称为“解语花”),游子思乡,唯海棠能解心语。故乐山民间说唱有“红花闹海棠”之句。
隋朝
我国栽培牡丹有史于隋。隋炀帝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
唐朝
唐代牡丹种植栽培大盛,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人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各异,五彩缤纷,故李白有诗赞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宋朝
宋代,牡丹种植再由唐之长安而转移到了洛阳,品种花色更多,栽培种植技术更加完善精良。欧阳修说:大抵洛阳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树,盖其不接则不佳。
牡丹花会
宋元以后洛阳牡丹更是天下闻名。自年开始,牡丹花被命为洛阳市花。年画家郭志全在洛阳第二届牡丹花会期间举办个人画展,并客居洛阳20余年,从海棠香国到牡丹花城,笔墨丹青,与花结下不解之缘。
郭志全艺术家简介郭志全,年生于四川乐山。60年代初师从李琼久先生。年毕业于四川美院,年执教于洛阳大学美术系,任系主任、教授。擅长山水、花鸟画,精画理,自创水墨构成。年水墨构成系列在《江苏画刊》发表,并以全国重点画家推出。年在西安举办《郭志全意象艺术展》,出版《郭志全画集》。年,应邀参加由李政道、吴冠中主持的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学术研讨会,作品参加《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并在“文汇报”发表论文《世界美术史该改写了》、《画坛英杰——李伯安》。年,画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作国礼,赠送外国元首。年起,个人传略入编《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华人艺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录》等辞书。年,出版学术专著《画坛大隐李琼久》,并获郭沫若文学奖。年,水墨构成作品《古老的门》入选“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大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