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嬴政的大名,我想各位读者朋友们都不陌生,纵观秦始皇的一生,他既有着莫大的功绩,也犯下巨大的过错。就其功绩而言,他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战乱纷争,拯救百姓与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他还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与此同时秦始皇上位后徵敛无度、滥用民力、严刑酷法,让百姓刚脱狼口,又入虎穴。
或许是因果报应,秦始皇在皇位上仅仅呆了十余年就因病逝世,而他一手建立的秦朝更是在短短几十年便毁于一旦。关于秦朝的兴衰我们暂且不提,就连秦始皇的遗体状况很多人至今都还有疑惑,人们不禁会问:秦始皇的遗体是否保存完整呢?
就我而言,我更倾向于认为秦始皇的尸体是保存完整的,以下是我支持论点的三个依据:
第一、当时厚葬观念根深蒂固
从春秋战国以来一直到秦汉时期,厚葬都是社会盛行的风气。对于死亡《中庸》这样说道:
“事死如生,死亡如存,仁智备也”
《论语》也曾提及: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在他们看来,生与死同等重要,所以人们应该重视丧事的办理。关于这个问题,法家思想的代表人荀子曾详细说明道: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逆之心也。”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大思想家都强调了人死后丧事的置办应该隆重体面,否则就算不上彻底的尽忠尽孝,秦朝那些文武官员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必然不会任由秦始皇的尸体发臭却不管。而且丞相李斯本身还是荀子的弟子,荀子常常强调“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的“棺椁必重”思想,对于老师的话李斯难道会充耳不闻吗?所以在此厚葬思想的影响之下,当时秦朝在场的官员必然会想方设法保护好秦始皇的遗体。
二、秦始皇十分注重自己的丧事
众所周知,秦始皇在夺得天下之后便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道,为何如此?因为他极度怕死,但是同样无法避免自己死亡的结局,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在丧事上下功夫。
当时的秦始皇极其讨厌有关死亡的事情,所以大臣们在他面前都不敢讨论这一方面的事情,等到病重之时,秦始皇还给公子扶苏下诏书说:“与丧会咸阳而葬。”这是秦始皇在弥留之际所留下的唯一遗嘱,他要求扶苏尽快赶回咸阳办理他的丧事,很显然这个葬也必然是指厚葬!作为秦始皇身边的人,赵高、李斯等人自然也会明白秦始皇的要求。
除此之外,秦始皇在位期间还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骊山墓,前前后后共耗时三十八年,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遗体。
当秦始皇因病去世时,秦朝的高官们惶恐不已,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道:
“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也就是说这些高官害怕始皇帝死后,皇子和天下会发生变故,所以他们将秦始皇的遗体秘密运往咸阳并且暂不发丧。这个过程无比重要,容不得任何闪失为此他们必然会不断地采用措施,加强防范,保证始皇帝遗体的完整性。
三、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完全有可能不让始皇帝遗体腐烂发臭。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的丧葬置办往往都采用深埋的做法,因为深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气当中不利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因素对棺椁、殉葬品以及尸体的影响,从而很好的保存遗体的完整性。
而且在椁围填充一些木炭与草药,这同样能够起到维持棺内恒温、恒湿等作用,进一步保护棺椁内部的遗体,对此《吕氏春秋》这般记载:
“家弥富,葬弥厚,……题凑之室,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
除此之外,我们还知道水银本身就具有防腐的作用,而秦始皇后半生都致力于长生不老,他定然会知晓水银的作用,同时后世学者研究发现,在秦始皇陵有着高达上百吨的水银,这进一步证实秦始皇曾有过利用水银防止自己遗体腐烂的想法。所以在当时,保持始皇帝嬴政尸体不腐烂并非难事。
综上所述,受当时厚葬思想和秦始皇遗嘱的影响,再加上防腐技术已经具备,即使一部分人忙着争权夺位,他们也会保护好秦始皇的遗体,不可能会任由其腐烂发臭。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的:“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有人认为这是秦始皇死后尸体放在凉车里,赵高等人置之不理,因为天气炎热尸体慢慢开始发臭,为了掩人耳目赵高连忙下令买来一石鲍鱼,以此来混淆其中的味道。
其实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跟的。首先秦始皇的遗体并不是直接放在凉车中的,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精确用词是“棺载辒凉车中”,这说明秦始皇的遗体是经防腐处理之后才被放进具有防腐作用的棺材里,然后再搬上辒凉车。
其次,《史记》中只说道“上辒车臭”,并没有说这是秦始皇遗体发臭所导致的,那些“遗体腐烂”的说法只不过是后人的猜测。
至于赵高为什么要鲍鱼来混淆味道,我想也是为了防止世人发觉始皇帝驾崩。前面我们也说了,那些高官害怕秦始皇已死的消息传出去天下大乱,所以他们会竭尽所能隐瞒这个真相,秦始皇的棺椁可能用特殊物质进行防腐处理,会有一些奇异的臭味,明眼人一闻就能发现端疑,为了掩盖这种气味才是赵高所作所为的最终目的。
而臭味的来源,我认为很可能是一种防腐剂,譬如像福尔马林这种具有强烈刺鼻气味的防腐剂,同时因为沙丘距离咸阳路途遥远,再加上路上颠簸,致使防腐剂的气味泄露出来,这才有了众人口中的“臭味”。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