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专家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617/4640698.html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回头看那些被浪花淘走的英雄。它带着越过高山大海,越过人世沧桑的斑斑锈迹,在经过的道路上留下深深的痕迹。在的内容里,鱼儿给大家展示了一下商纣王一二事,大家应该对鱼儿的写作风格和方向有所了解。今天,我们将历史长河向后推移八百年,来领略一下另一位“暴君”——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白居易

嬴政游戏形象

秦始皇(前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说到秦始皇,历朝历代以来,能想到他功绩的人并不多,大多人的认知里他是一个暴君,毕竟书里是这么写的,人们口口相传也是这么形容的。但是几千年下来,经过无数文人的挖掘,写来写去能支撑他是暴君的观点也就四点:修长城,大修宫殿皇陵,严刑厉法,焚书坑儒。下面鱼儿给大家一一探讨。

修筑长城

《史记·蒙恬列传》:“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依此,则秦筑长城用了三十万人,注意,这里的三十万指的是军队以及军队补给人员,再加征发的民夫,据记载,总共占了秦朝二十分之一的人口,近百万人。具体死了多少人已经无从考究,野史记载超过十万死于这项旷世工程。

很多人认为秦始皇修建长城是劳民伤财的做法,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秦始皇当年派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大败匈奴,如果想乘胜追击将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是国家所万万承受不起的。有人还计算过如果秦始皇不修长城就直接进攻匈奴,肯定需要将大量的军用粮草运送到大漠深处去,可是到大漠深处路途艰辛遥远,在护送的路上,护送粮草的人马自己就会耗费一百多担粮草,还剩什么给前方的大部队。秦始皇是无法承受这么巨大的消耗的。秦朝才刚开始建立,六国余孽尚存,稍有不慎便会遭到他们的偷袭,新兴的秦朝绝对经受不起远征匈奴的巨大消耗。所以,修筑长城就成了长远战略目光的体现。如果没有秦长城的掩护,我想,汉武帝也没那么轻松大败匈奴吧。

画笔下的阿房宫

《阿房宫赋》写道: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对阿房宫总结起来是什么:天下奇珍尽收囊中,又大又奢侈又豪华。我们知道,秦国统一天下他是缺乏正统名义的,一方面,秦国祖先是给周朝养马的,地位很低,为中原传统诸侯国和民众瞧不起;另一方面,其建国可以说比较晚,而且很多方面跟西戎结合很深,因此被称为虎狼,也就是不开化的意思,所以在文化上更没有底气,其统一天下纯粹靠武力。其要表现自己的尊贵,到了统治地位,要讲排场,讲面子,阿房宫就是很好的选择。好吧我实在编不下去了,我也不是很认同他这种劳民伤财的举措,但是,政治家有政治家的考量,几千年过去了,我们也无从考究。

关于严刑厉法方面,我们知道,秦始皇重用发家,如商鞅韩非李斯之流,都是法家的杰出代表。秦朝追求“以法治国”,在行政、刑事、经济、民事等各方面法律建设和实践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实,他当时的思想跟我们当代不谋而合,依法治国,维护国家稳定。

不过就秦朝而言,成也法,败也法。秦国兴盛起于商鞅变法,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迅速强盛起来,最终一统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是,统一后的秦始皇与统一前的秦始皇心态已发生重大变化,对自身专制权力的极端维护。秦朝的灭亡有诸多的因素。法令过于严苛,使民积怨。肉刑的使用给人造成了难以抹去的印记,难以给人悔过自新的机会,违背人性。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注意,重点来了,敲黑板划重点了,秦始皇仅仅焚书和发配儒生,并没有活埋他们。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活埋的是术士(或称方士)。焚书是为了大一统思想,这种事汉武帝也干过,只不过秦始皇比较激进:焚书;而汉武帝的方法比较委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处罚儒生仅仅是因为他们诽谤朝政。

不过也因此得罪了儒家,从汉武帝时期起儒家就制霸华夏思想近两千年,在长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杀人成千上万的事情多不胜数。但是,这件事情最大程度上得罪了文人儒生集团。随便给你弄点黑历史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鱼儿认为,“焚书坑儒”这件事固然太过激进,但也并不像许多文人所写的那样不堪,或许用错了方法,或许有别的考量,我们都不可以一概而信。

老生常谈,我们最后也要捋一捋他的主要功绩吧把思路给你们进一步捋顺:1.统一了天下,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乱。2.建立了专制集权统治,被后世沿用了两千年。3.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4.北击匈奴,抵御外敌。5.修建交通水利,好处不言而喻吧~

孟子有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历史老师也经常跟我们讲,学历史,我们不能完全的盖棺定论,因为我们没有亲眼见证某个时代、没有亲身经历某件大事,所以要带辩证的眼光去看,这样,才不会被蒙蔽了双眼。

实在编不下去了,酝酿了好久,感觉黔驴技穷了都。希望各位看官看完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