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历史是对过去的见证,是世界运行的规律的外在表现,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西汉(公元前年——公元8年):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自秦末时期,群雄争霸,再到楚汉两强之争,刘邦击败项羽,于公元前年在山东定陶称帝,初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国号“汉”。自高祖刘邦到王莽废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共历时十二帝,存续二百一十年。

汉朝开创者:汉高祖刘邦西汉疆域

国号来源:

封号:在刘邦正式称帝之前,曾被项羽封在巴蜀汉中之地,故称汉王,称帝后便以“汉”为国号。“西汉”的由来,则定都长安,在刘秀建立的东汉都城洛阳的西边。又有称“前汉”,则是刘邦建立的汉室在刘秀所建的汉室之前。

重要历史事件:

斩蛇起义

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讲的是刘邦在押解囚犯去骊山修陵,途经芒砀山泽斩蛇,发动起义推翻暴秦的故事。途中不断有囚犯逃跑,刘邦心知到了骊山也会按罪杀头,便饮酒大醉,在听着手下有说“前面有蛇挡道”。借着醉意,走到前面把蛇从中间一刀斩杀。过后,有看到一位老妇人在路边大哭,说“自己的儿子被人杀了”。问及被杀的原因,说“她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成蛇横躺在路中间,被赤帝之子斩杀,所以才会这么伤心。”

刘邦斩白蛇起义

四面楚歌

出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当时,楚汉之争已经到了最后阶段,楚王项羽凭借一己之力成功把自己的巨大优势散失殆尽,并将自己逼往绝境。刘邦面对衰弱的项羽继续围杀,免除后患,成功把项羽围堵在垓下。为使楚军丧失斗志,韩信便组织人在夜里四处唱起楚地的民歌。项羽虽重整兵力趁夜突围,逃至乌江,但觉得无言以对江东父老,便自刎江边。

四面楚歌

文景之治

在汉文帝刘恒和其子汉景帝刘启统治期间,采取道家“无为而治”,主张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内轻徭薄赋、废除厉法,重生产,搞发展,“太仓有不食之粟,都内有朽贯之钱”,国家富得流油,为汉武盛世奠定坚实的基础。

文景之治

七国之乱

发生在景帝期间的一次诸侯国叛乱。叛乱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刘邦初建汉朝之初,在消灭异姓王后,刘邦总结秦亡的教训,认为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是其灭亡的一大原因。因此,刘邦陆续分封九个刘氏宗室子弟为诸侯王,史称“同姓九王”。后来,各诸侯王的实力发展壮大起来,对中央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中央和地方诸侯的矛盾越来越大。景帝即位后,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开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后来周亚夫奉命出征,历经三个月的大小战事,吴、楚等七国叛乱终于平定。

七国之乱

汉武盛世

作为中国历史朝代最鼎盛的时期,汉武帝刘彻所作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在他的手上开创的时代,使得中华文明在世界的不同文化体系中居于领先的地位。在政治上,巩固皇权,削弱相权,确立察举制;经济上,重农抑商,统一货币,盐铁官营;文化上,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外交上,北击匈奴,出使西域,开疆拓土……使得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大帝

昭君出塞汉朝经过前期发展,国力强盛,两次出兵大败匈奴。北方匈奴内部则开始分裂,出现五单于并立的局面,最终分裂成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单于打败,为扭转危局,多次入汉求见汉元帝,表示“愿做汉家女婿”,元帝同意了,便在宫女中挑选一位。王昭君请命远嫁漠北,于是出现“昭君出塞”的历史佳话。

昭君出塞

王莽篡汉

西汉发展到后期,一个皇帝不如一个,皇帝年幼,外戚专权,导致王莽的权力大到无人可以控制。同时,王莽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起了做皇帝的念头。于是他就直接把小皇帝给撵了下来,自己上位做了皇帝,建立新朝,史称王莽篡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