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一般指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

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区中心。

西安城墙主城门有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四座城门也是古城墙的原有城门。从民国开始为方便出入古城区,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西安城墙已有城门18座。

在逛古城墙城时还可到碑林博物馆看看,特别是书法者更值得一看,我们去的时候是下午4点多钟,由于时间关系,就没去看,该馆5点半关门。古城墙与碑林博物馆可购联票。

西安钟楼鼓楼

西安钟鼓楼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市中心,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物,两座明代建筑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年)移于现址。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年),比钟楼的建造时间稍早。鼓楼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洞。西安钟楼是一座体现明代中国民族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公元年)移于现址,成为一座绾毂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昔日楼上悬一口大钟,用于报警报时,故名“钟楼”。

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年)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平方米。

秦始皇陵博物院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坑里有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一号俑坑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坑顶至坑底内部的空间高度为3.2米。陶俑、陶马放进俑坑后,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门道,门道内用夯土填实,于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闭式的地下建筑。

兵马俑从身份上区分,主要有士兵与军吏两大类,军吏又有低级、中级、高级之别。一般士兵不戴冠,而军吏戴冠,普通军吏的冠与将军的冠又不相同,甚至铠甲也有区别。其中的兵俑包括步兵、骑兵、车兵三类。根据实战需要,不同兵种的武士装备各异。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

华清宫、骊山

华清宫景区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

唐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后也称“华清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背山面渭,倚骊峰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初名“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唐玄宗时更名华清宫,因在骊山,又叫骊山宫,亦称骊宫、绣岭宫。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后历代皇家有维修,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

兵柬亭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

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演出

《12·12》挖掘了“事变”前张学良踌躇不定的思想情绪、杨虎城母子的相见、蒋介石与宋美龄通话等细节,通过“烽火古城”、“矛盾激化”、“匆匆密谋”、“箭在弦上”、“枕戈待旦”、“大战在即”、“枪声破晓”、“统一战线”、“世事沧桑”九幕剧情,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艰难抉择。

《12·12》全部技术方案均围绕“让观众身临其境”:°影像呈现、全息音响系统、全方位舞美设计让观众成为了演出的一分子;蒋介石乘坐的翼展22米的飞机从空中降落时,观众可真切感受到飞机擦身而过的呼啸;灯光的交替变幻带领观众穿梭在急迫的枪林弹雨中……。《12·12》在全国首创了“影画”表现形式,融戏剧、电影、舞蹈、多媒体、机械运动等当代艺术于一体,在讲述历史的同时,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

大雁塔北广场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大雁塔原名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因此慈恩寺塔又被称为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称为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米,南北长米,占地余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

大雁塔北广场创造的新纪录: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水面面积达2万平方米;它是亚洲雕塑规模最大的广场,广场内有2个百米长的群雕,8组大型人物雕塑,40块地景浮雕;拥有全世界最豪华的绿化无接触式卫生间,保持最清洁、世界上坐凳最多、世界最长的光带、世界首家直引水、规模最大的音响组合等多项纪录。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馆藏文物.万件(组),其中,一级文物件(组),国宝级文物18件(组),其中2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居中国博物馆前列。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隋、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于年3月正式开放,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

该陈列展厅面积平方米,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选的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兴起与鼎盛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气势的青铜剑、经机、兵马等,以及显示秦汉奋发崛起精神的钢建筑构件、大型瓦当,还有反映封建盛世繁荣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系统地展现了自万年前至年陕西地区的古代历史。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既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灿烂的文化,也反映了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第一单元——《人猿揖别》,以距今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单元——《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

第三单元——《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

第四单元——《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如汉金饼、西汉“皇后之玺”玉印、西汉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西汉彩绘雁鱼铜灯、西汉彩绘陶钟、汉酱釉绿彩云纹陶奁、西汉彩绘骑兵俑、西汉上林铜鉴等,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第五单元——《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如汉金怪兽、晋“晋归义羌王”金印、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十六国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筩、北魏彩绘骑马吹号角俑、南北朝彩绘持盾胡人武士俑、北魏鎏金佛菩萨三尊铜像等,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第六单元——《盛唐气象》,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厅已展陈6年,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万游客。珍品展示区是展览最重要的部分,展示何家村出土玉器、宝石等器物30余件组,包括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同时还展出了窖藏出土金、银、铜币枚,时代上迄战国,下至唐代。还有日本银币、波斯萨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时代跨度千余年。

西安美食

吃货必逛的回民街、永兴坊小吭。回民街作为西安风情的代表之一,就在钟鼓楼后面。关键是不要门票,吃货必选之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