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学,我觉得有点作秀,心机BOY,孔融后来“弑母”,以”不孝“罪被杀也就不足怪了。所以我教育我女儿,只要有规矩,拿什么随心就好、、、、、、不知有没有人认同,扯远了、、、、、、

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由美洲开始传入菲律宾,再由菲律宾传到南洋各地,后来才传到中国。

另一说我国是梨属植物中心发源地之一。

那么“梨”为什么叫“梨”呢?

相传很久以前,大安村一带的老百姓患上了咳嗽病,用了各种办法治都不见效,许多人相继死去。于是,王母娘娘受玉皇大帝之托来到人间。化成一位老妇,拿着一棵树,指导人们栽上,说第二年吃这棵树上结的果子就可以治好咳嗽病。人们吃了这种果子,果然咳嗽病就好了。后来人们剪枝插栽,有了越来越多的果子,人们也不再受咳嗽病的折磨了。因为觉得果树对百姓有利,就叫它“利树”,后来,仓颉造字时,因它是果木,就在“利”字下加了一个“木”字,从此这种树就叫“梨树”,树上结的果子也就叫“梨”了。

曲艺“梨园”的由来:

唐代中期,梨园是皇宫御园中的一个果园,史书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教于梨园。”法曲发展为歌舞,歌舞又发展为戏剧。

敲黑板:

“法曲”可不是“法国的歌曲”哦!法曲是歌舞大曲中的一部分,也是隋唐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隋唐时称为法曲,主要特点是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比较优雅一些,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

唐玄宗曾选乐工三百人,宫女数百人教授乐曲于梨园,亲自订正声误,号“皇帝梨园子弟”。后人因之称戏班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

这些职业乐工后来有的流落民间,又极大地带动了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到了中国封建皇朝的最高峰,领先于世界。

梨园,实际上是中国第一座国立戏曲学校,梨园也就成了后世演艺界的代称。

梨园究竟在什么地方呢?由于时间久远,现已找不出一确切的地址。有人认为,梨园在今西安市东的临潼区骊山秀岭峡;有的人认为,在今西安市城东南隅曲江池附近,汉武帝所造的宜苑地址近旁的春临村一带,

中国梨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

梨有20多个品种,莱西水晶梨和香水梨。鸭梨、雪花梨、圆黄梨、雪青梨、红梨尤为好吃。

山西高平为唯一大黄梨产区,安徽砀山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梨园,是吉尼斯纪录认定的世界最大的连片果园产业区,年产量15亿斤左右。

惊蛰时节吃梨的习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万物出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传说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盈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成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后来走西口也效仿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关于梨的诗句:

唐代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苏东坡诗曰“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王十朋词云“春色融融,东风吹散花千树”。

宋代诗人秦观诗曰“果园雪尽已无余,月锁瑶枝冷自如。妒杀双双白燕子,故将春事往来输”。赵文的《梨花》词云“冰肌玉骨淡裳衣,素云生翠枝”。

宋人陆游诗云“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阮南溪的《梨花》诗云,“缤纷紫雪浮须细,冷淡清姿夺玉光。刚笑何郎曾傅粉,绝怜荀令受熏香”。

唐代诗人刘孝绰云“杂雨疑霰落,因风似蝶飞”。

宋代江洙的《梨花》诗云:“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赵福元将雨中梨花比作美人出浴“玉作精神雪作肤,雨中娇韵越清癯。若人会得嫣然态,写作杨妃出浴图”。

金人元好问诗云“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工惜天真,玉颊凝风露。素月淡相映,萧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妒”。

唐人吴融将梨花比作百花之魁,芳姿压牡丹,“蜀地从来胜,棠梨第一花……长安如能得,谁定牡丹夸”。

吃梨有止咳化痰,清热降火,解酒,保护肝脏,总之益处多多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