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正权
重庆有二郎,又有二郎关,有人把两个地方混为一谈,其实相差远矣。
二郎现属九龙坡区,地势较为平坦,早成繁华城区,高楼大厦林立,设有二郎街道和二郎社区。二郎关现属沙坪坝区,地处歌乐山上,较为偏僻,仅有小路相通,周边少有人家居住。两地直线相距约4公里,若要步行,可能要走上两个小时。
二郎和二郎关的得名,都源于二郎庙。旧时,川渝地区到处是川主庙、二郎庙,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座川主庙或二郎庙。川主庙供奉的是修建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二郎庙供奉的是二郎神,不是《西游记》里的杨戬,而是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
中国很大,过去各个地方都有专门供奉的神灵。川人供奉李冰,那是没得说的。都江堰至今依然起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川人受其恩惠多年,不供奉怎行?但为何要供奉李冰的儿子呢?而且只供奉李冰的二儿子呢?这来自于“二郎擒龙治水”的传说。
为治理岷江洪水,李冰派李二郎到上游查看。李二郎来到玉垒山,碰到骊山老母。骊山老母告诉他,要消除水患,就必须制服岷江里的孽龙。
李二郎和他的梅山兄弟化成童男童女,让骊山老母送给孽龙当贡品。孽龙吞下后,肚子痛得不得了,把李二郎吐了出来。李二郎早就用铁链拴住孽龙的心,把孽龙丢在宝瓶口的水里,让他把嘴巴张起往宝瓶口吐水,那地方就叫做伏龙潭。有了宝瓶口,岷江水一分为二,有了内江、外江之分,李冰就此建成了都江堰。
史书没有留下李二郎的样貌,人们只好按《西游记》里的杨戬形象来塑造。不过,与外地不同,川渝地区供奉的二郎神有一个独特之处,就是他是架腿而坐,还跷着一条脚。我们说的“跷二郎腿”,就是这样来的。
《巴县志》说,二郎关在“城西四十五里,自车歇铺石磴而上,五里许抵山巅,复傍岩曲折,万仞深壑,一门洞开,斯又为佛图关之锁钥”。车歇铺就是现在的上桥,处于二郎与二郎关中间。旧时,二郎关关口处有一座二郎庙,关以庙而得名。
重庆城三面环水,从巴国开始,其威胁主要来自东西两面,如东面的楚国和西面的蜀国。从东面来攻打,只能走水路,于是筑有捍(扦)关、江关、阳关三关。为捍卫重庆城,在其西面也筑有三关:龙洞关(在靠白市驿附近的中梁山山坡上)、二郎关、佛图关。三关一破,剑指通远门,重庆城就岌岌可危。
历史上,二郎关曾发生过多次激战,最著名的是秦良玉带兵剿灭奢崇明叛军。秦良玉领兵在白市驿、马庙等地打败叛军,乘胜追击,夺取龙洞关,占据中梁山西、中两岭,进逼东岭的二郎关。在秦良玉的连续攻击下,叛军统帅黑蓬头被活捉,秦良玉趁势夺取二郎关,斩俘无数,取得大胜。随后,秦良玉又攻下佛图关,恢复重庆城。
清康熙年间任重庆镇中营游击(大体相当于如今的旅长或团长)的浙江人鲁岱,曾率部路过二郎关,写了一诗:“严关今不闭,自古岂虚名。峻岭碍云路,危峰触玉京。佛图郊已近,此地戍非轻。未雨终难必,绸缪空复情。”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二郎关也经常发生战事。年,邓锡侯的第一军与杨森的第二军在二郎关一带打了两天两夜。杨森不敌,二郎关失守。邓锡侯占领二郎关,直趋佛图关,夺下重庆城。据说,二郎关就是因此次战乱而毁塌的。
其实,古代所谓的关,是相当简陋的,无非是一堵城墙,中间一个城门而已。如果地形开阔,也可能建一座小城,可据城固守。军阀混战时已有现代火炮了,虽然可能只是野炮、迫击炮之类,那关城也经不起炮弹和炸药的轰击,毁弃也就很自然。
年出版的《巴县志》,已将二郎关列入古迹,称其“关已毁”。虽然关不存在了,但那险要的地势却没变。二郎庙甚至还存在到上世纪50年代初,庙宇的殿房被当作私塾的教室。此后,私塾停办,房屋无人居住,因失修垮塌而无存。
二郎与二郎关都位于东大道上。东大道是成都到重庆的官道,也称驿道。二郎关位于中梁山上,上山、下山还可走在当年的石板路上,很多爱好者前往踏勘,网上一搜即可看到很多图片。其景优美,可以引人怀古之思。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
qq.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