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复杂多变的文言词类活用,只需要这两条技巧,记得告诉小伙伴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两种方法可以准确判断出,绝对能提高成绩
语文高考中文言文阅读的得分普遍不高。学生普遍对文言文阅读有畏难情绪。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其中一点就是文言文普遍存在词语的词类活用,虽说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也存在,但是没有文言文那么多。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文言文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能准确判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在高考中,词类活用一般是出现在翻译中,作为一个得分点来考查的。词类活用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下,词语的词性发生了变化。如《鸿门宴》中的“范增数目项王”,在理解翻译这句话时,其中的“目”由原来的名词转化为动词,即由“眼睛”这个意思转化为“使眼色”。文言文中主要涉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文言文中的词类的活用复杂多变,有很多类型。识记起来有难度。
要想准确判断词类活用,这里提供这种简便的方法技巧,在阅读文言文,做题的过程中,可以试试:
1.位置判断法。
根据句子成分的语法知识来判断,也就是字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词语的词性。文言文的语法和现代汉语的语法大致一致,特殊句式除外(特殊句式的判断前面已经讲过,大家可以看看相关的已发表的文章)。句子成分一般都是按照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的顺序来组织的。其中每一个句子成分都有固定的词性的词语来充当。比如主语和宾语主要由名词或代词充当,那么处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动词或形容词就充当名词了,那就是动词或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还有谓语一般由动词充当,那么处在谓语位置的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了。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下。
1.1.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这句话里有三个“履”字,仔细观察这三个“履”所处的位置可以发现,第一个“履”字处于谓语的位置,后面跟的是代词,作宾语。第二个“履”字处在宾语的位置,做“取”的宾语。第三个“履”字处在谓语的位置,后面跟的是代词“之”。从而可以判断第一个、第三个“履”字应该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为“给……穿鞋”。第二个“履”字做名词,翻译为“鞋子”
1.2.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这句话里有个“蜂”字,它的位置处在名词“豪杰”和动词“起”之间,可知“蜂”字处在状语的位置上,翻译为介词结构,形容“起”的状态。“像蜂一样”
依据位置判断词性的还有下面几个例子,有兴趣的可以试试:
“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中的乳
“骊山北构而西折”中的北、西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的族
位置判断词类活用主要运用于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等类型。
2.通顺判断法。
依据翻译中的通顺的原则来判断词类活用的类型。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其中信是忠实于原文,达就是通顺。雅属于对翻译较高的文学上的要求。对于一般翻译来说,“信”“达”是必须做到的。依据这一原则,可以来判断词类活用的类型。因为有时候为了通顺,需要添加某些词语。依据添加的词语,可以做出判断。
下面举个例子是做说明: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活”这个动作是宾语“之”发出的。如果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的话,“活”这个动作是“臣”发出的。为了通顺,让宾语“之”发出这个动作,翻译时需要加上“使”字,正确解释是“使……活下来”,那么这个字就活用为使动用法。
同样的还有下面几个例子: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中的“降”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中的“昂”
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友”
君将哀而生之乎中的“生”
依据通顺来判断主要适用于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
这两个技巧经过多联系,一定可以解决判断词类活用的问题。有什么看法请留言评论,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