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上元节让政是太子和右相林九郎之间的矛盾所在,如果右相一方胜,他则权倾天下,太子性命也危矣。所以,李必、何监等人才会那般急切,想要借助张小敬的力量改变这一局面。

1、让政的实质是“君主立宪制”

关于唐玄宗让政这件事情,林九郎本人的话非常有意思:

今日,若圣人彻底让渡皇权,我唐,便开了天地新法。君臣明暗配合,君以相为盾,以守为攻,无为而治。至此,无对无错,无功无过,无善无恶。如此治国之术,先进无匹,前所未有。如此更可摘去诸位臣工,在圣人面前的表演之状。凡事,仅由法制,只要法理正确,千秋万代,将铭记我大唐在天保年是如何地繁盛无双。

纵观这段话,其中有三条意思:

1、皇权成为名义上的国家领导者,借助宰相的力量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

3、大臣的晋升权,不再取决于皇帝的喜好。

不得不说,林九郎的这段话当真是人才,这就是提前了多年活脱脱地“君主立宪制”啊!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唐玄宗想要让政”这件事情,历史上是真实发生过的。

那么,唐玄宗为何会打算让权给丞相呢?事情后来的发展又是怎么样的呢?

2、唐玄宗让政事件的经过

唐朝当时有两个都城,一个是“长安”,另一个就是东都“洛阳”,李林甫、牛仙客两个人知道唐玄宗“惮幸东都”,便想了个法子,制造出长安富庶的表象哄着唐玄宗开心。

唐玄宗有一次在大同殿吃饭的时候,便和高力士讨论起了这件事情。当时的唐玄宗年过半百,早已不复开元盛世时那样精力充沛,他想像正常的老人家那样颐享天年,而法子便是——让政李林甫。

玄宗为了了解别人对这件事情可能出现的看法,就先问问自己的亲信高力士的意见,让他给自己把把关卡。唐玄宗的话很直白:“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

高力士听到这句话是大惊失色,他知道唐玄宗一项重用李林甫,却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到了要“以天下事付林甫”的程度!这样的事情简直前所未有,要知道,当时唐玄宗可是立了李亨做太子,例来皇帝想让人管理朝政首选对象都是儿子,这也符合规矩,可玄宗倒好,直接开了先河,想要给丞相。如果丞相是个好人、贤臣这件事情也可以考虑,可高力士多年来保护太子和李林甫周旋的经验来看,这个害死了唐玄宗第一位太子李瑛和二位皇子的大臣,怎么看也算不上好人吧?高力士当场否定到:“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

这句话一出,唐玄宗也愣住了,他本来想看看大家可能出现的反应,却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会是如此激烈地程度!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唐玄宗当场就不高兴了,他心想我多年来辛辛苦苦,才让国家如此繁荣昌盛,没想到自己老了想要休息一下,让宰相执政的想法却遭到这个“力士当上,我寝乃安”级别的亲信当场否定,这也太伤我面子了吧?

向来擅长揣摩人心的高力士,也是明白人,他知道自己的举动惹火了唐玄宗,当即决定认怂缓和一下局面:“心狂易,语谬当死。”

唐玄宗喜欢的恰好就是高力士这种个性,分寸之间,拿捏恰当,知道什么时候该认错,也知道什么时候该点醒自己。其实,玄宗也不是完全糊涂,他也知道高力士说的是实话,于是便借着高力士服软的时候,招来侍从,命他们为大臣们置酒。

这杯酒也反映出了唐玄宗此时的态度是打算把这件事情揭过去了,大臣们也明白言外之意:酒桌上的话,不能当真,管好自己的嘴!

《新唐书·高力士列传》:帝斋大同殿,力士侍,帝曰:“我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朕将吐纳导引,以天下事付林甫,若何?”力士对曰:“天子顺动,古制也。税入有常,则人不告劳。今赋粟充漕,臣恐国无旬月蓄;和籴不止,则私藏竭,逐末者众。又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帝不悦,力士顿首自陈“心狂易,语谬当死”。帝为置酒,左右呼万岁。

3、唐玄宗打算让政的三条理由

前文提过唐玄宗让政的过程和结果,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唐玄宗为何打算让政的三条理由。

第一条,李林甫设计的长安富庶的障眼法

《新唐书》:李林甫、牛仙客知帝惮幸东都,而京师漕不给,乃以赋粟助漕,及用和籴法,数年,国用稍充。

这段记载的信息实在太重要了,里面提到长安当时漕运不足以满足满城百姓的吃穿运输,也就是说京城缺粮,这个问题显然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想想隋炀帝修建隋朝京杭大运河的艰难程度便可以知道难度有多大了。

那要怎么满足长安百万百姓需求,还要国用充足呢?

正常的方法不行,李林甫便剑走偏锋,采取了“赋粟助漕”和“和籴法”两种法子。

所谓赋粟助漕,指的是加收百姓赋税,减少百姓口粮的方式增加长安城粮食储量。

和籴法指的是出钱在粮食产地丰富地地方,购买大量便宜的粮食储存起来,这样的成本相当低廉,但却会损失百姓和商人的积极性。

杜佑《通典》提到开元盛世时期,丰收时节的物价是“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毕竟地方产量再多,它也有限,其它地方的商人、百姓也靠着这些粮食过活,你一下子收光了,就为了面子,这谁遭得住啊?毕竟天宝之年,唐朝大型灾荒很频繁,百姓缺吃的情况已经显现。

第二条,唐玄宗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他沉迷过往功绩,失去进取之心

唐玄宗执政,应该分为两个时期看待,一个是他50岁以前,一个是50岁以后。

开元时期的唐玄宗锐意进取,任用贤臣,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开元盛世”景象。可到了天宝年间,玄宗便越来越懈怠朝政,追求起了享乐方面的事情。比如大修骊山温泉宫,重用李龟年这样的乐师,任用李白这样的大才子为自己写诗作乐等等事件,都是很明显的征兆。

第三条,沉迷于杨贵妃女色

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这样一句诗形容唐玄宗沉迷美色的情景: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一句“从此君王不早朝”,道尽了多少辛酸泪呢?

大概,安史之乱中死去的百姓们,都在反思曾经开创过“万国来朝”的盛唐景象的唐玄宗,何以会在他执政的后半生发生如此惨剧……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