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考古”行业也开始变得进度飞快;尤其是各朝帝王陵墓的打开,为我国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实物资料。但在我国却有这么一座古墓,虽然已经知道了它的确切位置,考古专家们却迟迟不肯进行保护发掘,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陵”,又叫“骊山陵”;虽然“兵马俑”已被发掘,但那只是“骊山陵”的陪葬坑而已,真正的秘密还未拉开大幕。
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正是他统一六国,驱逐胡虏,规范各项制度,这才有了之后多年的“大统一”文明;当然,他也是历史上最为残暴和奢侈的“皇帝”。“残暴”主要表现在数十万人修筑长城等,这些前无古人的浩大工程上,“奢侈”自然指他的豪华陵寝——骊山陵。关于“秦始皇陵”的传说虽历经数千年,但其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却始终没有定论,这要得益于“秦始皇”的儿子胡亥。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在他最后一次巡游途中病逝,公元前年,始皇帝的遗体被送入早已修好的“骊山陵”,之后其子胡亥就遵照秦始皇的遗命,将所有曾入骊山陵的人全部杀死;至此,世界上再没人知道“秦始皇陵”内部的样子,但可以肯定的是,墓中的陪葬品富可敌国。当然,“财富”往往伴随着“危险”,最流行的说法是墓中密布机关,而且还有“诅咒”护墓,生人入者必死无疑;财富与危险并存,引得数千年来的冒险者纷至沓来,时间最近的当属“项羽”,他曾率数十万大军火烧阿房宫,又寻找“骊山陵”数月。
有人说“项羽”找到并一把火将其付之一炬,也有人说数十万大军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专家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已经确定了“秦始皇陵”的具体位置,并在附近发现了不少盗洞。“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公正的说,这些洞的创造者才是真正的“大才”,有些甚至现代科技都无法完成;但是,这些历史上的“高人”却最终未能将洞延伸至“骊山陵”内部,这也基本可以确定,“秦始皇陵”到目前为止仍保持完好。
既然找到了“骊山陵”,那么专家们为什么迟迟不肯发掘呢?有声音说,千年传说“骊山陵”中密布机关,如今的专家们还未解决这一问题;这点肯定是无稽之谈,就算“秦始皇陵”密布机关,可已经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即使不腐朽,想来大部分也已经失去了威力,更何况现代防护装备如此发达,子弹都挡得住,难道还怕墓中的枪林箭雨吗?也有人说,墓中“水银”为河川,千年来释放有毒气体,生人一旦下墓必死无疑;关于这一种观点,只能说对了一半,但并不完全正确。
但专家们迟迟不肯行动却并非惧怕“水银”。的确,“水银”含有剧毒,生人贸然入内肯定必死无疑;但是,仍旧以科技做后盾,目前“考古”防毒装备十分先进,像“水银”这种剧毒早已不可能对考古专家造成威胁。可“水银”却依然是开启大墓的最大障碍,因为数千年来,墓中“水银”等挥发出的毒气早已渗透到各个角落,甚至形成了一种与外界完全不同的“生态环境”;古人早知道“水银”防腐,或许在古代,“骊山陵”中的水银只是为了防腐之用,但是数千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形成了另一种独特的环境。
“兵马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刚出土的陶俑其实是色彩鲜艳,面目清晰可见的;但是在出土后的瞬间,陶俑表面的色彩快速脱落,甚至有些东西刚出土时完好无损,见到空气后就会眨眼间灰飞烟灭。严格的说,今天“兵马俑”的土灰色是中国考古史上不可磨灭的重大损失,很多布绢等物更是完全不给专家们进行保护处理的时间,最后香销殒碎在空气里;这点考古专家们记忆深刻,因此对“骊山陵”更是非常重视,再不能让“秦始皇陵”中的文物重走兵马俑的老路了。
可“骊山陵”中的环境比之“兵马俑”要严重得多,水银营造的特殊环境已经成型,墓中的一切基本都依托于这种特殊环境才得以正常保存;如果此时专家们贸然打开大墓,这里的特殊环境势必会发生改变,而其中的大部分文物又会重蹈覆辙,或许也和“兵马俑”一样,及时不飞灰湮灭,也会瞬间变成另一种样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