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史拾遗都江堰,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它使成都平原成为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蜀地提供的粮草,为秦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至今,都江堰仍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堪称奇迹。

2秦始皇陵墓,位于陕西西安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它主要包括始皇陵地宫和兵马俑坑两部分,秦始皇兵马俑已为世人所熟知,不过最核心的始皇陵地宫,由于难以保护,一直以来没有被发掘。

3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为防备匈奴而建造,两千多年来一直保卫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全。

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万里长城,是秦始皇为防备匈奴而建造,两千多年来一直保卫着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全。

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4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志。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长安区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平方公里。

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新修建的宫殿。

秦朝灭亡时,阿房宫仍然没有修建完成,最后被项羽放火烧毁。大秦驰道,是两千多年前的“高铁”工程。大秦驰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主要有9条。

驰道有效地增加了全国各地的联系,对维持中央集权有重要作用。

5咸阳宫,秦帝国的大朝正宫,秦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咸阳市东区域。秦孝公十二年(前年),秦国迁都咸阳,营建宫室,至迟到秦昭王时,咸阳宫已建成。

最初咸阳宫位于秦都咸阳城的北部阶地上,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不断进行建。据记载,咸阳宫“因北陵营殿”,为秦始皇执政“听事”的所在。咸阳宫的“博”和“大”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它的大致布局为:一号宫所在是初建时的咸阳宫城,它西起塔儿坡,经咸阳塬东北行,至泾、渭交汇处,折向南过渭河,整个范围以咸阳为中心,离宫上百,直径80余千米

6未央宫,未央宫,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建于汉高祖七年(前年),由刘邦重臣萧何监造,在秦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因在长安城安门大街之西,又称西宫。自未央宫建成之后,西汉皇帝都居住在这里,成为汉帝国余年间的政令中心,所以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

7大明宫,是大唐帝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宫殿。大明宫占地公顷,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4.5倍,被誉为千宫之宫。它后来毁于唐末的战火。

8萯阳宫建于战国秦国。秦原是西部边陲弱小的诸侯国之一,自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后逐渐强盛。孝公死后,其子即位第三年称王,号秦惠文王。惠文王(公元前-----前年)继承其父孝公的做法,继续在国都咸阳附近建造宫殿,在渭水之南修建萯阳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前年)时,“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家”,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其密度可是一斑。

萯阳宫棫阳宫西垂宫平阳封官橐泉宫步高宫步寿官虢宫长杨宫蕲年宫梁山宫信宫兴乐宫朝宫阿房宫兰池宫钟宫驰道云阁望夷宫林光宫

9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它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紫禁城至今仍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米,东西宽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10圆明园,圆明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历经余年修建完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年,由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帝王(康熙四十六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眀园”,“圆眀”为雍正法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

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先后经过英法联军年10月6日、八国联军的洗劫,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现在已成一片废墟。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11长春宫,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太极殿之北,咸福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年)复称长春宫。

清康熙二十二年(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辛酉政变后,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居于此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