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陕西临潼县,干旱导致很多村民把希望寄托在打井取水浇灌庄稼,村民们接力劳作,轮番上阵,挖井取水。令人疑惑的是,他们越往下挖土质越硬,最后挖出了很多铜箭头、砖头等等,一个惊世国宝出现了……
一代祖龙,长眠骊山
骊山有着优美的风景和举世闻名的华清池温泉,按照古时的风水学来说,骊山绝对算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史书记载:“始皇帝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帝贪其美名,因而葬焉”。秦始皇妄想将自己的皇位传至千秋万世,对自己的身后之事自然十分看重,他把自己的皇陵建在骊山的“莲花穴”中,以此保佑秦朝传万世。根据后世人勘查,始皇陵封土的中心最高点与陵园的南北门和骊山最高峰都在一条直线上,南面靠山,东西北三面环水,每一道山脊都成花瓣形状,始皇陵在花蕊位置,民间称之为“莲花穴”,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始皇独独钟爱骊山作为身后长眠之地。
秦始皇陵墓皇陵朝向大有讲究
走进骊山,巍峨雄伟的秦始皇陵令人惊叹,但是其坐西朝东的方位更令人迷惑。自古以来,中原大地的墓葬大都坐北朝南,为什么秦始皇陵要选择东西向的结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题。
有人说秦始皇毕生追求长生不老,派遣徐福出访东瀛三岛寻仙访药,多次巡游天下到琅琊、芝罘一带祭拜东海神仙。徐福远渡东瀛杏无音讯,始皇帝日夜期盼长生不老的期望落空,所以在身后墓葬面向东方,以求得到东海神仙指引。
也有人说,秦始皇陵坐西朝东,显示了自己东出函谷,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也彰显了“诸侯尽西来”的霸气。在始皇帝去世后,他仍要山东六国匍匐在他的脚下,注视着大秦传承万世的霸业。
还有人说,始皇陵坐西朝东,仅仅是秦始皇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已。秦汉以前,人们的待客之道都是坐西朝东是尊者位,秦始皇作为“王天下”的始皇帝,自然要占据最尊贵的位置,生前身后皆如此,所以他的陵墓坐西朝东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代史学家认为,秦始皇陵墓坐西朝东可能和当时秦人流传的习俗有关,也可能与当时流行在中国西部的文化或者宗教信仰有关。秦始皇陵的墓葬形式,也许传承着秦人特有的风俗,一切都等待更多的发现。
秦始皇画像幽幽地宫,深及九泉
史书记载:“始皇陵穿三泉,已深已极,深极不可人”。据传说,秦丞相李斯率民夫建造骊山始皇陵,挖到最后连火都点不着了,只能听到空空的声音,好像挖到“九泉”似的。
现代人利用地球物理和遥感等最新探测技术对始皇陵的深度进行测绘研究,得出结论:根据科技手段测得数据推测,秦始皇陵地宫最深度在-1米之间,具体地宫“幽幽深几许”,只能等到将来的某一天,秦始皇陵真正打开之时才能知晓。
秦始皇陵墓仰观天文,俯察山川,巡游九州
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到底有多深,目前仍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但是从陪葬的兵马俑等规模来看,秦始皇陵墓的规模一定是超乎想象的大。史书记载:“始皇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极尽奢华,以宝石作星辰,以水银为江河湖海,始皇帝乘坐金制的棺材漂浮在水银的江河上,日夜巡游自己的地下王国"。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水银,近年来随着考古技术的发展,秦始皇陵墓的考古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始皇陵封士进行了多点位的采集分析,结果都显示:“封土堆的采样结果水银含量大大超出正常值,封土堆周围的土壤采样未发现任何水银含量”。这充分说明了始皇陵地宫内真的含有大量的水银,司马迁的记载可能是真的:“地宫顶上有珠宝做成的日月星辰,地面做成五湖四海的样子,九州山川点缀其间,江河用水银加以灌注,始皇帝乘坐金质的棺材,日夜巡游在水银灌注的江河山川里,巡视九州疆域,掌控着自己的地下王国”。
秦始皇陵墓兵马俑秦始皇遗体真的可能完好如初
众所周知,始皇帝生前追求长生不老,曾多次派人入东海寻找长生不老神药,结果都是失望而归。热衷于冶炼丹药,古时术士们炼丹的重要原料之一就是水银。始皇帝大量服用术士练就的不老仙丹。当始皇帝巡游天下在沙丘去世时,当时虽为炎炎夏日,但是书籍记载当时的夏季尚未有如今这般高温酷热,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水银具有防腐作用,始皇帝为追求长生大量服食丹药,水银在体内沉积,很可能对遗体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所以在阴差阳错的过程中,始皇帝的尸体很可能完整的保护下来。当回到咸阳后,被放入始皇陵内,陵墓内巨量的水银更能有效隔绝空气防止腐烂,所以很多人猜测,始皇帝遗体很可能完好的保存在地宫中。
作为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君王,秦始皇身上隐藏着太多的秘密。而他为了自己身后事一手建立的永生王国,更给我们留下神秘与迷惘。始皇陵的“天文地理”到底是什么,始皇帝真的乘坐金质棺材巡游地宫?这些疑问只能等到始皇陵真正开启的那一天才能真相大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