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黑色素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908/6513405.html

文/陈煜

近来有一个争议比较有意思,那就是——到底谁是老白干的鼻祖?

这事儿说起来有趣,也难以有个尘埃落定的结论。因为以前的中国北方,几乎每个县城都有几家酒厂,或者是兑酒的酒坊,很多厂子也都说自己是老白干。

只是到了后来,厂商有了品牌意识,老白干似乎顺理成章成了衡水酒厂的招牌,后来又变成,最高市值一度达到亿。现在,大家一提到老白干,就想到衡水;当然一提到衡水,想起的不仅是老白干,还有衡水中学和“衡水体”……

就像诸葛丞相躬耕的“南阳”究竟在哪,一直有争论。但凡涉及到利益,总会有人跳出来一分高低。到底谁是真正的老白干鼻祖?衡水老白干自然名列其中,其他几位分别是北京二锅头,河南杜康酒以及御酒。

我们从后往前一个个看看,然后读者也心里掂量掂量,谁更可能是那个“真老祖”。

河南御酒

河南皇沟御酒向来低调,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央视和当地的河南卫视,都见不到她的踪影。大多数朋友既不知道她产自何地,历史上又来自何方。反正御酒自己的宣传部门异口同声:追溯到多年前。嗯,那还是汉高祖刘邦斩白蛇的时间。

下面就当故事吧

公元前年的秋天,沛县泅水亭亭长刘邦奉命带领一批民夫去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走到永城芒砀山泽时因大雨阻期,按律当斩,途中人已跑掉大半。晚上他取当地酿酒喝得酩酊大醉,解开挂在民夫身上的绳索放他们逃命,有一部分民夫看到刘邦如此仗义,不忍离去,愿追随刘邦。在逃往芒砀山隐藏起来的路上,遇到一条大蛇挡住道路,刘邦酒壮英雄胆,拔剑斩蛇,自量继续去骊山必定被处死,于是就隐蔽于永城芒汤山中,聚集力量,扯旗造反,被拥立为沛公,后来成为汉代的开国君主,拉开了大汉王朝年的序幕。

作为直系后人,汉文帝始立“高祖斩蛇碑”记录祖上光耀历史,后经历朝多次重建,也就是现在的永城市“汉兴源”景点。因此,永城也被称为“汉兴之地”。刘邦当上皇帝后回忆此事,歌曰:“饮佳酿兮喷香,心神怡兮酣畅,拔利剑兮斩蟒,举大事兮豪强,我为帝兮汉邦,赐此酒兮姓皇”。世人只知刘邦斩蛇起义的壮举,却不知假如没有当时永城的那几碗酒,刘邦是否还有那种胆量和豪气,也许历史的发展将是另外一种形式。

皇沟御酒一直表示自家采用多粮多曲之酿酒秘法,并将传承的历史与工艺不断创新和演绎,最终以皇沟御酒的“自酿六法”酿造着真正的纯粮自酿型白酒。

历史追溯到多年之前,还跟汉高祖扯上了关系。不过,要说没酒刘邦就不一定成功,那就有点“酒壮怂人胆”的意思了。

河南杜康酒

说起河南杜康酒,比较有意思。

杜康酒厂建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只因为当时的日本领导人访华时说了一句“酒是杜康好”,中国便建了杜康酒场,而且还陆续建了三个,分别在河南和陕西。后来两个杜康酒厂都被民营资本购买,而且相互间为了品牌官司缠斗不休,估计谁也不愿意为推广品牌出钱——那不等于自己出钱替他人做了嫁衣?也正因如此,杜康的广告和品牌推广在几家里面是最弱的。

不过,杜康酒占着酒祖宗的位子,天然就具有优势——天下所有的酒追根溯源都是杜康发明,谁能跟他争执酒的事情呢?所以关于杜康酒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浅尝辄止就可以了。杜康造酒是古来一直认可的传说,民间还有刘玲一醉三年,杜康开棺材放出活刘伶的传说。民间话术可以不必那么当真,但有一点需要强调,杜康以古书记载是周朝人物,而根据纣桀酒池肉林的传说,早在夏朝就有了酒。那么作为酒的发明者,杜康应该是夏朝人。至于刘伶,则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和杜康演对手戏,那应该跟关公战秦琼差不多。

有关杜康的诗歌实在车载斗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曹操《短歌行》

乃有春清缥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三国·曹植·《七启》

曹氏父子当真为后世做了天大的广告,这种文采,哪是“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种可比的。其实,分红不收却广而告之者,大有人在。

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西晋江统《酒诰》

惟贤圣之兴作,贵垂功而不泯。嘉康狄之先识,亦应天而顺人。拟酒旗于元象,造甘醴以颐神。虽贤愚之同好,似大化之齐均。--西晋·张载·《酃酒赋》

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前秦赵整·《酒德歌》

以上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杜康若说自己是老白干鼻祖,旁人还真很难跟他争辩:连酒本身都是杜康发明的,老白干只是白酒的一个分支,说是老白干鼻祖,有什么错?

北京二锅头

北京二锅头的历史上溯最远也就是金朝,比起前面两位动辄两千年,算得上谦虚务实。

金朝将北京定为“中都”,传来了蒸酒器,酿制烧酒。

到了清代中期,京师烧酒作坊为了提高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在蒸酒时用作冷却器的称为锡锅,因为第一锅和第三锅冷却的酒含有多种低沸点和沸点的物质成分,所以只摘取经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而流出的酒,故起为“二锅头”。是一种很纯净的好酒,也是质量最好的酒。

如今,各地的白酒厂蒸酒时所采取的“掐头去尾”、“按质取酒”的方法就是沿承“二锅头”工艺原理而来的。清代末期,二锅头的工艺已传遍北京各地,颇受文人墨客赞誉。吴延祁在诗中赞道,“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将二锅头比作“甘醴”。

搬出几百年的历史,虽然不短,但是要号称老白干鼻祖,就要参照老白干的定义了。究竟这酒发展到什么阶段被称为老白干?何时的工艺可以定义为其鼻祖?这都有待专家和读者的意见了。

衡水老白干

衡水老白干名正言顺,让我们看看他的故事吧。

衡水这个地方酿酒史很悠长,传说在汉朝的时候,那些自营的酒家就已经开始自己酿酒了。那还只是汉朝,等到了唐朝,衡水的酒家发展已经达到店临店的程度了。相隔一个朝代的积累发展,衡水的酿酒技艺已经较为成熟了,在中原已经有很高的声誉。而到了明朝,衡水酒有“隔墙三家醉,开坛十里香”的美誉。也是在这个时间,衡水酒改名为衡水老白干。

在这里又有一个传说,涉及衡水老白干的来历。说是在嘉靖年间,一群筑桥工人正在造衡水木桥,在那里有一个酒家非常出名,休息的时候工人们常常去那酒家喝上几碗。有一个工人喝完就说:“真洁,好干!”,从此衡水的酒就被传为衡水老白干。

这个“老”,指的是此衡水酒的历史悠久;“白”,是指酒体无杂质,很清澈,没有沉淀物;“干”,指的是衡水酒的度数,高达67度,即使在当今也是属于高度酒了。衡水老白干经常被评为”入口甜,回味绵,酒烈不冲喉而且空杯持久留香“。

而衡水老白干还有许多典故来源,不妨再给大家讲述一下:

传说在一千多年前有一家叫做桃花村的酒家,这个酒家竖着一面酒旗,酒旗上边写着老白干酒。这个酒家的操作方式是以前酒店后作坊的形式,也就是酒是自酿的。这个酒家的生意一直很不错,有一天一位老汉喝完酒之后准备不付钱就走被掌柜拦了下来,老汉奇怪的问,你们这里的酒不是不要钱么,不然为什么叫做“老白干”。掌柜解释道“这是我们的酒名叫做老白干,这酒是祖传的手艺,连这作坊都传了好几代了。我们村的人都称呼我家的酒味老白干,因为这酒烈而且酒质很好,没有什么沉淀物,被村子里的人所欢迎呢。如果您老喜欢喝就尽管喝,咱不收钱,就希望您老出去能给咱家的酒美言两句。”之后老汉继续坐着饮酒,掌柜好生招待,老汉为了感谢掌柜的款待,在掌柜的后院挖了一口水井,之后老汉就化成一缕轻烟随风飘走,在场的宾客与村民都感到很惊讶,纷纷跪拜起来,认为是神仙到来。后来掌柜发现这口水井中的水异常清澈并且甘甜,与其他的水有着不同的风味,简直就是酿酒的醉好原料,掌柜使用此水酿造的酒更加出名,在村外的酿酒师傅听闻了这件事纷纷从外地敢来,在作坊附近建立起自己的酒坊,用这口井的井水纷纷酿出好酒来,说也惊奇,这口井基本上就没有断过流,大家越发相信是神仙赐给掌柜的神井了。这个村庄发展越来越快,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居住。后来这村庄变成了城镇,起名为“衡水”城。从此衡水老白干更加是传遍万里,声名远扬。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这就是传说衡水老白干的来源了。

其实若考察文献,会发现所谓“冀州衡水酒”,并非冀州产酒,乃衡水酒为之扬名。衡水酒业追溯至汉,成名于唐,定名于明,有清以来更盛极于世。《正定府志》、《冀州志》、《纲鉴合编》、《宝颜堂秘笈》及文学名著《镜花缘》多有记述。

东汉时衡水酒业已颇具规模。史载,和帝永元十六年春二月,因比年雨多伤稼,诏禁冀州沽酒;景帝时因旱灾诏禁冀州沽酒四年。顺帝时,冀州刺史苏章以衡水酒宴清河太守,其饮后大赞曰:“人有一天,我有二天”矣。唐大诗人王之涣,曾任衡水主薄,为衡水酒所倾倒,赞曰:“开坛十里香,飞芳千家醉。”明嘉靖三十一年,衡水城内有名酒坊十八家,以德源涌最负盛名,其酒以“洁”、“干”著称于世,遂名以“老白干”,传颂朝野,一品为快。各地坊店多有效仿,沿袭至今。

清代,衡水老白干为全国五十五种名酒之一。宣统二年,获南洋劝业会大奖;宣统三年,城内酒坊有三十余家。公元一九一五年,德聚坊李泽卿先生携衡水酒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甲等金质大奖章,名列中国诸获奖酒品之首。史载“直隶(官厅)高粱酒”是也。民国二十八年版《衡水乡土志》记载:“衡民谋食四方者,木工为多,陶工次之,制曲酿酒尤为特色,巴拿马赛会得有奖章”即此也。一九二九年衡城福兴隆坊之酒品获河北省国货陈列馆二等奖。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大肆侵华,民不聊生,百业凋零。至抗战胜利时,城内仅存酒坊十六家,苟延残喘。49年后,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成立地方国营衡水制酒厂,恢复发展老白干酒生产。老白干酒厂成为年产白酒数万吨的大型酒业集团。

到底谁是老白干的鼻祖呢?还是边喝边争论吧。

责任主编:任冠群主编:寒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