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的陵寝,修建在陕西骊山北麓。秦始皇陵是一个史所罕见的大工程,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就已经震撼了世界,作为主体的皇陵内部就更不用说有多浩大了。
秦始皇陵的修建
前年,13岁的嬴政即位为秦王,就挖通治理了郦山。前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招来天下七十多万的刑徒送到骊山修建陵寝,这段时间人数最多,大量的刑徒完成了主要工作。
前年,秦始皇去世,被安葬在骊山。当时陵寝还没有修筑完,秦二世又让刑徒继续修建,前年基本完成,仍有人负责善后。陈胜起义后,骊山刑徒被征调去打仗,骊山的修筑工程全部结束。
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首先,是位置的选择,按照《水经注》记载,秦始皇选择在骊山,是因为骊山又叫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秦始皇又非常信风水,皇陵依山环水,处在骊山峰峦环抱之中,是个风水宝地。修建皇陵不仅开凿了骊山,在东侧还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西南还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其次就是大量的修建者,设计者是李斯,监工是章邯,大量的各种工匠,最多的就是七十多万的囚犯当苦力。囚犯人数最多,就是充当苦力的,工匠则是制造机关、兵马俑等各种细致事物的能工巧匠。最后,就是花费的时间非常长,秦始皇即位就开始修建,一直到他去世还没有修建完成,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又修建了一年多才算基本完工,前后将近40年。
九月,葬始皇郦山。——《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树草木以象山。”——《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书曰:“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书上,胡亥大说。——《史记·李斯传》
秦始皇去世后,被安葬在骊山。秦二世胡亥下令让秦始皇后宫中没有子嗣的全部陪葬,很多人都当了陪葬而死。秦二世即位后,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没有放过,除了长公子扶苏被赐死,公子将闾兄弟三人被逼拔剑自刎,六位公子被赐死于杜县,十二名位公子被斩杀于咸阳,十名公主被杀于杜县。公子高想要逃跑,又害怕牵连家族,上书自请为秦始皇陪葬,胡亥高兴地答应了。等安葬完后,有人对胡亥说,地宫中都是宝物,制作机关的工匠知道既通晓机关,又知道宝物的位置,出去又可能会泄露消息。胡亥听说觉得有道理,就在丧礼完成后,把工匠们封闭在了地宫中。随后,又栽种草木,从外边看上去就好像一座山。
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史学家历时14年完成的文学著作。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
前年秦朝灭亡,前年刘邦建立汉朝,司马迁出生于前年到前年之间。在汉武帝年间,司马迁的父亲担任了太史令,司马迁长大后,他的父亲让他游历天下搜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考订事实,司马迁游遍了天下各地的遗迹。其后,司马迁接过了父亲的遗愿,担任了太史令,发奋完成了《史记》。《史记》的取材来源于司马迁游历天下的所见所闻,来源于当时的各种资料记载,对于这些资料司马迁又作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秉着严谨的态度摒弃了一些无稽之谈,才有了《史记》这部史学巨著。
司马迁为什么可以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秦始皇陵近80万人修建了将近40年,这些消息不可能一点也不透出。当时修建皇陵的人也只是工匠被秦二世封闭在了地宫,并没有把几十万的人刑徒全部杀死。司马迁的记载全部来源于当时的流传的口述,以及秦朝的各种记载。
大量的图书资料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汉书·萧何传》
秦汉之间相差并不远,有着大量的资料可以查询。刘邦攻下咸阳后,萧何最先跑进的就是秦国的丞相御史府,将秦朝的图书档案清查,统统收藏起来。秦朝的史书都是御史记录的,重要的图书也都是丞相、御史保管,这些书都归了汉朝,成了国家馆藏。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一直想要编订《春秋》以后的史事,接触了大量的图书文献,收集了很多资料。司马谈志向没有达成就去世了,但是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他的修史志向也交给了司马迁。后来的司马迁也作了太史令,就是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可以接触到各种图书。关于秦始皇陵,就算再严密,在大量书籍中也不可能没有一丝的痕迹。
从骊山陵寝修建,秦始皇去世,到汉武帝期间司马迁写《史记》,只有多年的时间,文献资料都是很充足的,司马迁可以查到很正常。
2、几十万的刑徒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史记·秦始皇本纪》未就,会上崩,罢其作者,复土郦山。郦山事大毕,今释阿房宫弗就,则是章先帝举事过也。”复作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彊,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秦令将军章邯。赦骊山作徒七十万人以击之。——《前汉纪》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生,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史记·陈涉世家》
秦朝统一天下后,征调了七十多万刑徒前去骊山修建皇陵。前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九月葬在骊山。当时还有一个庞大工程,就是修建号称天下第一宫的阿房宫,还没有修建完秦始皇就去世了,修建阿房宫的刑徒也被调到骊山修建皇陵。前年四月,骊山陵寝的主体已经作完,胡亥以不把阿房宫修建完是表明秦始皇做事有错误为理由,调走部分人继续修建阿房宫。这时,骊山刑徒一部分修建阿房宫,一部分在善后陵寝,所以这些刑徒并没有被杀,修建阿房宫、善后的事还需要他们。
前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当时围绕阿房宫的修建问题秦朝君臣发生了争议,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却触怒了秦二世,都被处死。不想,陈胜起义席卷全国,刘邦、项梁纷纷起义,魏咎、田儋等六国人也纷纷自立为王,陈涉又派遣大将周章等人率兵兵数十万进攻关中。
面对大军压境,秦二世害怕了,召集大臣商议对策。秦国一统天下名将辈出,这时王翦、王贲、李信、蒙恬等为人所熟知的名将都已死或隐居不见踪影,只有少府章邯出面。章邯提出贼寇已经赶来,临时调兵已经赶不及,建议赦免骊山刑徒,发给他们兵器,去对抗起义军。秦二世这时早已没有了办法,没人能帮他,当即大赦天下,拜章邯为将军,带领骊山刑徒去镇压起义军,《前汉纪》记载当时有七十万刑徒。这些骊山刑徒有几十万,都去帮秦朝抵抗起义军了,打仗时阿房宫还没有修完,他们也并没有被杀,被杀的是内部布置机关的能工巧匠。
章邯虽然没有领过兵,却是有着极高的军事才能,带领一众刑徒三败陈胜大将周文,逼得陈胜被杀,攻杀反秦起义首领魏咎、田儋、项梁。不过,项梁率楚军也在东阿、濮阳两次击败章邯,几十万的刑徒没有逃兵是不可能的,伤兵也不可能都处死,肯定都回家了。这些刑徒不管有没有逃兵,闲谈也肯定会涉及修建的陵寝的,肯定会被很多人知道,流传下来。司马迁游历天下,搜集各种传闻时,肯定也会有所耳闻的。
70多万刑徒,30多年时间,再严密也不可能一点风也不透。刑徒就是做苦力的,根本不知道内部具体的构造,他们透漏的消息也没多大用处,这些消息在口头、书面留下痕迹很正常,在当时就有着很多关于秦始皇陵的民间传说。这些人的子孙遍布天下,司马迁游历天下拜访了很多老人,遇见他们咨询还是很正常的。
3、内部构造详情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文,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河,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官馆之盛,不可胜原。——班固《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扩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斩山凿石,下锢三泉。以铜为椁,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宫观百官,奇器珍宝,充满其中。令匠作机弩,有所穿近,辄射之。以人鱼膏为灯烛,取其不灭者,久之,后宫无子者,皆使殉葬,甚众。坟高五丈,周回五里余。作者七十万人,积年方成。——《水经注·渭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不仅生前要做皇帝,死后也要如生前一样威风,宫殿建筑、山川河流、奇珍异宝、文武大臣、秦军锐士等等,一样不少,修建陵寝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关于秦始皇陵内部构造,在《史记》、《汉书》、《水经注》中都有详细介绍。根据记载,陵寝内部凿地三重泉水那么深,下面用注铜水加固放置棺椁,又修造宫殿设置百官位次,把所有的珍宝全部置入其中。其后,又命令工匠制造机关控制的弓箭弩矢,有人靠近就射死。又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依靠机械循环流动,上面还宝石做成的天文,下面置有山川河流,地宫以人鱼油膏做成灯烛照亮,很久都不会熄灭。
秦始皇地宫何等豪华,秦始皇死后仍要统驭天下享尽荣华富贵,并布下各种暗道机关和弩矢防盗。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水经注》描述的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描述了大体结构,并不算详细,内部的详细构造是没人知道的,没有记载的。在内部有大量的奇珍异宝这个是绝对的,秦始皇一统六国收藏了很多珍宝,李斯的《谏逐客书》中就有写道“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这些珍宝都是出自六国,还可能有九鼎、十二金人、大批的竹简等宝物。至于布下机关弩矢,在先秦的王寝都会有机关,布满宝物的秦始皇陵又怎么会没有机关,秦弩威力极为强大,设置大批的秦弩也在合理之中。
在所有的记载都提到了水银为江河,这需要大量的水银运输,在当时有这个能力提供水银的只有一个人女富豪巴寡妇清。《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巴寡妇清的先祖自得到朱砂矿,获利富裕好几代,巴寡妇清也得到秦始皇的尊重。丹砂就是硫化汞,在空气中煅烧可以得到汞,只有她可以提供大量的丹砂制造水银,这就需要大量的丹砂瞒不过几十万的眼睛的。现在曾用先进的仪器探测内部,发现地下确实有大量的水银,并且与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这个记载还是可信的。
秦始皇陵园布局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有城垣、封土、地宫、宫墙、宫殿群。关于里面的具体构造,历来众说纷纭,显得扑朔迷离。秦始皇陵中有着众多的奇珍异宝,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是不能发掘的,里面的具体结构是确认不了的,司马迁的记载的真实性,也不能全部确认。
4、内部状况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史记·高祖本纪》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汉书·刘向传》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水经注·渭水》
秦始皇陵有很多谜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到底被盗没有。在历代的史书文献中,有过多次被盗掘的记述,西楚霸王项羽火烧皇陵,放羊娃失火烧皇陵,赤眉军、十六国的赵虎、唐末的黄巢、清朝的土匪、民国的军阀等等都有盗掘的记录。
《史记》中记载,楚汉之争时,刘邦细数项羽十大罪,罪四就是“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司马迁只是简短的记载了项羽放火私收财物,对于内部被盗并没有记载。六百年后的郦道元记载就详细了,项羽发三十万人三十天运输财物,这个和《三辅故事》记载很相似,项羽派九江王英布带军盗掘,万箭齐发,射杀了很多士兵。不过,司马迁相差一百年的记载都没有记录项羽三十万人运输财物,后面记录显得不可信。项羽火烧地面建筑是真的,但盗掘真实性不可考证。
《汉书》中记载,有一个牧羊的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羊掉进山洞,小孩带着火把进去寻羊,结果不小心失火烧了棺椁和宝物。《水经注》中也记载了这件事,并且说大火连烧了九十天。牧羊小孩怎么可以进入地宫深处看见棺椁,《史记》记载有中羡门、外羡门,里面还有内羡门,众多工匠都被封闭在里面,小孩又怎么能轻易进去。大火连烧三月在《汉书》也没有记载,而是出现在了更往后的北魏,更像是民间传说。根据现在探测仍能发现大量水银,如果被挖掘水银就会被挥发掉,所以还是《史记》的记载比较靠谱。虽然有这么多的记载,但是都是非常简短,并没有里面的具体情况介绍。
司马迁能有如此详细的记载,一是因为距离的时间短,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查阅,他又是太史令,有着查阅国家馆藏优势。二是当时有着几十万的刑徒,总会流传下一些传闻,司马迁游历天下听说这些传闻很正常,遇见这些人的子孙也很正常。第三,关于内部具体的详情现在也不能直接证明。不过,相比于其他,《史记》是最可信的,尤其是秦汉之间的历史。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陵是第一帝陵,是震惊世界的设计巅峰,还是深埋地下陪伴秦始皇为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