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迪拜,哈利法塔。
米,上海,上海中心大厦。
米,天津,天津高银大厦。
米,麦加,麦加皇家钟塔饭店。
米,深圳,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以上是某网年世界已建成的最高建筑的前五名。
艺术家丰子恺老先生曾说:“建筑这个为社会为国家倾力宣传的艺术,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从一开始的坟墓演变成现在处处可见的商店,一直陪伴着人类,被人类影响,也影响着人类。”当然,建筑不仅具有艺术的价值,更多的,还担任着人类日常居住场所的重要角色。
原始人一开始想通过树枝来建造一个木屋,只是要么树枝翻倒要么雨滴顺着缝隙漏下;而后又想通过石头建造一个石屋,无奈没有黏石头的东西,终究只是石头;接着又想着用泥沙,奈何泥沙晒干的那刻,房屋也就成为了一片尘土;最后,原始人只能先找到一处洞穴,暂缓居住的困境。
后来,原始人离开了洞穴,发明先进的工具打造属于自己的房屋家园,直至今日,人类还在为了居住环境不断努力。这段人类生存的发展史,其实也是房屋修葺的演变史,放大一点来说就是古今建筑的故事发展史,这则故事我们在《建筑的故事》一书中便能窥见一斑。
曾获普利策奖的历史学家帕特里克.狄龙联合世界知名的剖面图大师斯蒂芬.碧斯蒂,创造了这本《建筑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世界知名建筑物的剖面图,让我们了解到建筑的历史和发展,洞察建筑背后的人文情怀。
建筑的故事普利策奖获奖作者帕特里克·狄龙儿童建筑绘本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79.94购买初中学历史讲到埃及金字塔,自己便兴趣浓浓,好奇这金字塔是如何修建的、好奇木乃伊的制作过程、更好奇金字塔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前不久,阅读了丰子恺老先生创作的《认识建筑》,《认识建筑》一书中也讲到了埃及金字塔,还贴心地画了一个剖面图帮助读者了解金字塔的内部,但对自己来说,依然不够,自己还想更清楚地看到金字塔内部的规划和布置。好在《建筑的故事》一书出现了,作者狄龙对建筑的历史分析加上剖面图大师碧斯蒂的手绘剖面图,将每一座建筑的内部构造真实赤裸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身未动心已远”,就像到达了建筑的所在地,身临其境般地参观。
与时间平行的金字塔
《建筑的故事》里说到,“左塞尔法老是所有埃及统治者中最为伟大的一位。他将王国的疆域从非洲拓展到阿拉伯一带,他的人民奉他为神明。”只是无论被再多的人奉为神明,左塞尔也只是个人,被不安侵袭的人、被死神眷顾的人,摆脱不了终有一死的结局。
尼罗河给予埃及人们太多的东西,给了埃及人们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还给了埃及人们灵感。每年都会出现的花草树木、连绵不断的风沙让埃及法老们想到了重生、永存。
于是,左塞尔法老命令大臣伊姆霍特普为自己建造一座巨石陵墓,以石头来抵御岁月的侵蚀和时间的威胁。
雅典精神的帕特农神庙
年,帕特农神庙遭到大面积的破坏。威尼斯人攻打了雅典和雅典卫城,奥斯曼土耳其人为保卫雅典卫城,将帕特农神庙变成了一个弹药军火库。正是因为这一举动,让帕特农神庙陷入了被轰炸的境遇中,威尼斯人为了进攻,将势头瞄准了军火库,一声炮响,销毁了帕特农的内部建筑,墙壁倒塌,瞬间成为了废墟。这座修建于公元前年的由希腊最著名的雕刻家菲狄亚斯设计的帕特农神庙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永久地停留在了年。
《建筑的故事》讲到:“菲狄亚斯为这座神庙创作出了他最伟大的浮雕作品。在一面山花上,他讲述了雅典娜的诞生;另一面山花上则展示了雅典人选择她作为守护女神的过程。在圆柱的顶端,他雕刻了半人马与神的战争。浮雕中镶嵌着一幅柱廊内侧的横饰带,绕行一周,连为一体。”
如今,我们只能从还原图里窥见昔日帕特农神庙的风采,但还好有《建筑的故事》,有大师碧斯蒂的剖面图,带领我们重回帕特农神庙、穿梭在古典柱式之间,感叹雅典人民的智慧。
上帝现身的巴黎圣母院
第一次知道巴黎圣母院,是在初中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只是一带而过的内容让自己只知这是一座享誉世界的名建筑物;再次了解巴黎圣母院时,是在作者丹.布朗创作的《达芬奇密码》一书里,宗教色彩浓郁的书籍里充满了密码破译、艺术品鉴赏,以及纷繁复杂的破案情节。
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教徒的天堂,也是旅游观光者的天堂。试想,穿过记述着圣安妮故事的浮雕的入口,来到了有三层楼高的中殿,抬头仰望着哥特式的尖拱,瞬间心情宁静,陷入沉思。
《建筑的故事》一书描写到,若不是莫里斯主教的坚持,巴黎圣母院将不会存在。莫里斯主教梦到了一座矗立于巴黎上空的教堂,因此命人拆掉了现存的教堂,以修建梦中教堂的模样。为了还原梦中的教堂,莫里斯主教拆掉了周围的房屋,请了法国最好的石匠、木匠和油漆匠,顶住了巴黎市民的非议,终于在自己去世的几年后建成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巴黎圣母院。当巴黎人民看见这座耸立于城市的教堂、听到青铜钟的声音在田野回荡,身处教堂内部,此处便是天台。
虽然现在的我们尚不能畅游于世界各地,但我们可以看看巴黎圣母院的剖面图,以解好奇之心。
天子踩脚下的紫禁城
放眼世界,西方的建筑震人心魄,东方的建筑也不甘示弱,仅仅是木造建筑,依然能够让臣民屈服。并且,东方的建筑,尤其是中国的建筑会更加宜人,无论是外在还是内饰,都能给人舒适、温和的感觉,即使是天子脚下的紫禁城,也是要让皇帝和后妃住得舒服、住得开心。
紫禁城成于明成祖朱棣年间,一条50米宽的护城河环绕着紫禁城,城墙有房子,四周各有一座角楼,象征着福运的朱红色让墙壁染个遍,宏大气势瞬间体现。
很多去北京旅游的人都会去故宫,去领略古人的风采、感受岁月的痕迹。经过天安门,往前再走一段路,来到紫禁城的午门,正式进入到皇帝的地界。古时,臣民要参奏,需从午门进入,走过带有金水河的前院,来到太和门;穿过太和门后,便会看到太和殿矗立在高高的汉白玉基座上。此时,你离皇帝已经越来越近了,当你怀着紧张激动好奇的心情前进时,或许皇帝正坐在龙椅上俯瞰你的一言一行呢。
返璞归真草砖房
丰子恺老先生说过,建筑形式从坟墓到商店,虽然在不断变化,但终究在为人类服务,体现人的意志和想法。《建筑的故事》一书也提到,建筑展现了国王的权威和富人的财力,有时候也会展现复杂的数学理论,甚至能让我们感叹人类的无限智慧。但这些并不能完全代表建筑存在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重新思考建筑,思考建筑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环境的日益破坏让建筑师们开始思考如何构建对地球伤害少的建筑物。《建筑的故事》里就提到了两位建筑师,萨拉.威格尔斯沃思和杰里米.蒂尔建造了一个既可以是住宅又可以是工作室的房屋,改造了一个废弃的铸铁厂,建造成了一个光线通透、保暖散热一体的环保型住宅。此外,还在房屋地板的下面留出了一大片空间,用来种菜和喂养家畜,自给自足。
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建筑从古至今,代表了每个时代的走向、也寄托了每个时代的期望。从古至今、从西到东,建筑都以它独有的方式屹立在这个世界上,供当下的人欣赏,也供今后的人称赞。了解建筑,可以间接了解每个时代的历史和人文;知晓建筑的故事,也就间接知晓了每个时代的故事。人类继续发展,建筑的故事也将继续书写,陪伴人类一直走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