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背靠骊山,面朝渭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设计结构最复杂、陪葬抗最多、地宫面积最大、内部设施最丰富的帝陵,里面陪葬了无数的金银财宝,是考古专家和盗墓贼一直最想挖掘的对象。当初郭沫若要挖秦始皇的陵墓,为什么最终没有动手?

郭沫若,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家,自中学开始,我们和他就有接触,学习过他的《天上的街市》和《静夜》。除了文学家这个身份之外,郭沫若还有其他两个身份,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而他被更多人熟知,是在年成功挖掘万历皇帝的定陵,当时从帝陵中出土了多件文物,这件事一下子震惊了世界。

但由于当时的文物保护技术落后,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不强,加上这是第一次挖掘帝陵,很多方面考虑不周。打开定陵的一瞬间,外面的空气进入陵墓,里面的文物一接触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顷刻间要么掉色变暗,要么直接灰飞烟灭,最终出土后保存完整的文物与原陵墓中的相比,数量是少之又少。

令人可气的是,帝陵挖完之后,人们便对它不再看管,导致后来人们进入定陵,将万历皇帝的尸体焚烧,棺材也被扔到臭水沟里去。这种恶行,不管是从考古的角度,还是我国葬礼的角度来看,都是对文物的不尊重,对死者的大不敬!

考古和盗墓之所以不同,并不是因为他们一个有证件,一个没有证件。而是两者的根本出发点完全不同,盗墓是为了窃取陵墓中的宝物,拿出去变卖,从而获得收益,他们不考虑文物的历史价值,也不在乎卖给谁,只要你给钱,就算你是外国人也没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到导致我们文化的流失。考古则不同,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对文物进行保护,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手段,研究出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把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连接起来。

把郭沫若挖开定陵,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他与考古的初衷相违背,不仅没有保护好文物,反而对文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这就和盗墓有点相似了,唯一不同的是他没有把这些文物拿出去卖,但这种的结果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因此,在他提出要挖秦始皇陵的时候,被相关部门阻止了!

阻止的原因有:

一、文物保护问题。相关部门害怕再发生像定陵一样的情况,根据当时的军事条件,挖开秦始皇陵肯定不是难事,几炮就把它轰开了。但轰开之后呢?说实话,凭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物保护技术和文物修复技术,文物一旦发生氧化,文物部门根本没有任何措施可以挽救,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文物被损坏。

二、考虑到伤亡问题。古代帝陵为了防止盗墓贼盗墓,在墓中设置了大量的暗道、迷宫和机关,像秦始皇这样宏伟庞大的地宫,里面放置了如此多的财宝,里面肯定是机关重重,那考古人员在没有侦查清楚的情况下贸然进去,最后一定会有人员伤亡,且伤亡人数没有办法预估。出于人员身命安全方面的考虑,相关部门不建议郭沫若挖掘秦始皇陵!

三、里面的水银的处理问题。上个世纪,专家在探测秦始皇陵的过程中,发现里面存放着上百万吨水银,这些水银布满了整个地宫。这个庞大的水银数量,地宫一旦被打开,便会蒸发朝四周散开,这可能会导致西安大面积人群因为吸入汞蒸气而发生汞中毒,那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出于以上问题的考虑,相关部门驳回了郭沫若挖掘秦始皇陵的申请,这才让皇陵至今得以保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