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周本纪》

上述是《周本纪》的记载,大致意思为:褒姒不喜欢笑,周幽王为了博其一笑点燃了烽火,诸侯们以为是打仗所以纷纷前来助阵,但是发现这只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荒诞行为,而褒姒看见诸侯们的行为哈哈大笑。之后贼人入侵,幽王点燃了烽火,但是诸侯以为幽王是故意的,所以不去助阵。最后幽王被杀,褒姒被掳。随后诸侯们立周幽王的太子为平王,并且奉周祀。

看这条记载会发现周幽王就是典型的自取灭亡,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出反对意见,并且指责此事为平王弑父行为,并不是幽王自取灭亡。

申、许、郑立平王,晋文侯杀携王平王德其杀雠,而无力索还故土,立于申乃暂局,于是东迁洛邑······秦人亦趁机侵占岐西地,与晋连壤通好······史记不知其间曲折,谓平王避犬戎东迁。犬戎助平王杀父,是友而非敌。——《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里面记载犬戎帮助平王弑父,而《周本纪》记载是周幽王自取灭亡,那么“烽火戏诸侯”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仍旧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

首先就是周朝有没有烽火台?《周本纪》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但是时至今日考古都没有发现周代的烽火台。史学界有个规矩,那就是“孤证不能定案”,因此周代有没有烽火台还是一个问题。而且诸侯们看见烽火台也不能马上就来,因为大军出行是需要时间准备的。准备大军所用粮草需要时间、大军出行也需要时间,没有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是绝对做不到的,至于所谓的“朝发夕至”的速度,古代是万万做不到的,除非周朝有高铁。

那么按照“烽火戏诸侯”的记载应该是以下画面:

周幽王:来,美人,给大爷笑一个。

褒姒:....

周幽王:来人啊,点个烽火玩玩。

十几天后,诸侯军队陆续而至。

周幽王:美人,现在你该笑了吧。

褒姒(看傻子的眼神看着周幽王):....

两个人在城墙上待十天半个月,然后大军陆续而至,你告诉我有什么好笑的?而且其他史书并没有记载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发生,其他史书记载如下:

(幽王)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如宗周,弑王及郑桓公。-《今本竹书纪年辑校》(幽王)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国语·周语上》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骊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秦本纪》四十二年,犬戎杀周幽王,武公将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周平王命武公为公。——《卫世家》

上述记载并没有记载“烽火戏诸侯”的事件,更多的是记载申侯和犬戎弑杀幽王,然后立周平王为皇帝。《竹书纪年·周幽王》中的记载更是复杂了,我先根据《竹书纪年·周幽王》的记载还原一下历史流程,然后逐一考证细节。

公元前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攻打褒国,得到了褒姒(王嬖褒姒)。

公元前年(周幽王四年),褒姒生了一个儿子(伯服),之后深得周幽王宠爱。

公元前年(周幽王五年),原本的世子(申后的儿子宜臼)跑到了申侯(申后的父亲)家避难。(王世子宜臼出奔申)

公元前年(周幽王八年),周幽王的王后(申后)被废,世子(宜臼)也被废了。(王立褒姒之子曰伯服为太子)

公元前年(周幽王九年),申侯勃然大怒,因为他的女儿和外孙都被废了。原本他是未来国丈,但是现在不是了,所以开始准备打击报复(申侯聘西戎及鄫)。

公元前年(周幽王十年),周幽王召集诸侯结盟(王及诸侯盟于太室)。

这就有问题了,为什么周幽王要召集诸侯结盟?周朝是有禁卫军(宗周六师)的,按理说防范申侯不是问题,但是周幽王召集诸侯结盟,那就证明一定是宗周六师出现了问题。史书记载周幽王六年时周幽王动用过宗周六师,只不过王师败了(六年,王命伯士师师伐六济之戎,王师败逋)。周幽王为了防范申侯特意召集诸侯结盟,那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申侯势力太过强大,另一种可能就是宗周六师出现了问题(可能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种是不受掌握,另一种就是战斗力低下或者减员严重)。

宗周六师在周昭王时期全军覆没,但是周幽王六年时期还能让将士讨伐别人,那就说明宗周六师重建了。但是周幽王六年时王师败了,这就证明了宗周六师战斗力不行了,也有可能是周幽王六年时期王师损失惨重。

综上分析:宗周六师战斗力大不如前,甚至有可能名存实亡。周幽王得罪了申侯,而申侯和犬戎交好,周幽王担心申侯反叛所以召集诸侯结盟。结盟是周幽王十年发生的事,而申侯反叛是十一年的事情,周幽王提前一年就开始戒备申侯,那“烽火戏诸侯”的说法就站不住跟脚了。

公元前年(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鄫国、犬戎一起进攻镐京,击败了宗周六师,弑杀周幽王、伯服(褒姒的儿子,周幽王所定的继承人)。

十一年春正月,日晕。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申侯、鲁侯、许男、郑子(后续的郑武公)立宜臼于申,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

上述资料记载申侯、鲁侯、许男、郑子支持宜臼,这就有问题了,申侯支持宜臼可以理解,毕竟是自己外孙。鲁侯和许男支持原因不明,但是郑子不应该支持宜臼的,因为郑桓公死于叛乱,而这场叛乱是申侯引起的。按理说郑国应该和申侯势不两立,为什么郑子会支持宜臼?

遍翻史书找到了一条记载,《郑伯克段于鄢》记载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史书记载申侯的一个女儿是郑桓公的儿媳,也就是说申侯和郑桓公有姻亲关系。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郑子支持宜臼了,也能说明为什么宗周六师会失败了。因为郑桓公是周朝的司徒,他最清楚宗周六师几斤几两。大胆假设一下,郑桓公向申侯透露宗周六师的势力,然后做内应。郑桓公和申侯里应外合击垮宗周六师,弑杀周幽王。但是没想到玩脱了,犬戎杀死了郑桓公。但是此时目的已经达成了,周幽王死了,周平王得立。郑子原本就和申侯是一伙的,现在当然支持宜臼了。除此之外我想不到任何理由能让郑子支持宜臼,唯一的可能就是利益。

当时申侯等人立平王,但是虢国等诸侯立周携王。直到最后晋文侯击败周携王,才结束了两王分裂的局面。当然晋文侯击败周携王之后周平王开始东迁了,但是他为什么东迁?他本身就是靠犬戎上位的啊。因此也有史学家(王玉哲)指出平王东迁并不是为了躲避西戎,而是为了躲避秦国。因为当时秦国是勤王最勤快的诸侯,平王为了安抚秦国允许秦国可以代替天子讨伐犬戎,也就是给秦国可以扩展土地的机会。同时也要拉拢晋文侯,毕竟晋文侯是搞死携王的人。至于为什么那些人支持平王,唯一的可能就是那群人想立一个不得民心的天子,然后慢慢瓜分周朝。

周亡王九年,邦君诸侯焉始不朝于周。-楚简《系年》

意思就是周平王东迁之后,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天下诸侯不去朝见天子。因为周平王得国不正,导致当时的社会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以至于周朝慢慢得走向灭亡。

结言:周幽王从周幽王十年时期就开始戒备申侯,很明显申侯反叛是蓄谋已久的事情,“烽火戏诸侯”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至于周朝有没有烽火台,这一点还是有争议的,但是“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显然是虚构的。清华大学的教授刘国忠称“烽火戏诸侯”并不是西周灭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断定这件事是编造的。史学界对“烽火戏诸侯”时间多持反对意见,普遍觉得此事为虚构。烽火戏诸侯的真相就是平王弑父,而因为平王得国不正导致周朝走向灭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