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一般出现在什么部位 http://m.39.net/disease/a_9435013.html

大秦最后一轮明月——败军之将章邯(1)

主笔:闲乐生

西方哲学家爱尔维修曾说:“每个社会时代都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陈胜章邯,乃至后续的刘邦项羽韩信等楚汉群雄,或许就是被这样一场暴风雨创造出来的人物。

秦二世皇帝元年四月(公元前年),暴风雨的前夜,年仅十二岁的熊孩子秦二世胡亥闲坐宫中与他的老师郎中令赵高聊天,突发感慨道:“人生一世,譬如白驹过隙。吾既已临天下,富有四海。今欲快吾心中所欲,极吾耳目所好,以终吾身,可乎?”

正所谓权力使人堕落,胡亥一即位,就想要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享乐中去,司马迁评价他“人头畜鸣”,诚不虚也。而身为胡亥的老师,赵高却非常欣赏他这位高徒的觉悟,于是立即煽风点火道:“此正贤君应行之事。惟据现在时势观之,恐尚未可。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陛下有此后患,欲享安乐,岂非难事?”

二世甚为惶恐,呆了半晌,方说道:“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赵高心中一声狠笑,躬身言道:“欲除此患,须用威猛。陛下可用法加严,令有罪相坐,陆续诛灭大臣及宗室;一切要职,皆改用新人,使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如此阴德归陛下,祸害不生,奸谋永息。到得此时,陛下方可高枕无忧,安享贤主之乐矣。”

二世听的如痴如醉,老师就是老师,水平果然高,这办法多好啊,杀光了所有心怀不满的人,朕的皇位不就无可争议了么?赵君你就放手去杀吧,朕全力支持你!

皇帝都发话了,赵高还跟他客气?于是这位大秦法律专家发明了很多如“诽谤罪”、“非所宜言罪”(说了不该说的话)、“不忠罪”等脑洞大开的罪名,可以无需证据直接定人死罪。就这样,诸公子大臣莫名其妙的下了狱,被严刑审讯,屈打成招。不久,十二公子被斩首于咸阳街头,十公主被处磔刑(分裂肢体的酷刑)于杜县,朝内大臣相连坐者不可胜数。在这种把极端恐怖的政治迫害下,一切公平与正义都成了空口白话,先秦时代新鲜自由的空气被无情抽去,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明哲保身思维开始无可奈何的走上历史舞台。

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东边大概一里的上焦村,发现了十七座甲字形陪葬墓,坐东向西,南北纵列,面向始皇帝陵展开。其中有八座墓葬已经发掘,在陪葬品中,考古学者发现了秦少府工官制作的御物,还发现了一些身首四肢分离的尸骨,联想史书中记载,这些人应该就是被秦二世杀死的哥哥姐姐们。至于为何要处以如此酷烈的刑罚,甚至要将其残忍肢解?我想,胡亥的原生家庭应该是有大问题的。史书上没有提及秦二世的太后,这位母亲可能早就死了,秦二世的一切严重缺乏安全感的症状,恐怕都是由这个可怜早逝的女子所引起的。

而可悲的秦二世并不知道,他所引发的这次大冤狱不仅没能稳固他的皇位,反而从根本上动摇了秦帝国的统治根基!他这么做,就叫做做贼心虚,本来大家还只是有点怀疑,现在则几乎认定了篡改遗诏之事,否则二世为何要将自己的兄弟姐妹全杀光?这也不合常理了(注1)!

看来,胡亥的聪明果然只是小聪明,压根没有政治智慧。这历史上也不乏通过阴谋政变而终成英主的君王,前有他的高祖父秦昭襄王,后有千古贤君唐太宗,只要逆取顺守,恩威并施,胸怀够大,又何必担忧自己皇位的合法性?这样搞得人人自危,才是自寻死路呢。

但这一切除了怪胡亥蠢,怪赵高坏,最重要还是要怪秦始皇将分封制破坏的太彻底。秦皇室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寒酸的皇室,不仅没有诸侯王,也没有皇后太后,更没有外戚贵族,除了秦二世,无一人可以分享皇权,所以皇帝想杀谁就杀谁,权力至高无上,使用毫无边界,更无矫正机制,这就是集权政治下最大的一颗毒瘤。除了开颅开胸,从外部彻底摧毁皇权,全无其他办法,这也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不断循环往复、改朝换代的原因。

但秦二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更糟糕的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继位合法性,不得不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规模更胜乃翁,于是乎,一条一条昏令陆续下达到了帝国的各个角落:

第一,之前,为了让秦始皇尽快下葬,并消除大家对秦始皇死亡时间的怀疑,秦二世让七十二万刑徒加班加点,只花了七个月就完成了五十多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园主体工程(大小相当于78个故宫);但召集这么多人不容易,大家也别忙着回家了,一部分人继续完善秦陵封土,另一部分人则去把已停工的阿房宫(注2)再修起来,而且必须修的多快好爽,修到尽善尽美,以完成秦始皇的遗愿(注3)。

第二,由于秦二世得位不正,超级没有安全感,所以决定将咸阳禁军增加为五万人。这可真是雪上加霜了,随便统计一下,咸阳一带的豪富、官吏、工匠、宫人、刑徒、官奴与禁军加起来的非农人口就将近两百万,吃饭问题怎么解决?!整个关中的农业人口也不过两三百万,怎么养活?只能从各地郡县调拨。所以,为了减少路上转输损耗,秦二世也只能宣布,转输的服役人员须自备干粮。啥,为国家免费劳动也就罢了,还得吃自己的?这还让人怎么活?结果,光这一举措,就让咸阳三百里内的农民吃不到自己的口粮,全都奉献给国家了。如果穷的连口粮都没办法奉献,那就只能向县官借贷,如果到期还不起,则只能沦为官奴(注4),永世不能翻身了。

于是乎,帝国租税日重,征役不停,黔首穷困,天下苦之(注5)。胡亥与赵高吞没了人世间一切颜色,整个帝国笼罩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沉沉夜色之中。此时此刻,李斯劝谏无门,痛心疾首,悔不当初;而章邯则只能躲在骊山的幽暗角落里,默默担忧,偷偷流泪……

人性本恶,所以需要法律来约束,这是法家的基本思想。可惜法家永远无法解决最高统治者的约束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前一个强力皇帝死后,至高权力的位子就会顿时失去任何的规范,那是彻底的失序。本来,秦二世个纯洁的好孩子,可一旦君临天下,就迅速的腐化与残暴起来,这其实与他的本质无关,最重要的还是秦制帝国根本结构性矛盾带来的必然性。

所以我们发现,中华帝国在第二代权力交替时必然出现问题,或轻或重而已,秦与隋都是二世而亡,汉、晋、唐、宋与明王朝也发生了血腥的政变乃至战争;就算身负高超政治智慧的汉光武帝,都免不了死后诸子相残。

注1:有些人好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或根据一些前辈历史学家的梦呓(吕思勉),或根据一些出土的野史小说(《赵正书》),就质疑司马迁,说“沙丘之谋”不存在,秦始皇本就要传位给胡亥,这是无稽之谈。

注2:“阿房”其实是一个俗语,就是“那房子”、“那宫殿”的意思,因为规模太大,一直没盖好,所以一直用这个临时名称,直到它被项羽焚毁,也还只打了个地基,没能得到一个正式名称。

注3:《史记秦始皇本纪》上记载了秦二世的说法:“先帝为咸阳朝廷小,故营阿房宫。为室堂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秦始皇确实很喜欢营建宫殿,当初他每灭一国,就派专人到该国摹绘那里的宫殿建筑,然后依照其式样,在咸阳北坂筑起同样的宫殿。据统计,当时可供秦始皇享用的宫殿,关中有三百,关外有四百余。当然,阿房宫最终没能修完,只修了个地基秦朝就亡了。《汉书五行志》也说:“复起阿房,未成而亡”,另外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

注4: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古罗马的“债务奴隶制”。这或许是人类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普遍过渡阶段。

注5:当时秦朝的景象正是《汉书刑法志》中说的,“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仇怨,溃而叛之。”一直以来,秦都是通过“轻罪重罚”、“以刑致刑”及连坐制度,源源不断地将百姓从短暂的免费劳动力(征发徭役),变成永久的免费官奴(刑徒),以应付秦国时期大规模统一战争的后勤工作(睡虎地秦简出土的两封家书,显示了灭楚战争时期两个被征发徭役的士兵的生活苦状),以及帝国时期上下各种空前的大工程(秦法对于刑徒并没有确定的刑期,他们往往终生不能解脱),乃至供养秦帝国扩张后边远地区的行政机构(湘西出土的里耶秦简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刑徒经济)。也就是说,刑徒经济才是大秦灭亡的根源,它早已在瓦解秦的肌体,而秦始皇秦二世变本加厉,只是促发了秦的崩溃。因为刑徒经济不仅低效(由于管理粗暴,甚至不如私奴效率高),更重要的是,人民在秦国时代,尚可通过军功爵不断地跃升阶层;而在帝国时代,却只能在严苛的秦法中,不断地跌落阶层。这最终导致了天下各阶层的反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3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