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指专制无道的君主,残酷地或野蛮地行使专制权力的统治者。语出《孟子·滕文公上》:“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自公元前年禹建立了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起原始社会被私有制社会所取代,新生的政权影响着统治者对权力的野心,是故暴政随之而起。旧时代君主所做的政策都直接在百姓的生活社稷上体现,而暴政的严苛也是在百姓的身上最有体会,民生怨道哀嚎遍野也会在史书上划下一笔。但是那些被时代口口相传的暴君真的只有惨无人道、无恶不作的手段和荒淫无度、荼毒众生的暴敛吗?

秦始皇灭六国后身着皇帝朝服

秦始皇在位时期作出的贡献

秦始皇可是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暴君典范了,但是这位君主身上不只有令人闻风丧胆的残暴手段,他还有着年少即位时机智果敢,用铁血手段镇压了朝廷的暗潮汹涌,有着为了平定战乱实现大一统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坚定决心。

史记中有记载:“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秦始皇,姓嬴,名政,为秦襄王之子。他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自称皇帝,在位共有三十七年。其年幼时期权不在手,几乎是由夏姬太后和吕不韦外戚全权干政掌管导致朝堂动荡混乱。而后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年至前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史称千古一帝。

但是秦始皇不止是这样的,在政策的制定上和国家的管理上,他依旧有着出类拔萃的能力和魄力。大家骂他暴君,但他在位37年没有妄杀一位将军大臣,国之栋梁的功绩不会被随意抹杀;斥他严刑峻法,但他却制定了世界上最早保护人犯权力的法律,有冤屈有异议的案件都会秉公执法加以审查;在荆轲刺秦之后,他狼狈而暴怒,但在秦国侵占燕国时却没有屠城暴行,没有将与太子丹的私人恩怨发泄给无辜的别国百姓;秦国当时兵强马壮,赫赫威名震慑八方,但是他消灭六国时却没有杀那些王公大臣,即使他后来亡国被六国贵族连诛三族也没说过一个后悔和不该。

根据阿房宫赋描写绘制的阿房宫图

流传文献与现实考究的不匹配

阿房宫赋中有写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其描写的阿房宫辉煌壮丽、富丽堂皇,占地面积难以估量,当时有儒家学派的人说阿房宫内的朱甍碧瓦、丹楹刻桷、珠围翠绕、钟鼓馔玉,那些都是秦始皇为了一己私欲朝歌夜弦从各地征召来的六十万的苦力夜以继日,日以继夜,昼夜兼行的修建的,说秦始皇一生劳民伤财,令国家社稷和人民百姓苦不堪言!

秦朝时期所制定的法律文献

但是事实又真的是这样吗?年,考古学家发现,阿房宫根本就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而言,后来项羽火烧阿房宫也并不属实何况是阿房宫赋里面写道的“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而且在后来,考古学家在秦始皇的陵墓里发现大量的竹笺,里面记载了秦始皇在位期间,制定了关于生态,农业,医疗,严惩贪官污吏和各个领域完善的法律并将其赋予实践,三大水利工程的修筑将四川成都都江堰,陕西富平郑国渠和广西兴安灵渠很好的做了相连,对当时沿河流域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就这就和当时百姓苦不堪言的言论是完全不相符合的。

秦朝时期三大水利分布图

当时还处在百家争鸣的余韵之中,儒学法学两家独大,儒法之争愈演愈烈,矛盾逐渐激化。秦始皇认为要以法律来治理天下,要有规矩有方圆,让国家的治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是故秦朝便用法学来作为根本思想。

可儒家学派注重以礼、以德治理天下,在他们眼里,法律是残暴的,刑法是残暴的,嬴政的改革就是逆天而行!是故他们四处宣扬嬴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所以这就导致了焚书坑儒这件事情是具有很强的主观臆断性的,坑儒的起始是秦始皇把欺骗他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名术士进行坑埋,但是儒生们认为这就是在对他们进行残害和压迫,所以后面才改为的坑儒。

秦始皇将术士进行坑埋

总结

前朝的兴衰过往是从史臣的笔锋和不知真假的言论中传播留下的,而现在我们只是在不断的考古研究中,在不停的实地勘察里向几千年的真相更迈近一点,我们不能够片面地看待一件未知全貌的事情甚至是一个曾经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不是一个人设不是一个标签代号,而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所以我们要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他们,有实据的去理解过往……他们不需要所谓的“标签”—无论这个标签是褒义还是贬义,他们只是在不断更替的朝代乾坤中,不断流逝的岁月流年里将自己的一生深深的篆刻在属于他们的时代。

参考文献《史记》《阿房宫赋》《孟子·滕文公上》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系金张许史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侵权必究!欢迎评论分享转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