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戏诸侯是因为什么事情发生的?西周的结局最后又是怎样?
如果我们说到烽火戏诸侯这件事情的话,司马迁他就说的有些过。但是没有办法,事实就是如此,一直都有着戏剧性,可就算是悲剧的话,那么命中注定也是跟着剧情所发展,而充满着必然。封建社会就是这么一个时代,人们爱站在唯心主义的角度来讲问题,也爱站在男尊女卑的角度去阐述问题。所以它缺乏公正,公开地看问题。那么就这段历史来说,咱们得看看事情的过错在哪里,谁又是这段历史中表现最佳的智者。
我简要叙述一下这段离奇的事,周幽王是个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君王,他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非常喜欢美色,也就是因为这样他就叫自己手下的人到处寻找美女。不过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大臣劝说幽王应节制享受,在幽王听到之后非常生气,直接就将这个大臣给关了起来,而这个大臣是褒珦。就在褒家人知道之后,变得都非常着急,思来想去,便找到褒姒这个美女出来上贡。可就是在幽王看到褒姒之后,心情变得是非常开心,所以说幽王他就答应了褒家人的要求,很快就将褒珦给放了出来。之后幽王他每天陪在褒姒的身边,对于朝廷之中的事情根本就是不管不顾的。
不过之后幽王他发现褒姒根本就不会笑,这可愁坏了周幽王,于是发不布告说赏金千两,出妙计者可得。然而就是因为虢石父的出现让周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给幽王所提出的建议就是在骊山当中点燃烽火狼烟,其实点燃烽火狼烟就是来防范西戎士兵进犯的,可是幽王却把这个给当做了儿戏,直接就是把诸侯给骗了过来。其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褒姒可以笑。不过在之后褒姒并没有让幽王失望,最后褒姒她笑了起来,然而虢石父他也理所应当的拿了幽王给的赏赐,可当时被骗来的诸侯非常生气。但是在以后敌人进犯的时候,那些被骗过的诸侯根本就没有去,最后就导致了幽王被敌军打败,与其攻破了镐京,幽王被杀,索性他就直接把褒姒给抢走了。
虽然,表面上杜撰痕迹严重,但是,周幽王昏庸这是不争的事实,西周亡国的事也是不争的事实。说那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也有人猜测是烽火唤诸侯,他的目的想看看诸侯是不是听自己的话,结果倒是一针见血。不过不管怎么猜测,最终的副作用可是蛮大的。身为亡国之君,必定有他的过错,但凡有过之人定会引起民众的不满,而最终会被历史的潮流所顺应。
至于说那生卒不详又来历不明的褒姒,还竟被历史妖魔化,称什么是老鳖与一个小妾生的,更像是讲玄幻小说那样天方夜谭。莫非古人就是爱打着,成王者的神仙离奇事件,亡国君的悲惨妖魔遭遇,来囫囵吐枣地咽下这节骨眼儿的历史吗?她确实不爱笑,倒有人解释出来她有不爱笑的病。可是受宠爱者,不跟随亡国君还好些,要是跟随亡国君搁谁都会想是不是被美女迷得鬼迷心窍了,封建的人们便更容易把美女与妖魔相联系,例如史上的妲己。实际上她并不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而是和别人一样是周幽王任意摆布的棋子。至于说,没有褒姒这个人,周幽王依然会有替代她位置的美妃,甚至会更甚于褒姒。所以,她的美艳诱惑完全抵不过周幽王的昏庸。
虢石父献计这一事,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他自身原因,“男儿膝下有黄金”,卑躬屈膝的事干好了,自然会有好果子吃。但这一点咱不能给忽略,倘若这一记假若不成,褒姒并没有笑,那么他可就是犯了杀头甚至诛族的大罪了。好好的一个官,真的会觊觎那一千两金子而冒死献计?二是客观原因,周幽王自从宠幸褒姒以后,定然申后被冷落了,甚至申后生的太子宜臼,也被褒姒生的伯服而取代。宫中便产生申后与褒姒对立的场面,这难免会想到虢石父与申后家族之间会有什么猫腻,来对付褒姒。或者申侯当时已经对周幽王不怀好意,以至于后来与犬戎和郐侯联合反周,而虢石父则像一个小丑安排在了这里。通过以上这两点原因可以说,虢石父献计有陷害周幽王的目的,但决定权在周幽王那里,他可以不听,这么荒唐的事,又不是三岁小孩,哪能这么容易信以为真呢?
那么,最后就要讲褒珦大人了。哪个朝代都有奸臣,那么哪个朝代也都有忠臣,褒珦就是后者。他看不惯周幽王整日的残暴昏庸,沉迷女色,敢冒死谏言。这是众多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就是充满对朝廷的无限忠贞。看穿了历史的规律,混沌下去只有亡国的地步,他的卑躬屈膝是占在一个为国臣子的角度,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可是周幽王的昏庸走到了连忠臣都要惩罚的份上,判罚关押三年。倒有些商纣王囚文王的影子,后来在族人的营救中,以“散宜生救文王出狱”的计策,将褒姒赠与周幽王,这才逃离牢狱之灾。但他的悲伤远不止被冤入狱那么简单。他无奈地看着周幽王混沌下去,看着西周的衰退而走向灭亡。但是他能看透事实,这无非就是一个智者,一个置生死度外的勇士。
最后,不管司马迁如何说那烽火戏诸侯,还是那被妖魔化的褒姒,在西周灭亡的事实面前,罪魁祸首就是周幽王本人,褒姒则像个替死者被替死了一次。而劝谏的褒珦则在西周的最后一霎,而努力奋斗了一次,可是他的能量并不济周幽王的昏庸。周幽王也没把握到这一根救命稻草,惨遭杀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