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骊山怀古》学历案

西岗中学孔维明

课题:《山坡羊?骊山怀古》(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二)

课时:1课时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感情。

2.从韵脚、题眼、意象和知人论世等角度,学习品鉴诗词曲的方法。

1.齐读本诗并谈谈韵脚的发音给自己的感觉。(指向目标1、2)

2.找出本曲的题眼,并谈谈“怀古”的含义,然后按照传统朗诵要求朗读本诗。(指向目标1、2)

3.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出反衬的例子,根据老师点拨朗读本诗。(指向目标1、2)

4.学习读诗第四个方法:知人论世。(指向目标2)

一、导入

学生谈谈阅读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的感受。

提示:可以从作者的感情、曲子的内容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品读韵脚

1.齐读本曲,并圈出韵脚。

2.谈谈韵脚的发音给自己的感觉。

明确:这个韵脚压的是“u”韵,这个韵属于古韵中的“鱼模韵”,特点是读来阻塞不畅,有低沉压抑之感。在传统吟诵当中,韵脚这个字是要拉长音的。

3.学生按照传统吟诵要求试读。

提示:这首散曲的情感基调是压抑沉闷的,所以语速应该也放慢,声音更低沉。

4.学生按照吟诵要求再次齐读。

四、品读题眼

1.找出本曲的题眼,并谈谈“怀古”的含义。

2.明确怀古诗的定义。

怀古诗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遗迹为创作题材的一类诗歌作品,其特点是借助历史抒写情怀或发表议论。

3.学生借助书本注释,谈谈自己对这首怀古诗的理解。

明确:(1)作者在骊山,看到了阿房宫遗迹。

辛辣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无情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无休无止地破坏,无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化为灰烬。

4.有感情地齐诵本诗。

五、反衬·意象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深刻的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1.传说秦始皇花二十年修建阿房宫,十年项羽就率兵攻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大火烧了三个月都不熄。作者将“阿房”和“一炬”的组合,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极度奢华和极度破坏,修建之艰和破坏之易形成了对比,给人以极大的冲击感,从而产生感时伤怀的情绪。处心积虑费尽心血造的阿房宫,随着秦王朝的覆灭消失了,还有什么还留存?骊山依旧在,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

(板书“骊山”“阿房”“自然长存”“人事短暂”)

2.还记得雨果描绘圆明园的语句吗?“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阿房宫也是如此。然而,无论是阿房宫还是圆明园,他们都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只留下青山长存。“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张养浩问天问地问鬼神——(生齐读)“当时奢侈今何处?”

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朗读“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3.这里作者用了怀古诗最常使用一种写作手法——反衬。

明确: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主要形象是——阿房宫。

次要形象呢——骊山。

师生齐读“反衬”的定义。

4.在怀古诗中,自然物都是以“类”的形态出现,如草、树、鸟等,这些自然物和山、水、云构成恒久不变的参照物,将人生的短促,人间的繁华映衬得如此短暂空幻。引导学生从诗中发现其他反衬的例子。

明确:草和水。作用是表明自然万物长存,但人事却在历史中显得很短暂很仓促。

5.在“草”这个意向的前面有这样的一个形容词“萧疏”,《古汉语词典》中,它有几个常见的注释,在诗中它作什么解释呢?言之有理即可。

屏幕展示:

萧疏:

(1)稀疏;稀少。

(2)寂寞;凄凉。

(3)萧条;不景气。

(4)洒脱;自然不拘束。

学生讨论后明确:

(1)第一个:可以体现阿房毁坏得彻底,所以连草都长得很稀少。

(2)第二个:寂寞也可以理解为草的寂寞,作者的情感投射在草木上边,好像草木万物也看遍人事的变幻,内心极为寂寞凄凉。

(3)第三个:前文表现出人事的仓促时代更替的凄凉,“萧疏”就烘托了这样凄凉的氛围。

(4)第四个:前面讲到怀古诗是将自然万物和历史遗迹进行对比,虽然草木没有花很多的人力极长的时间,也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因为自然,反而随意地生长无拘无束。反衬阿房宫虽然极美却极其短暂。

6.水这个意象前的形容词“萦纡”怎么理解?作者写水的目的又何在呢?

明确: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水象征时间。应该是指时间过去很久很久。

(2)李煜曾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也可以指人的愁绪,这里指张养浩的愁绪绵绵不断。

师小结:一边,寂静的遗址展示,人事的空幻;一边,无情的自然亘古如斯,实实在在。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短暂,繁华的空幻。这时再读诗歌,我们的感触就更深刻了。同学读时在每一个意象后稍作停顿,将韵脚的声音延长。

师生齐读《山坡羊?骊山怀古》

六、知人论世

这首散曲只是为了表达人生短暂、繁华空幻、自然永恒吗?我们将思维再推进一步,这回老师教同学读诗第四个方法:知人论世。

屏幕展示:

材料一:“元朝统治者骄奢侈靡……在元朝统治者的‘带领’下,卖官买官,高下有价。贿赂公行,蔚然成风。各级官吏也都巧立名目,贪污勒索……政治腐败,无一复加。”《文史散叶集纳》

材料二:诸妄撰词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元史·刑法史》

材料三:“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元史·张养浩传》

材料四:张养浩是元代名臣,散曲大家,他光明磊落,耿介清正,一生都在涵养自己的浩然正气。他仕宦三十年,历六朝皇帝。因为对朝廷的失望,他曾三度入仕,两次隐退。最后一次做官就是因为关中大旱。他,由山东济南入河南,进陕西,一路上听到便是哀鸣悲号,怨声载道;看到的是饥民盈野,尸骨成堆;这种惨景,使他不能不览古赋今,缅怀兴亡的历史,以“山坡羊”写了九首怀古诗。《骊山怀古》就是其中一首。

结合刚才的材料,你能听见作者藏在《山坡羊》中的内心世界吗?他想说什么?

明确:希望统治者不要再贪图享乐了,要多为百姓考虑。所有的奢华都会在历史中消失,朝代的更替会带走所有的一切。这样的心声在他的另一首《山坡羊》里表现得更为明显。

屏幕展示: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齐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明确:

正因为有这样一颗心怀天下,体恤民生的痴心,才能思接千载,对统治者的奢侈无道发出如此鞭挞入理的警示。

七、小结

现在我们再去理解余秋雨先生的这句话:“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深刻的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就明白了:怀古诗的深刻就在于它脱离了个人的情感小天地,将视野投向了茫茫的宇宙时空,关怀了民生疾苦。

八、布置作业

从音韵、题眼、意象的反衬及写作背景四个角度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进行赏析。

附:板书设计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阿房

自然长存人事短暂

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用典。

②反问。

③借景抒情。

④借古讽今。

⑤对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