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是秦王朝的巨大宫殿,遗址在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始建于公元前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国力日益强盛,国都咸阳人中增多。始皇三十五年(前年),在渭河以南的上林苑中开始营造朝宫,即阿房宫。由于工程浩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座前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可见阿房宫确为当时非常宏大的建筑群。楚霸王项羽军队入关以后,移恨于物,将阿房宫及所有附属建筑纵火焚烧,化为灰烬。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米,南北深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地考察,确认秦阿房宫遗址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属世界奇迹和著名遗址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兰池宫遗址在咸阳市渭城区杨家湾、柏家咀原边。是秦始皇的一座寝宫。因筑于兰池之畔而名之。《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地理志??关史料,以微缩形式营造,高7.35米,长宽16米x16米。为了突出其“仙岛”氛围,建宫于兰池之中。池中波光潋滟,烟云氤氲;岛宫奇葩争妍,丝竹飘飞,仙女翩跹。给人以身临仙境的怡悦感受。

漆河

漆河变名漆渠,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小运河。据《长安志》引《括地志》载:“漆渠,胡亥筑阿房宫开此渠,运南之漆。”由此可知渠凿于二世元年(公元前年)。再现的漆河。根据有关史料开凿,长米,宽5-11米,水深1.6米。

上天台

上天台是秦阿房宫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皇帝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物阜民丰,四海长平,定期率领朝臣登坛祈祷天神。重现的上天台,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8米x16.8米,高19.8米。

磁石门

磁石门是秦阿房宫的北阙门。遗址在三桥镇武警部队工程学院内,约建于秦始皇35年(公元前)年。因“累磁石为之”,故称磁石门。作用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一是为了防止行刺者,在入门时以磁石的吸铁性能使陷甲怀刃者不能通过;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神奇使其惊恐却步,不敢有异心。故亦曰:“却胡门”。磁石门是在秦始皇兼并六国后营造的。反映了秦国高超的科学技术水平。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尚属首创。重现的磁石门是根据有关史料和苑区地缘特征营造,高13.2米(从地平线到屋脊),东西长20.4米,南北跨度12.7米。

祭地坛

秦阿房宫中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场所,专供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用。古代曰:“社”。“社”代表国家。“稷”为谷神。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重现的祭地坛,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米x16米,高11米。

上林苑

上林苑为古宫苑名。秦都咸阳时置,周围二百多里,包括长安、户县、周至等地。始皇35年(公元前期年)营建朝宫于此。阿房,即其前殿。汉初苑内荒芜,武帝时复为宫苑,内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建离宫、观、馆数十处。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极言其宏伟壮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