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三不合理:陈胜崛起快,骊山囚徒狠,刘邦入关顺
昔日英勇的秦人,一同迎接国家的危难。凭借六代的余晖,秦始皇一统战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然而始皇帝或许未曾料想到,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国家,竟在短短十五年内走向了衰亡。
世人通常将胡亥、赵高等视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但秦朝覆灭时的三个不合理之处,却常常被人忽视。其一,陈胜起义的发展速度过于迅速。
其二,骊山囚徒的战斗力出人意料。其三,刘邦为何如此轻易地攻破了咸阳?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背后,或许才是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历史的转折点,往往源于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国的农民起义,就是在一场暴雨中拉开序幕。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陈胜吴广两人选择带领起义军,以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
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也激励了无数劳动人民奋起反抗暴政。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在短短数月内,就集结了十万余人的大军,这不仅是他们的智慧和勇气的展现,也是他们对命运的坚定抗争。
陈胜是如何集聚大批军队的,他又是凭借什么力量拥有如此强大的号召力呢?甚至面对秦将章邯率领的、战斗力极强的骊山囚徒,天下各路起义部队都毫无还手之力。
虽然陈胜吴广大军数量庞大,但最终却在极短时间内败下阵来。不仅如此,面对楚国贵族后裔项梁的挑战,章邯依然表现出色。
甚至连项羽在巨鹿之战初期,成功歼灭了王离的全部军队,但章邯仍然凭借着骊山囚徒军队,坚持了长达八个月之久。
这是为什么呢?
任何一位名将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将一群囚徒训练成能够上战场杀敌的战士,即使是正常招募的士兵也需要在战争中不断磨练才能成长。
对于章邯来说,这个要求有些强人所难。此外,章邯和项羽的战斗异常激烈,刘邦却在这个时候从武关率军攻入咸阳,这看起来有些冒险。
后人站在上帝视角,理所当然地知道咸阳周边城防空虚。但是作为局中人,刘邦不可能不知道咸阳卫戍军的存在。
这支由公元前年创立的军队,在《云梦秦简》中有明确记载,每个士兵的待遇标准至少比普通士兵高出两倍。
他们的战斗力极其强大,被誉为古代中国八大精锐部队之一。并不是我们轻视刘邦,而是以他当时的军事实力,真的有勇气和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抗衡吗?
然而,刘邦不仅战胜了他们,还成为第一个攻占咸阳的起义军首领。
秦朝的覆灭并非偶然,其中的种种细节串联起来后,便可看出刘邦进攻咸阳的原因。他或许早已猜到,章邯手下并非真正的囚徒,而是以囚徒的身份,与各地起义军并肩作战的咸阳卫戍军。
如果不是项羽这个强大的对手,秦末起义的成功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当初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章邯才能以几万人的力量,击败数十万的起义军。
为何以骊山囚徒为名?一来,吸引起义军的注意,使诸侯误以为咸阳卫戍军未动;二来,利用骊山囚徒,降低卫戍军的损失。
确实,骊山囚徒军队中大部分是真正的囚犯,但卫戍军混杂其中,囚徒无法抵抗。虽然后两个问题已解决,但陈胜如何在短期内集结数十万军队,才是秦朝灭亡的关键。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郡县制来管理国家。然而,这种制度下,所谓的郡县实际上只是安排秦国官员前往各国担任职务。
尽管这种方式可以让秦国随时了解各国的动态,但实际上却导致官员们没有足够的权力来完全控制地方,尤其是在刚刚灭亡的齐楚燕赵魏韩等地,民众对于以秦法管理感到不满,这也使得郡县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秦始皇统治时期,凭借一统六国的威势,无人敢出言反抗,这是他个人的影响力,也是秦朝的影响力。然而秦始皇去世后,这种影响力逐渐消散,直至消失无踪。
只要有人带头反抗,反对秦朝治理方式的普通百姓,都会愿意支持响应。陈胜如何能聚集如此多的军队,并不是因为他个人的魅力有多高,也不是因为“大楚兴,陈胜王”的影响力有多大,仅仅是老百姓想要反抗,陈胜恰巧成了那个带头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终导致阿房宫化为灰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