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地处洛阳与西安之间,对当年的秦国来说,这里既是防守的屏障,也是进攻的跳板。只要稳据函谷关,秦国与六国的战争局面,基本就是六国打不着秦国,而秦国想打谁就打谁。
可这六国都拿不下的函谷关,为何被农民军攻克了?
陈胜以周文为将军,由陈县西进函谷关答案:空关易取。其实空关是个夸张的说法,确切地说,是秦军主力不在关中,这个关中,不仅包括函谷关中,更指整个关中平原——大秦帝国的京畿禁地。
秦军主力去哪了?
去边关了。
这就奇怪了,历朝历代,纵使边备紧似南宋,京城也是要留有禁卫部队的,秦始皇把全部主力布置在边关,他为何如此自信?
秦灭六国,函谷关由边关变成了京畿内关事实上,自信与否不得而知,但无奈一定是有的。秦始皇的无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他的自信酿成的。
攻灭六国之后,秦始皇虽然没有杀光六国的贵族,但废掉了他们的实权,尤其不许他们再和军队有染。这么做的原因很容易猜到,但这么做的一个后果,却是秦始皇始料未及的。
表面上,六国贵族们不是秦始皇的对手,六家都打不过秦国一家,似乎很无能,但实际上,就算他们是无能的(与秦相比),却绝不是无用的,特别是在处理当地问题的方面。
燕、赵、楚曾在各自故地抵御边患就拿北方的燕赵两国来说吧,虽然它们不是秦国的对手,但北方的匈奴边患可是由它们死死扛住的,对付匈奴它们有一整套办法,虽不能彻底消灭匈奴,但保边境平安还是绰绰有余的。现在你秦国人来了,让我们靠边站,那原来由我们当地人处理的问题,你秦国人来呀。
再来看南方的楚国,它在和百越、南蛮作战的时候,也是总结出了一套低成本方法的,现在你秦国又让我靠边站,那行,问题归你了,我看你怎么办。
你说秦始皇能怎么办?只能硬办!
六国制度也许不及秦先进,但运行成本低为了应对北方的匈奴,秦始皇先是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塞,把匈奴暴打了一顿,然后以重兵占领河套地区,设置了九原郡;接下来,为了巩固成果,又征发数十万民夫北上,把原来燕国、赵国修建的长城连起来,加固;最后,为了保底,再调王贲(王翦之子)的部队北上,长期驻扎。
为了解决南方的百越,秦始皇又先后征召五十万大军,多次出击南部沿海地区,艰难得手之后,这一路大军也泥足深陷,无力抽身。
于是,秦始皇就这样凭着蛮力,用一套高成本的办法,接管了当初由各国负担的本地化问题。这一顿操作下来,秦军的主力,全部被锁在了边境。
三国旧边如今归秦一家管理,压力也归秦结果,当陈胜的农民起义军扑向咸阳的时候,兵力空虚的函谷关,已经挡不住进攻了。
当然,此时掌权的已不再是秦始皇,而是秦二世胡亥,其御前已无兵可调,面对着如潮而来的农民军,这境地和一千八百多年后的崇祯皇帝多么相似啊:胡亥不是没有主力,只是远在塞北和岭南;崇祯也不是没有精锐,只是远在辽东。
远水不解近渴。
崇祯没办法,派出了最后的名将孙传庭,无奈兵太弱,无力回天,传庭死,大明亡。
胡亥也派出了最后的名将章邯,但他比崇祯幸运之处在于,章邯手下的兵,比孙传庭的兵强太多了,他们给秦朝续了命。
骊山大军,生前身后都护卫着皇陵等一下,不是说没兵可用了吗?
正规军是没有了,但乌合之众还是有的。
不仅有,人数还不少,整整二十万——在骊山修建皇陵的刑徒。
章邯疯了吗?起义军高歌猛进,来势汹汹,你领着一群新赦的犯人就上去干了,不怕晚节不保吗?
今天,我们已知道了结果,那就是章邯靠这支刑徒军,不仅顶住了起义军的攻势,更为北方主力部队的回援争取了时间。后来,章王两路秦军会和,打出一记漂亮的防守反击,把起义军推回了安徽老家,逼死了陈胜。
给秦始皇修陵的20万刑徒为何能打败起义军?
表面上看,起义军代表的是进步力量,他们对抗暴政,同心同德,高歌猛进;章邯的秦军是一群流氓恶棍,没节操、没底线,乌合之众。仗能打成这样,要么是周文(起义军主将)太弱,要么是章邯太猛。
刑徒军和起义军,谁才是乌合之众?诚然,章邯是秦帝国最后的武力支柱,论打仗,周文不是对手,但双方真正的差距,还是在部队层面上。
周文手下的起义军,兵力几何已不得而知,史书记载不过两个虚数车千乘,卒数十万。但可以确定的是,其中大部分是进军函谷关的途中就地招募的平民。
秦统一后,尽收天下兵刃,运回咸阳,化成铁水,铸做金人十二,在这种高压政策下,民间还能私藏多少武器?恐怕在公元前年的那个夏天,当周文最终对上了章邯时,自己的身后,很多所谓的士兵,不过是些赤足裸背,手舞木棍的暴民。
军队的战斗力,最终体现在组织力上。一群愤怒的暴民,逼急了是敢玩命,但论打仗,他们不行。
之所以这么说,还因为他们的对面,是秦军。
这里的秦,指代的不仅是一个政权,更是一种独特的制度,类似于同时代的罗马公民兵。
相比于起义的暴民军队,公民兵有如下3点优势:
1.经验优势
在秦国峻法的统治下,那些沦为刑徒的人,未必真的大奸大恶,而且从时间来看,他们大概率都参加过秦国的统一战争,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再考虑到章邯的筛选,这二十万人的主体,很可能是正儿八经的关西老秦,见过阵仗,心里不慌。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2.武备优势
六国府库里的兵器,都被化成了铁水,陈胜吴广起义,固然可以重新汇聚资源,但仓促之下,其部队的披甲率和执锐率能有多高?恐怕并不乐观,何况还有那些在途中被临时裹挟进来的平民,他们能揣把菜刀就不错了。反观章邯的部队,背靠咸阳,主场作战,武器和后勤自不是问题,而且到了这些秦国老兵的手里,武器效能的发挥程度也不是起义军能比的。
3.组织优势
军队的战斗力最终体现为组织力,从这一点来看,这二十万人相比于起义军,究竟谁是乌合之众还真不好说。一方面,这些人都曾在秦国正规军的方阵中历练过,对组织、纪律的理解天然就比对手高出一截;另一方面,这些人是刚从工地上下来的,本身就已经被组织好了,基层的军官可能就是原来的班长、工头,因此结构上也比对手更加稳固。
章邯的阻击,为北方秦军回援争取了时间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