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的剧情,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宠妃褒姒一笑,派人点燃烽火狼烟,各路诸侯十万火急连夜买了站票,赶来救驾,谁知到了现场,敌寇是一个都没有!笑得如花乱颤的王后倒是有一个。诸侯一气之下纷纷返程。

不料周幽王一招鲜吃遍天,在往后的日子,又乐此不疲地把此剧演了几个来回。最后,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来了一群不讲武德的异族人,兵临城下,烽火台告急,可恼怒在心的诸侯们再也不肯来当群演,最后,眼睁睁看着周幽王,被异族杀死在骊山下。

关于大家都熟知的“烽火戏诸侯”,这是不是就是历史的真相呢?

屈原曾发出历史性拷问:“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周幽王到底是谁灭了的呢?怎么可能是褒姒呢?是啊,褒姒一个弱女子,就算有三头六臂,又怎么可能灭了一个国家呢?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说:“幽王灭亡的事情,《史记》所载的,恢诡有类平话,决不是真相。”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钱老在他的著作《国史大纲》里提到“烽火戏诸侯”时,说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就算诸侯们赶来营救,发现被骗,只要修整军队启程回家就行了,这有什么好笑的吗?再说了,举烽火传递敌情,这是汉代用于防御匈奴人的招数,怎么可能发生在西周呢?哎,太史公啊太史公,您对史实不加分辨,随随便便就写进了书里,实在不应该!

鲁迅先生也说,“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殷、西施亡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总之,所谓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bug太多,严重不符合史实。

1.“烽火戏诸侯”的疑点

首先,关于“烽火”与“烽火台”。“烽火”是古代边防战士发现敌军信息时用来紧急报警的讯号,而“烽火台”,是为了点燃烽火而造的建筑。

从首都到各个军事要塞,沿途都设有烽火台,为了防御犬戎,西周统治者在国都镐京附近的骊山一带设置了许多烽火台,它们之间的距离大约照着等差数列来排列。一旦有外敌入侵,最先发现的士兵会立刻点燃烽火,附近烽火台的士兵看到了也“依样画葫芦”。

就这样,一个传着一个,消息传到了邻近的诸侯,他们看到烽火,立马知道外敌入侵,周王需要紧急支援,此时他们就必须马不停蹄,赶到国都抵御外敌。

钱穆先生对于烽火台是否真实存在提出质疑。钱穆先生认为,烽火制度是西汉时期才形成的用于防范匈奴人的一项军事制度。周幽王时代不可能有烽火。

那么,这么说对吗?

根据史料,最早的关于“烽燧制度”的记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一书中,而目前发现最早的烽火台遗址是秦代的。也许有杠精会说,没有发现考古遗址不代表西周的时候没有存在过啊,可能是还没有被人发现而已。

退一万步讲,假设当时真的使用了烽火,咱们从军事实战的角度来分析,这点烽火又不像现在的WIFI信号,一键连接,立马可以使用。在古代那种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下,烽火的点燃受天气、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能否确保消息准确无误地传到相应地点,是个很大的问题。而这边周幽王刚刚派人点燃烽火,那边一大群诸侯就齐刷刷收到消息了,还一齐飞奔过来,这场景就十分离谱了!

再说了,烽火戏诸侯这一故事主要来自《史记》,而司马迁写周幽王的史料,一部分来源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但在《吕氏春秋》里面,周幽王戏诸侯时并不是用“烽火”,而是靠“击鼓”。

早在新石器时期,中国人已经学会“击鼓传音”了。西周早期的著名政治家周公旦写过一本书叫《周礼》,里面就详细记载了负责击鼓的“鼓人”、各种用鼓的制度以及击鼓是如何运用于军事中的。

这说明啥?说明吕丞相做人虽然比较魔幻,但是他主持编修的《吕氏春秋》,还是有一点点可信的。只不过,由于《史记》的知名度太高,后人大都选择性遗忘“击鼓戏诸侯”,而采用了烽火戏诸侯的说法。

故事的第二个bug是诸侯起兵的问题。

按照故事的时间线,所有诸侯是一起赶到山下的。这就很不符合科学逻辑了。

当时拱卫周王朝的诸侯国有虞国、虢国、唐国、郑国等,虞国距离国都大概公里,唐国离国都约公里,郑国距离国都大约公里,卫国约多公里,更别提镇守边疆的诸侯国如齐、鲁、秦、燕等等,他们离国都镐京就更远了!

古代又没有手机和定位追踪器,这么多距离远近不一的国家,他们的国君是如何做到同时率军抵达骊山脚下的呢?

再说了,古代出兵打仗,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啊,诸侯们从组织军队到集结人马,再到准备粮草、安排后勤部队,这一大堆的工作,怎么可能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呢?

故事的第三个硬伤,是关于褒姒的年龄。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厉王末年的时候,装有龙的口水的盒子被打开了,然后变成小蜥蜴,碰到了后宫一个七岁的小女孩,等到小女孩十五岁,她就怀孕生下了褒姒,这时候周朝的纪年应该是周宣王八年,也就是说,褒姒应该在周宣王九年至十年期间出生。

众所周知,周宣王在位一共46年,周宣王去世后周幽王才登基。此时的褒姒,已经是四十岁左右了。敢情让周幽王神魂颠倒的是一个40岁大龄女子?搁古代都当奶奶了。

试问,她怎么能够让周幽王喜欢到不惜赔上整个王朝呢!这听起来太诡异了!

2.真相是什么?

纵观整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槽点满满,看哪哪都有毛病,为什么这样的故事会广为流传,当时的人难道不会出来指正错误吗?怎么会让这种错误延续了两千多年呢?

其实,我们在看故事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把重点放在周幽王的风花雪月上,而忽略了背后残酷的政治斗争。

且说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不仅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更是废掉正室申后以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但申后不是想废就能废,申后的娘家人申侯,看着妹子和外甥被人欺负成这样,十分恼火,当即联合缯侯、犬戎进攻国都镐京。周幽王这才发现自己离个婚捅了大篓子,惊慌失措地叫人点燃救命的烽火。可是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来救他了!在一片混乱与厮杀中,周幽王和儿子伯服都死了。

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是申侯联合犬戎打镐京,周幽王被杀,众人扶持周幽王的儿子宜臼登上王位,即“周平王”,迁都洛邑。

所以,整个事件发展下来,背后的赢家是周平王宜臼!

实际上,西周的灭亡和宫廷的政治斗争密不可分。直接原因就是废太子宜臼与周幽王之间的父子矛盾。褒姒的出现夺走了周幽王的宠爱,皇后申氏失宠。对于太子宜臼而言,亲妈被废,自己的太子身份被剥夺。

那么,这里我们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