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四载(公元年)的十一月十九日,叛军已经打到博陵(今河北定州)。在这里,安禄山杀害了原河东节度使杨光翔。常山太守颜杲卿一看叛军的形势很大,自己手里只有一些老弱残兵,觉得抵抗也没什么意义,就暂时投降了安禄山。这里之所以说暂时,因为他后面带兵反抗了。如果没有发生安史之乱,颜杲卿恐怕也就是众多唐朝太守中的一个,最多也就是一个有作为的中层官员。跟他弟弟比起来,名气会差得很远。他弟弟就是和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用一手漂亮的颜体流传后世。这会颜真卿和他哥哥一样,也都暂时投降安禄山了。
叛军都到这份上了,朝廷方面有哪些反应呢?唐玄宗这会儿已经醒悟过来了。开始相信安禄山是真的造反了。我想唐玄宗肯定十分痛苦,他十分信任的人竟然在背后捅了他一刀,那滋味相当难受。唐玄宗这个人,其实疑心特别重,他有一个小名叫阿瞒。这个小名就是因为他和历史上的曹操很像,曹操是多疑的。唐玄宗也多疑,多疑的人是不会轻易的相信人。他几乎是毫无保留的信任安禄山,结果弄了这么一出。唐玄宗的心啊,拔凉拔凉的。
反应过来的唐玄宗也开始行动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人,而且一杀就是俩。杀的谁呢?安庆宗和荣义公主,这俩是两口子。安庆宗是安禄山的儿子,亲儿子,荣义公主是安庆宗的亲媳妇。杀安庆宗还有说辞,因为你老子背叛了我,我杀了你让你老子痛苦。荣义公主是老李家的人,当初赐婚的是你,现在杀人的也是你,还讲不讲道理了。唐玄宗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告诉世人,我就是这么蛮不讲理,你能咋地。
杀了安庆宗后,唐玄宗还抽空去了趟骊山,在华清池泡了一天的温泉。回来后开始调兵遣将了。首先把朔方军节度使给换了,原来的朔方军节度使是安思顺。虽然都姓安,安思顺和安禄山没有任何关系。不仅没关系,而且他还多次提醒唐玄宗,安禄山要造反。即便如此,也要换。因为这地方距离长安太近,换成自己人放心。新任的朔方军节度使是大名鼎鼎的郭子仪,事实证明,唐玄宗虽然错用了安禄山,但他识人的眼光还是挺优秀的,这也是他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做的最为正确的一次决定。
太平日子过得久了,朝廷的武备难免松弛,而且兵力也不足。唐玄宗派程千里和封常清前去招兵,首先得解决有人打仗的问题。然后又任命自己的儿子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开始东征,去抵抗叛军。这个高仙芝是个名将,骁勇善战,后面我们还要讲到他。
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二日,安禄山率兵渡过了黄河。官军在这里竟然没有任何的防备,要知道这里可是叛军去长安的第一道险隘。过了河的叛军确定了第一个攻击目标,河南节度使的驻地,也就是开封。安禄山的目的就是要消灭官军的有生力量。河南节度使叫张介然,他是刚刚上任,甚至都没什么准备。他依然带兵抵抗叛军,一边是气势汹汹地叛军,一边是毫无准备的弱兵,战斗的过程可想而知。即便这样,张介然没有丝毫的退缩。他想的是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哪怕多抵抗一天也为后边的官军争取一天的时间。他有这样的品德和觉悟,不见得所有的人都这样,尤其是太守郭纳。到了十二月五日这天,陈留太守郭纳开城投降。进了陈留城,安禄山得到一个消息,就是他儿子安庆宗被杀了。安禄山说了一句话:“吾何过而杀吾子?“意思说,我犯了什么错,你们杀了我儿子。这就是安禄山的逻辑,强盗就是这么炼成的。面对誓死不降的张介然,安禄山再一次举起了屠刀,跟杀杨光翔一样,把张介然给杀了。我想安禄山对此肯定不理解,为什么都这样了,这帮人还是不投降,不是无谓的死嘛。因为一个胡人是无法理解汉民族的精神属性,他永远读不懂两个字:气节!
十二月七日,眼看着叛乱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安禄山也不像是闹着玩的。唐玄宗下了决定,要亲征。经过一系列的调兵遣将之后,在十二月十六日的时候,唐玄宗下令太子监国,召集宰相们开了御前会议。唐玄宗说:我呀在位快五十年了,近年来倦于政事。去年秋天就想传位给太子,只因有灾祸,我不愿意以余灾遗子孙,想等灾情好转。但没想到逆胡安禄山叛乱谋反,我当亲征,让太子监国。事平之后,就传位于太子。
看起来唐玄宗是下决心了,如果唐玄宗亲征的话,那事情的结果还真不好预测。毕竟皇帝要是亲征,对军队的士气还是有很大鼓舞的。在冷兵器时代,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只是这不过是唐玄宗的一次心血来潮,说过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太子李亨也错过了一次尽早登上唐王朝最高权力舞台的机会。
就在这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战争的形势朝着有利于朝廷的方向发展。河北地区在我们前面说的书法家颜真卿兄弟的号召下,全部倒转枪头对准了叛军。这对官军是有利的,对叛军是不利的。安禄山这会儿主力部队都在河南,河北成为了横在叛军老窝范阳和河南之间的一道墙,切断了叛军的后勤补给。打仗看上去是军队在前方的厮杀,实际上考验的确是双方的综合实力。尤其是你的后勤补给能力。历史上很多的战争,决定胜负的往往就是这个后勤补给。同时,河北的军队还能和长安洛阳这边的官军对在河南的安禄山部队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这阵如果朝廷这边能够抓住这个机会,消灭叛军可以说很容易了。但前提是朝廷能够守得住,最起码的底线是不让叛军打到长安。按理说从开封到长安中间有很多险要的地方,首先东都洛阳,这地方关山险阻,是易守难攻的。即便洛阳丢了,还有潼关天险。官军能守得住吗?
先说洛阳,这时候守洛阳的是封常清,这可是一位名将。在当时的名号不亚于安禄山。这是一场名将与名将的对决,应该是势均力敌的。不好意思,败了。封常清败于安禄山之手。我们常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封常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这是一位名将带了一群熊兵。说白了,就是一群刚刚招募的新兵蛋子。因为叛军的推进速度太快,封常清根本就来不及训练,就带着这么一帮人仓促上阵了。别说杀人了,这帮家伙鸡都不一定杀过,这战斗力肯定不行。三下五去二就失败了,先是丢了虎牢关,后来又丢了洛阳。河南尹达奚珣投降,挺纳闷的,怎么到哪里都会有这种人。不过还好,洛阳的官员也不是全部都是软皮鸭蛋。还有这么两个硬骨头,留守李憕对御史中丞卢奕誓死不降,被安禄山屠杀。尤其是卢奕,把安禄山骂了个狗血喷头,把他祖宗十八代都翻出来骂了个遍。临死的时候还说:“凡为人者当知事有顺逆,我虽死但不失臣节,还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瞧瞧这才是一个人,一个臣子应有的骨气。这才是中华民族气节的传承者,令人赞扬。
洛阳被打下来之后,形势又不一样了。因为洛阳市唐朝的政治副中心,拿下洛阳对官军有震慑作用。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因为洛阳有粮食。隋朝在这里修建了洛口仓,还有其他大的粮仓。有了粮食,叛军就可以以这里为基地进攻长安。
即便这样,官军还是有优势,因为官军有后方,而叛军没有后方了。只要守住潼关天险,那还是有可供周旋的余地。只是没想到,叛军还没有打到潼关,唐玄宗下旨先杀了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位名将。这简直是自毁长城。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请看下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