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时代”者何?上古华夏世界诸邦征战,日夜不休,后虽有暴秦大一统,然时为不久而为沛公所覆。沛公前汉一朝,虽承秦之官制,前期尚是诸侯虎踞关东,外藩两越、朝鲜、滇亦为一方魁首,汉廷所能直接指挥之地,与昭襄一朝之剧秦别无二致,为一准战国形势。至孝武威加四海,孝宣降伏北虏之后,天下方不复有陇断之主,是故列国时代,起于故老传说之黄帝,终于孝武孝宣之世。“弑君”“戕君”者何?《左氏》曰:“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方彼列国时代,政出多门,是故君主实无极大专断之权,故常为内部野心家提供机会。又君主亦需整军经武,以御外寇,故亦多死于外者。是故弑君、戕君之事极多,本文集,即是搜录这类事件之合集。为作区分,以下,弑君作“S”,戕君作“Q”。再说一下本人选材的标准,被外人所杀与被逼自杀(如秦二世)皆可入列,戎狄之君亦可入列,但失国者(如吴王夫差、魏王假)或失位者(如楚灵王、赵武灵王、晋哀侯)之横死,或受伤后迁延一些时日方死者(如宋襄公、吴王阖闾)以及战国以后君、侯一类次级封君(蜀、卫、且兰等有较强独立性,可入列)之意外死亡不计入列。
第一篇:上古至西周
Q1黄帝杀蚩尤
年代:不详,地点:涿鹿?中冀?人物:黄帝、蚩尤。
因为尚是传说时代事件,所以需要对人物的来龙去脉做一点介绍,黄帝,在孔子生活的时代,还是半人半神的存在,《尸子》记载,“”子贡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谓四面也。’《孔子家语》复有宰予问“黄帝三百年”之事,孔子也是把黄帝作为一个人来解释的(“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之而用其教百年,谓黄帝三百年也”),在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看来,神仙是没啥大威风的,古人所传的种种奇事,说到底也是人事而非神事。《国语》当中又记录了一段胥臣的言论:“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总而言之,黄帝的最初面貌,大约是长了四张脸的周人始祖神吧,连一贯严肃认真的《竹书纪年》都承认黄帝在位百年呢。不过么,后人总述的黄帝事迹当中,也是有一定人事成分的,大约黄帝的事迹,是自西而来的汉藏语系先人征服东亚大陆的事迹遗存吧。
且说蚩尤,《五帝本纪》认为蚩尤就是一个侵凌四方的小霸王,侵扰了原来东亚大陆的主宰者神农氏,不过后人还是把他视为“兵主”,沛公起兵时也对蚩尤加以祭拜,《世本》言“蚩尤以金为兵”,看来他还是青铜兵器的祖宗。不过还是没有敌过西来的黄帝。《山海经》言黄帝破蚩尤时请了旱魃作法,大约是生于多水之地的蚩尤不能习惯相对干旱的华北平原西部地区地形吧。总之,这仗也打得乱糟糟的,《五帝本纪》言黄帝破蚩尤于涿鹿之野,《逸周书》言“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反正肯定离不了今日河北省界。
黄帝破了蚩尤以后也没闲着,蚩尤的尸体被这位西来的征服者全面利用了,“剥其皮革以为干侯,使人射之,多中者赏。其发而建之天,名约蚩尤之旌。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腐其骨肉,投之若醢,使天下集之。”(《黄帝四经》)反正,上古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礼法规章,很黄很暴力,自然免不了,连吃人肉这么重口味的事情都有啊。
评价:蚩尤肯定会在阴间跟关公做好朋友的,都是吃了败仗身死,还被当做军神看待,这真是巧合啊!
Q2帝喾杀重黎
年代:不详,地点:不详,人物:帝喾、重黎。
重黎干过“绝地天通”的事情,大约是让无数巫人失业了。后来帝喾派他去镇压共工,失败回来了,就丢了性命。
评价:传说时代的事情了
Q3尧杀鲧
年代:不详(帝尧70年?),地点:羽山,人物:尧、鲧。
崇伯鲧之死,有两种说法,一为因治水窃息壤而死,大约一味堵堵堵也没成效,还浪费人工太多,帝尧看不下去下令杀了,这是《山海经》《离骚》的观点。一为《韩非子》的观点,认为他是反对尧禅让与舜所杀,我觉得后一种说法还是反映了上古时代东土诸侯与西土诸侯的矛盾啊,也是啊,从甲骨文记载看来,商人更重视帝喾,与西土过来的周人重视黄帝不同。不过最后舜禅让给禹,还是西土略胜了一分啊。
评价:东西之争,原来禅让制时代就有了!
Q4禹杀防风氏
年代:不详,地点:会稽,人物:禹、防风氏。
事件很简单,相关的外篇却很复杂。就是防风氏去会稽参加禹组织的诸侯大会,去晚了被斩首了。
但是呢,后人发现了一点相关的东西,吴国破越之后,在越国的会稽发现了一节能装满一车的骨头(八成是越国人也觉得稀奇的恐龙化石吧),就问孔子这是啥,孔子说是防风氏的骨头。
在我看来,防风氏长得高大大约是真的,当然不至于太夸张,他很有可能是良渚文明的国君,后来良渚文明被迫北上江淮以后,也不得不去沂蒙山地区的会稽参拜大禹,结果去晚了受死了。至于后来越国的国都也叫会稽什么的,那就是周公东征以后的地名漂变了,毕竟越国的小弟姑蔑还是从沂蒙山地区南下的呢。不过孔子的话也透露了另外一点细节,他说防风氏的后人在商为汪芒氏,在周为长狄,看来防风氏的后人还是最后融入东夷了。
评价:禹开始显威风了。
S1启弑伯益
年代:不详,地点:箕山?人物:禹、启、益。
《夏本纪》对禅让制终结的阐述还是比较文明的,禹还想禅让,但是诸侯都向着启,于是乎伯益就退隐箕山了。而《竹书纪年》一贯很暴力的解释是,“益干启位,启杀之”。以我看来,大约禹虽然扶植了不少亲己的势力,可是禅让制的传统一时不能废除,所以他可能是先禅让与伯益,后伯益又为启所杀吧。而且,这也是又一轮东西之争啊。不过,伯益你也别生气,日后的你的后人赵政崛起于西土,平定了天下,也算一报还一报吧!
评价:东土的大卫王还是不敌启这个约拿单啊。
S2寒浞杀后羿
年代:不详,地点:穷石,人物:寒浞、后羿、后羿之子。
按《左传》里面魏绛说的那句话,寒浞本身是伯明氏之不肖子孙,后被后羿收留,慢慢地坐到了相的位置,成了欺上瞒下的一大佞臣,但后羿阴谋夺取了夏后氏之位,也没能防住家里的阴谋家,结果老婆玄妻被人通奸,自个还让寒浞给烹了,寒浞还要后羿的儿子吃亲爹的肉,后羿的儿子受不了逃跑了。
评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Q5寒浞杀夏后相
年代:帝相二十八年(前年?),地点:不详,人物:寒浞、相、寒浇。
相是被后羿所废掉的一代夏后,由于此时已经是寒浞为天下之主了,故视为戕君。寒浞代羿之后,对于夏的残余,逃到斟灌氏的夏后相还是抱着杀心的,于是派他那个擅长水战的儿子寒浇攻破斟灌氏,结果了这位夏后。
不过,相的儿子,少康还是成功逃亡了到了有虞氏的地盘。
评价:重整河山待后生,夏后氏是亡不了的!
Q6少康杀寒浇
年代:少康元年(前年?),地点:过,人物:少康、寒浇、女艾。
寒浇擅长水战,乃是伯明氏一朝之重臣。因此少康复仇的过程中,也派了一名女特务女艾(汝艾)去他身边,然而寒浇也不老实,和寡嫂女岐偷情,结果就是女艾这个女特务误杀了女岐。不过最后寒浇还是被主公少康抓获,被犬决了。但是《竹书纪年》作汝艾伐戈杀浇,貌似女艾成男人了,我还是觉得《天问》给出的女艾当女特务的说法靠谱点。
评价:女特务还是不如主公啊!
Q7季杼杀寒豷
年代:少康元年(前年?),地点:戈,人物:少康、寒豷、季杼。
寒豷是寒浞另一个儿子,少康对他的战略就不是派女特务了,而是派臣下季杼去利诱他,然后趁他出来以后再消灭之。
评价:寒浞的末日快到了。
S3少康杀寒浞
年代:少康元年(前年?),地点:夏邑,人物:少康、伯靡、寒浞。
剪除了羽翼之后,就该轮到正主了。因为此时寒浞尚是天下之主,故视为弑君。这次主刀的,是当初把少康送到有虞氏的夏后氏遗臣伯靡。
自此之后,复仇大功告成,有穷氏终于被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评价:九世复仇的先声啊。
Q8有易氏杀王亥
年代:泄十二年(前年?),地点:有易氏,人物:王亥、绵臣。
商人在王亥之前的冥就已经登场了,冥是一位死于治理河水的烈士。而他的儿子亥则死在了部族贸易纠纷当中。
王亥带着牛羊去有易氏那里做买卖,没想到有易氏之君绵臣见财起意,居然动了杀心,把人杀了,把财物都抢光了。
评价:商人的商业活动也是血泪绵绵啊!
Q9上甲微杀绵臣
年代:泄十六年(前年?),地点:有易氏,人物:上甲微、绵臣。
上甲微与王亥之间隔了一位商君,就是王亥之弟,上甲微之父王恒,大约中间也是商人为了报仇,和有易氏及其小弟来回征战吧。
不过,到了上甲微登位这一年,大仇得报了!上甲微成功地袭破了有易氏,干掉了大仇人绵臣。
评价:上甲微就是因为报仇雪耻,所以后世商人永远纪念他!
S4太甲杀伊尹
年代:太甲七年,地点:亳,人物:伊尹、太甲。
伊尹可是一位商人很看重的大人物,可以算得上是商人的诸葛亮,早先为成汤当特务,作厨子渗透到夏桀身边,后来还位极人臣,可能是做了神官的头领吧。
太甲登位后,伊尹看他不成器,就把他流放到桐宫了。七年后太甲归来,《殷本纪》《尚书》的观点都是太甲改过自新,得以重返朝廷,孟子也夸奖太甲的改过自新。不过一贯阴谋论的《竹书纪年》却说是太甲领兵干掉了僭号称王的伊尹。不过事后还得给神官集团点面子,就立了伊尹的儿子伊陟伊奋继承父业。《竹书纪年》还提到伊尹死后天大雾三日,看来商人搞神秘主义还是一流啊。
不过现代专家根据后世商人仍然祭祀伊尹认为这事不存在,我觉得这种怀疑也是有点靠不住的。毕竟商朝神官集团,要等到武乙射天那会儿才虚弱下去呐。
评价:神权与王权的斗争还在持续。
Q10文丁杀季历
年代:文丁十一年(前年?),地点:殷,人物:文丁、季历。
商王武乙玩射天神的把戏,极大地得罪了神官巫祝集团,因此在西征的时候被雷劈死了,我觉得这倒不象是胡诌,可能也是去对付周人吧,然后道上出事故了,因此被神官集团捡了个把柄讽刺了一番。不过武乙的儿子倒是对周人下了一次狠手。
本来,周人大约就是归附商人的一伙“进步的”西戎,没看后来西戎里还一大把姬姓么。加上季历继承了他爹亶父的兴周事业,也顺便给商人当当马仔,讨伐一下西边的鬼戎,得胜了以后去殷都献捷,结果就被文丁关进了局子,活活饿死了。你是赵主父的前辈啊!
评价:文丁啊,日后你的子孙,会成为西土周戎的刀下之鬼啊!
S5受辛自焚
年代:帝辛五十二年?周武王十三年(前年),地点:朝歌,人物:帝受辛、周武王发。
一报还一报,受辛再风流潇洒,再英明神武,还是逃不了周对商的世仇,在克了东夷却没法捞回部队,以及奴隶倒戈的情况下。受辛不得不带着两个妃子自焚于鹿台了,而且死了还不算,还被周武王用王权的象征黄钺砍了脑袋,插上白旗,带回镐京祭祖去了,好一场孝子的巫术表演啊。
关于此事的性质,后人也有争论,周武王弟弟周公的后人孟子觉得,干掉残暴无道的纣(注意这是个恶谥,周人真是既要占实际的好处又要占面子的好处啊)根本不算弑君,只算“诛一夫”。可是,周武王的后人韩非却觉得,自己祖爷爷干的事情就是犯上作乱,“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这倒是有点道家反对“瞎折腾”的色彩,实际上,道家是比儒家更看重正统的,儒家反倒认同“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易传》云: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评价:微子看到这一幕,会叹到自己这个叔叔当商奸当得好当得妙吧。
Q11、Q12、Q13Q14武庚杀三监及武庚被诛杀
年代:周成王二年(前年?),地点:管、蔡、卫、朝歌,人物:武庚禄父,管叔鲜,蔡叔度,卫康叔封。
关于武庚叛乱的事情,传统的说法依据《周本纪》《周书》,是周武王掉了簪子(留辫子那是商人那伙东夷的习俗,西土的打扮是束发,好在明清易代之时,孔府那帮商人后代知道称颂金钱鼠尾是新朝美俗)以后,武庚裹挟周武王的三个弟弟造反了,不过最近出土的《清华简·系年》推翻了这个说法,“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彔子耿。”彔子耿无疑就是武庚了,大约彔是封地,耿(或“圣”)为其本名吧。总之我觉得《系年》的说法可能更真实,毕竟,《尚书》里有不少东西是战国时代儒生造出来的,而且,商周之间的民族矛盾,要大于周人兄弟不和啊。此外,《逸周书·作雒》则认为武庚失败后做掉了三监,“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凌”。至于武庚的结局,《周书》《系年》《竹书纪年》的说法俱是武庚被做掉了,而《逸周书》则认为“王子禄父北奔”,八成禄父是跑去投奔孤竹、箕子这伙滦河-大凌河流域的亲戚去了。考古资料也能证实,武庚的邶国在太行山里还有遗存,不过有可能是武庚本人被做掉了,他的儿孙北逃了。此外,武庚的同伙的飞廉逃到了商盖氏那里,但还是最终被周人诛杀了,他的儿子和孙子(赵国的祖宗季胜与秦国的祖宗恶来之子女防)也被周人扔到西面劳改抵御西戎去了。
评价:商周的矛盾还没结束呢!而且这场战争的结果还最终制造了周人的掘墓人。
S6Q15周昭王、祭公之死
年代:周昭王十九年(前年),地点:汉水岸边,人物:周昭王、蔡公、辛余靡。
“成康之治”天下素称太平,然而康王晚年,也开始对南方用兵了,主要还是楚这个南下的北方的部族不服了,周昭王的死,也与此有关。
有关周昭王的死,《史记》《竹书纪年》都是大放烟幕弹,什么“天大曀,雉兔皆震”“其卒不赴告,讳之也”之类,这些烟幕弹大约都是周人为了掩护南征失败放的,一直到晋朝皇甫谧才发现了点真货色,说这是楚人献胶所缝合之舟干的好事,不过《吕氏春秋》里面也有点相关材料,“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蔡(祭)公抎于汉中。辛余靡振王北济,又反振蔡公。”蔡公和昭王,可能是因为大部队齐步走行进造成共振导致桥梁垮塌而身亡的。
评价:王道微缺的开始。
S7鲁魏公杀鲁幽公宰
年代:鲁幽公十四年(前年),地点:鲁,人物:鲁魏公沸,鲁幽公宰。
没啥细节,就是兄弟争位,从传承上看,早期鲁国虽然大力宣传周礼,实际上却搞兄弟相承那一套,八成这次是弟弟等不及了吧。
评价:弟弟要有耐心啊!
Q16楚人杀徐偃王
年代:周穆王十四年(前年?),地点:徐,人物:徐偃王、周穆王。
周穆王时候,周室又能役使楚国了,但是东南的徐国开始威胁加大了,甚至打到了雒邑附近,这可怎么得了!于是,周穆王十四年,王师驱使楚师,破灭了徐国,杀掉了徐偃王。其实按照《竹书纪年》的说法,穆王早年徐国还是能被周人役使的,“六年春,徐子诞来朝,锡命为伯。”不过这通封赏,倒也增加了徐国的政治资本。
后来法家韩非说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什么的,我看就是当时周室对于南方部族压迫加深了,各种索取铜料什么的,徐偃王作为南方部族领袖,减轻了点他们的负担,就能称得上仁义了。
评价:周穆王这个驴友还是有点手段的吗!
S8宋鲋祀杀炀公熙
年代:?地点:宋,人物:宋炀公熙、宋厉公鲋祀、弗父何。
大约宋国还继承着商人兄弟相承的遗风,前面有微子传位微仲,后面也有宋愍公传位与弟弟宋炀公,总之就是跟周人嫡长子继承不是一个味儿。不过鲋祀干活也霸道,杀完人之后一句“我当立”就上台了,还给自己亲信兄弟弗父何(孔子的祖宗)一块封地。
评价:很黄很暴力啊!
S9楚熊延弑兄熊挚红
年代:熊挚红元年(前年),地点:不详。
这事得从俩人的爹地熊渠时期说起,熊渠也是楚人早期不服周的一个代表,而且还在南方大搞扩张,封长子康为句亶王,次子红(挚红)为鄂王,三子执挚为越章王(《世本》说越国也是芈姓,可能越国也是老三的后代,不过《墨子》说越国的初代王繄亏是楚君熊丽所封,年头更早了。此外《吴越春秋》也提及了这一史事,不过称熊渠所封的是“三侯”)。但是后来受迫于周厉王,王号全取消了,谁让周厉王搞专利搜刮了一堆钱财呢!但是这段历史估计也成了儿子们矛盾的来源,都当过草头王,兄弟们谁也不服谁啊,所以就产生了这一幕。老三干掉了大哥,而且上位后更名为延,我估计可能也不是更名,跟后来吴公子光改名阖闾一样,都是中原语义与地方之音的区别。
Q17周夷王烹齐哀公
年代:周夷王三年(前年?),地点:不详,人物:纪侯、周夷王、齐哀公。
这是一起进谗言事件,纪侯在周夷王面前说齐哀公坏话,回头齐哀公就被烹了。从青铜器铭文上看,是周天子不满齐哀公逾礼,然后发兵抓了齐哀公,八成纪国是我大周王师的一大助手吧。
我觉得吧,纪国暗算齐国也是有原因的,这么一个东夷小国,肯定成天挨主管东方事务的齐国欺负,所以说坏话也很正常。而且这个事件也有一个隔了多代以后的后续,九代人以后,齐国的齐襄公领兵灭掉了纪国,《公羊传》还为此叫好,“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摆明了赞同血亲复仇啊。
评价:少康的精神后代啊。
S10公子山杀齐胡公
时间:前年,地点:薄姑,人物:齐献公山、齐胡公、胡公诸公子。
这是齐哀公被烹事件的后续,哀公死后,其弟胡公静即位,从谥号能看出来,大约胡公年纪比较大了,老年人也怕事,上台之后就把国都从临淄搬到了薄姑,这么干也得罪了临淄人,所以公子山伙同临淄人干掉了齐胡公,迁都回到临淄,胡公的儿子们也全被赶跑了。
评价:首都人民惹不起啊!
S11曹公子苏杀曹幽伯
时间:曹幽伯九年,周宣王二年(前年),地点:陶丘,人物:曹戴伯苏、曹幽伯彊。
小邦的事情都是不明不白的,就是简单的兄弟争位而已。
S12齐人杀齐厉公
时间:周宣王十二年(前年),地点:临淄,人物:齐厉公无忌、齐国国人、胡公诸公子。
这事还是齐哀公被烹事件的后续,齐厉公上台之后暴虐非常,齐人十分不满,于是乎他们就和被赶走的齐胡公诸公子合力干掉了厉公,胡公的儿子们却全都报销了,这伙干大事的国人,也被后面的厉公之子齐文公做掉了。
评价:咋不学习镐京人民搞共和呢!
S13卫共伯受迫自杀
时间:卫僖侯四十二年,周宣王十五年(前年),地点:卫僖侯墓墓道中,人物:卫共伯余,卫武公和。
又是兄弟争位,卫僖侯去世以后,太子余即位,是为卫共伯,但是呢,另一个儿子,公子和却趁着父亲下葬的时候,派人给哥哥包围了,结果哥哥受不了,被迫在墓道里自杀了。
评价:有匪君子,切磋琢磨怎么干掉哥哥。
S14鲁伯御杀鲁懿公
时间:鲁懿公九年,周宣王二十一年(前年),地点:鲁,人物:鲁伯御、鲁懿公。
这事还得从好作死的周宣王那里说起。大约是宣王看诸侯们也不太听话了,就开始瞎指挥了。周宣王八年那时候,鲁武公带着长子太子括与少子戏去朝拜天子,可是呢,天王他老人家觉得鲁君的小儿子比老大好,就不顾什么嫡长子继承制了,强令鲁武公废长立幼,武公回去没多久就死了,也得按天子说的干,于是乎小儿子就即位了。
但是大侄子伯御不乐意啊,鲁伯御是吴王阖闾的前辈啊,领着一帮国人进宫杀了叔叔,自立了。而且此事还有个后续,就是鲁伯御要把叔叔辈的人赶尽杀绝,还要杀一个叔叔公子称(后来的鲁孝公),公子称的保姆倒是把自己的儿子先出来冒名顶替了,所以鲁国这股篡逆,才没有延续下去。
评价:周宣王莫作死啊!
Q18王师杀鲁伯御
时间:鲁伯御十一年,周宣王三十二年(前年),地点:鲁,人物:周宣王、鲁伯御、鲁孝公称、樊穆仲。
王师也看不下去伯御胡闹了,于是伯御十一年,王师发兵杀了伯御,按照樊穆仲的建议,立了先前跟着保姆跑掉的公子称为君,是为孝公。
评价:宣王,你的中兴真是纸糊的!
Q19周宣王杀杜伯
时间:周宣王四十三年(前年)。
按照后人附会上去的说法,是周宣王因为什么女妖的传言而杀了一批无辜女子(就是为了引出褒姒的故事),杜伯因而不满,劝谏而被杀。其后人逃跑到晋国,成为士氏。但《墨子》没说被杀的原因,只是杜伯表达了“大王等着瞧”的意思,后三年,周宣王为“杜伯冤魂”所杀。
S15“杜伯冤魂”弑周宣王
时间:周宣王四十六年(前年),地点:圃田,人物:周宣王、“杜伯冤魂”。
这是一个鬼话式的故事了,不过也与周宣王这人的性格有关,他毕竟也是年轻时候躲在周公家里逃脱了国人暴动要命的人啊,所以安全感从来不强。对着各路诸侯、各路卿大夫各种作死。鲁国的事件只是一例,他还弄死了一个无罪的卿大夫杜伯,,此人临死前言:“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结果三年后,周宣王去圃田园猎,日正当午时分,碰上了一个乘着白马素车,一身红,还带着红弓红箭的人,此人一箭就把宣王射死了。我猜可能是杜伯的余党干的好事。
以前也有人分析,周宣王死时候已经六十多了,一大把年纪不会去瞎折腾田猎了,不过也不看看周宣王晚年各路诸侯也都在蠢蠢欲动啊,王师败给申人,还因此触发了后来幽王的死因呢!
评价:莫作死,作死必找死!
S16晋文侯弑晋殇叔
时间:晋殇叔四年,周幽王元年(前年),地点:翼。
这事必须得从晋文侯这倒霉孩子出生那时候说起,晋文侯仇是在条之战时期出生的,老爹晋穆侯怀着对戎狄的深仇大恨,命名曰“仇”。千亩之战大胜后,生了小儿子,起名“成师”,即后来的曲沃桓叔。晋人师服觉得国君给儿子命名太不礼了,日后会出大事。曲沃系的产生是后来晋昭侯制造的,但是晋国的砍国君脑袋大赛却提前开头了,晋文侯作为太子,在父亲死后没能上位,让叔叔殇叔上了位,这怎么成,干掉对方呗。不过后来晋国也就一路杀杀杀了,一直杀到重耳那时候才完结。
评价:晋国砍脑袋大赛开锣了!
S17Q20申侯借刀杀人,郑桓公顺道陪葬
时间:周幽王十一年(前年),地点:骊山之下,人物:申侯、周幽王宫湦、褒姒、郑桓公友、虢石父、周平王宜臼。
这事有两大前因,一是周宣王和申国开战,搞得仅以身免,也结下了周王室与申国的仇怨;二是幽王宠爱褒姒,冷落申后。不过还有其他的原因,就是西周中后期以来,西戎逐步向关中地区渗透,弄得很多西土诸侯早在周室东迁以前就搬家了(比如虞国)。
至于褒姒这个美女吗,神马龙涎所化、不好笑之类,纯属后来申侯扶植的平王派得势以后构造的传说。申人造反的确跟申后失宠有关,这背后,也是姒姓诸侯集团与姜姓诸侯集团的矛盾,“烽火戏诸侯”确系子虚乌有,不过周幽王的死也是自己瞎作的结果,他也学他爹要搞“伟大复兴”,办了一次太室之盟集合诸侯,结果不欢而散了,背后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新人和宣王朝的老人不和,弄得宜臼也只好逃到外公申侯那边去了(太室之盟以前的周幽王五年(前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我是不信的,分明是周幽王宠信虢石父一派,让皇父派倒台以后,又去找西申算宜臼逃跑的账被反扑,结果就是外面一贯不听话的申人裹挟着犬戎,然后让宜臼僭号称王,过来复仇干掉了幽王以及大忠臣郑桓公友。
至于郑桓公友,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他毕竟是厉王的儿子,幽王的近亲叔叔,在幽王一朝也是王室的重要打手,毕竟,申人的盟友缯人就曾经被郑桓公教训过。所以,缯人也来凑热闹,不过,可恨的是,多父大人,你的儿子掘突居然帮平王申侯这伙篡逆!还跟申侯的女儿结亲!这个大不孝子后面我还会提他的事迹,暂时不表了。
评价:宣幽皆作死,周焉能不亡?
注: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辽西处士平沙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