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上古神医扁鹊为何被移出教科书,这是为何?
没错,扁鹊也“马失前蹄”了,因为通过考古发现,关于他的许多记载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和不科学的,为了严谨起见,所以不适合再将他的故事放在课本里让学生学习了,自然就要将他从教科书中移出了。
事情是这样的,年成都地铁三号线施工建设过程中,挖出了一个古墓,经过抢救性发掘,最终在墓中找到了一些对研究扁鹊十分重要的文物,分别是支医学竹简和50枚木椟,以及一个人体经穴髹漆人像。
很多人都知道,考古过程中能找到文字记载的东西,比找到金银更有价值,所以说古墓中的竹简和木椟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而专家们在对文物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了很多我们之前不知道的事情,最后得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结论:扁鹊极有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或者是一个组织!
何以见得呢?
根据竹简和木椟上文字的记载,关于扁鹊的医书一共有九本书,里面记载了许多药方和接诊案例。
但问题是,这些医书的字体不一样,而且医书写成的时间相差特别大,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作者却全部都是扁鹊。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扁鹊的医书极有可能不是他一个人写的,他的治病经历也不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而是很多人以扁鹊的名义写下来的。
以这个结论为基础,我们再以史书记载(主要是《史记》中关于扁鹊的一百三十多处记载,以及一些医书和其他文献)来研究扁鹊这个人,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很大的问题:
一,扁鹊在历史上活动的跨度很大,他不可能活那么久;
二,扁鹊治过很多奇怪的病,或者是现代医术都治不好的病,这个无法解释。
先说第一个问题,看看扁鹊一生跨越了多长时间。
历史上没有记载扁鹊的出生日期,只知道他早年是一家旅馆的掌柜,后来遇到了一个医术高超的旅客长桑君,由于两人十分投缘,所以称为了朋友。
后来,扁鹊与长桑君来往了十多年,一直到长桑君快要去世了,他就将自己的祖传医书传给了扁鹊,扁鹊因此成为一个医生,而且医术高超。
扁鹊在历史上第一次给人治病,是他到赵国将赵简子的五日不醒之症给治好了,赵简子为了表示感谢,还特意赏赐给他田地,封给他食邑,这件事已经被考古证实了,所以可以确定是事实的。
历史上赵简子的去世日期是在前年,也就是说,扁鹊至少是在这一年之前帮他治好病的,不然扁鹊给赵简子治病这件事就不可能发生。
我们再来反推一下,假如扁鹊当掌管的年纪大约是二十岁,与长桑君交往的时间大约是十年,学习医术的时间大约是三年,那么他第一次给人看病时的年纪至少是35岁,所以他出生的时间至少是前年左右,这种假设已经是很保守的了,扁鹊的出生日期只会比这更早不会更晚。
而扁鹊去世的时候是秦武王在位时期,有一次秦武王与人比试举鼎闪了腰,连续吃了太医李醯的药好几天都不见好转,秦武王便派人到处找人给他治病,刚好那时候扁鹊来到了秦国,大臣们便将他找来给秦武王治病。
扁鹊见到秦武王之后,给他推拿了几下,又给他开了几服药,没过多久就痊愈了,秦武王非常高兴,就想封他为太医令,也就是太医的老大。
李醯得知这件事后,担心自己的地位被扁鹊取代,于是跑去劝阻秦武王,还说扁鹊只不过是个草莽游医,没什么大本事,只是比较走运罢了,秦武王对此半信半疑,就将这件事搁浅了。
李醯还觉得不保险,于是派杀手刺杀扁鹊,但扁鹊的徒弟及时发现了刺客,便带着他匆忙离开住所,准备逃出秦国。
然而,扁鹊被李醯派去的人给跟踪了,当扁鹊抵达骊山北面一条小路上时,杀手假装成一个猎户,在半道上将扁鹊给截杀了,一代名医就此死亡。
我们翻看历史记载,可以知道秦武王在位时间是在前年到前年,因此扁鹊就是在这期间被杀的,至于说哪一年,我们无从得知,就假设是前年吧。
也就是说,扁鹊出生于前年左右,前年左右开始行医,前年左右去世,他整整活了至少两百岁,行医的时间也长达一百余年,这太难让人相信了!
我们都知道,人的极限年龄是一百八十岁,这在现代不可能,在古代更不可能,怎么解释这件事呢?
当然只有一种可能,扁鹊只是个代号,他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连续几代多个人,或者是一个以扁鹊为代号的组织,长期用这个名字四处行医,不然解释不通啊!
再说第二个问题,看看扁鹊的医术究竟有多玄乎。
据记载,扁鹊是一个全科医生,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并且在每个领域都是佼佼者,其医术之高明,被称之为医祖。
如果说扁鹊只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这个还比较好理解,但他的一些治病案例,已经完全无法用科学去解释了。
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是换心术。
有一次,鲁公扈、赵齐婴得了很轻的病,去找扁鹊看病,扁鹊给他们二人看过后,觉得鲁公扈志气远大却身体羸弱,有计谋而做事不果断,而赵齐婴则恰恰相反,志气小但身体却很棒,没有智谋但又思虑过多,因此建议把心脏互换,就能达到平衡,病也就可以治好了。
鲁公扈、赵齐婴对此表示赞同,于是喝下扁鹊给的药酒,他们就晕过去了,而扁鹊则剖开他们的胸膛,花了几天时间将他们的心脏互换,然后给他们喂下一种神药,他们立马苏醒了,而且身体像开始一样建康,然后就走了。
这个故事有几个很大的漏洞,完全违背常识:
第一,扁鹊虽然看出了鲁公扈、赵齐婴得的病跟性格有一定关系,但她让二人换心脏是不符合常识的,因为心脏不控制人的性格,即使要换也应该是换大脑;
第二,心脏岂是说换就换的?这种手术的难度极大,就是在现代也是很困难的,扁鹊的年代怎么可能做到?再者说了,扁鹊给鲁公扈、赵齐婴还心脏花了几天时间,人没有心脏是不可能活那么久的,他是怎么办到的呢?
第三,做大型手术是需要麻药的,而我国最早的麻药出现在东汉末期,华佗是第一个研制和使用麻药之人,扁鹊是如何做到给鲁公扈、赵齐婴进行麻醉的呢?
第四,鲁公扈、赵齐婴在做完换心脏这种大型手术之后,竟然立马康复,然后活蹦乱跳地离开了,难道手术对他们没有任何创伤吗,他们的恢复速度有那么快吗?
所以说,所谓的换心脏手术,看起来太过于玄乎了,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扁鹊有这个能力去完成手术。
第二个是扁鹊可以透视人的五脏六腑。
据记载,扁鹊得到长桑君的医书之后,来到一个山顶上,喝了一个石盆中的水,就可以看到人的五脏六腑了,然后对人的病情进行诊断。
我们都知道,人眼是没有透视作用的,除非是X光机,或者是孙猴子的火眼金睛,扁鹊喝了一盆水就可以看到啦?显然是不可能的。
并且,史书上说扁鹊是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病人的,这也是中医诊断的常用办法,但中医里所说的“望”可不是用双眼透视人的五脏六腑,而是通过观察人的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病。
由此联想到另外一个故事《扁鹊见蔡桓公》,这是从前课文中的内容,讲的是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蔡桓公的疾病在表里,蔡桓公硬说自己没病;后来扁鹊又数次给蔡桓公看病,蔡桓公的疾病逐渐由外到内,最后抵达骨髓,终究是不治身亡,成为了讳疾忌医的典型案例。
这个故事妇孺皆知,说扁鹊是通过“望”来给蔡桓公治病的,这也是符合中医理论的,所以说他可以透视人的五脏六腑,似乎是站不住脚的,除非是有人为了刻意突出扁鹊的医术而编造的故事,才说得通。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都说扁鹊的医术高超到很多怪病,甚至是一些现在都很难治好的病,他都可以治好。
那么,扁鹊究竟为何会被移出教科书?
前面我也说了,扁鹊医术已经被证实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物,而历史上记载扁鹊生活的时代跨度又那么大,由此可以推测出,扁鹊既有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或者一个组织。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说扁鹊这个名字的由来了。
据记载,扁鹊本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姬姓,秦氏,名越人,渤海郡鄚人,他之所以叫做扁鹊,跟他给赵简子治病有关。
当初,扁鹊将赵氏宗主赵简子治好之后,赵简子为了表示感谢,就将蓬鹊山的四万亩田地赏赐给他做食邑,扁鹊便来到蓬鹊山的一处洞穴中居住。
后来,赵人在扁鹊住的洞穴顶部发现了一只翩翩欲飞的天然石鹊,以及一个似乎在静观天下模样的神奇石人,就觉得这很吉祥,而扁鹊又医术高超,治好了很多赵人,赵人便称呼他为扁鹊,是上天带给他们的吉祥。
后来,扁鹊四处收徒弟,并带着徒弟周游列国给人治病,但人们已经不再喊他的本名秦越人了,而是称呼他为扁鹊以示尊敬,扁鹊由此成为他的代名词,久而久之人们就忘记了他的本名。
但奇怪的是,史书上许多记载显示,扁鹊曾在同一时期出现在相距甚远的不同地方,难道他有分身术吗?
显然不是,除非扁鹊不是指的某一个人,而是指的一群人或者某个组织,比如说扁鹊和他徒弟组成的一个组织,不然解释不通啊!
再联想到古墓中出土的医书并非一个时代,以及扁鹊是一个全科医生,说扁鹊是一群人或者一个组织似乎更可信,不然他怎么可能跨越时间写下医书,并且还什么科目的病都可以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什么都会吧。
而在后世的各种传说之中,也确实将扁鹊给过分宣传了,甚至有人将他的画像画成了人头鸟身的样子,这显然是口口相传之后将扁鹊神化的结果,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
再加上历朝历代君主对扁鹊的追封,还给他建造祠堂供奉,他在民间的形象就越发被神化了,他治病的故事也越传越玄乎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说扁鹊作为一个个体成为医祖,似乎就不太严谨了。尤其是扁鹊给人换心,还能透视五脏六腑,这种不科学的事情就更不能继续宣扬了。
由于教科书的内容必须严谨,而关于扁鹊的记载那么模糊、玄幻,所以暂时将他移出教科书还是非常正确的,我们不能让孩子相信不科学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我国开始重新审视中医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人们正确认识中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而给它去神秘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多少年来,关于中医好还是西医好的争论一直都存在,很多人就以中医存在许多不科学之处为而将其贬低,然后推崇更为科学的西医。
这种做法当然不好了,因为中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是经得起考验的,但中医也确实存在太多神秘之处,让人难以解释清楚。
而造成这种神秘的原因之一,就是书上记载各种我们现在认为无法治好的病,却被中医给治好了,就比如说扁鹊给人换心脏,让人起死回生,等等,这些显然是不科学的,也让人难以相信的。
所以说,过分宣扬扁鹊的医术并不是好事,不一定能推动中医的发展,有时候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将其从教科书中移出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结一下:
由于一次考古发掘,我们发现史书上关于扁鹊的记载,有很多可能是错误的,为了严谨教学的需要,所以暂时将他从教科书中移出。
但这未必是件坏事,我们只有正确认识了祖先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现在的工作,过分相神话反而是一种限制。
但我同时也相信,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对扁鹊的认识也将更多,当扁鹊的事迹变得清晰之后,我相信扁鹊还会在教科书中出现的,毕竟扁鹊是中医的总结,有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棍子打死这种事是不能干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