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杜牧笔下的《阿房宫赋》不仅塑造了一个雄伟壮丽的宫殿,也介绍了秦始皇陵所在,骊山的走向。作为中国最神秘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虽然已经被确定所在,却依旧没有人敢发掘。历史上无论那一部史书,对秦始皇陵都赞不绝口,不可否认这是我国最精致也是最危险的帝王陵墓,当然其中的奇珍异宝也数不胜数。
阻止考古学家发掘脚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们口口相传的水银江河,还有其中的机关暗道,以及现如今的文物保存技术不到位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最关键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其实只要仔细看看卫星云图就知道了。
一、文物保护技术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的文物保护技术已经是世界前列,但是却依旧并不到位。从建国以来许多文物出土就灰飞烟灭的现象不在少数,著名的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在几分钟内暗沉脆裂,同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新鲜藕片,刚刚接触空气就化成灰烬。这让我国研究农作物发展史的机会转瞬即逝,定陵文物悲剧事件就更不用说了。
以竹简文物为例,刚刚出土的竹简其实和人们想象中的并不一样,是下图的样子。古墓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因此文物得以妥善的保存,一旦开启,就会瞬间脱水,空气的涌入也会加速文物氧化,因此现在很多珍贵的竹简都是真空保管。不难想象秦始皇陵中一定有大量竹简,这是记录秦朝历史的重要证明,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技术,那么这些竹简自皇陵开启时就会化作灰飞。
二、内藏水银暗器
《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记载为:“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皇陵中不仅有许多能工巧匠制作的机弩暗器,还有大量的水银。这些暗器非常危险,有靠近的人就会被洞穿,而秦始皇地宫中还有大量水银灌输的江河大海,以此来模拟山川河流。
所谓“水银”就是液态汞,这是一种重金属,一旦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开采,必然会造成重金属中毒,到时候不仅是科考队全员丧生,就连骊山所在的临潼区都会沦为重金属中毒的危险地带。这些水银就成为了考古队无法逾越的障碍,也是守卫秦始皇陵最后的壁垒。
三、占地面积巨大
如果从卫星云图来看秦始皇陵就会发现其占地面积究竟有多大,陵园的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封土高约米,内外两座城垣,分别周长米和米。用这些数字来表达可能不太直观,笔者用一个对比就可以很就简单的表达出秦始皇陵的大小。故宫是我国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而秦始皇陵相当于78个故宫大小!
那么如此巨大的皇陵会给发掘带来怎样的困难?这就和专业的考古方式有关,要想确保文物不被破坏,考古队就必须在陵墓外搭建一个全包围的屏障,确保二十四小时有固定的温度湿度和各种条件。这种与自然环境隔离的屏障一般造价不菲,如果想要发掘秦始皇陵,势必要搭建这样一个屏障。那么首先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挖走一座山,随后在78个故宫个大小的皇陵上搭建全包围保护屏障。
这样的工作不仅劳心费力还会花费大量的资金,简单计算一下,面积为56.2平方公里,封土高75米,那么山体的体积大约为14.2亿立方米。那么运送到10km外的总费用就高达亿元,这还没有开采,光是运土就花费巨大。因此国家直到现在也没有开采秦始皇陵。
结语
上世纪50年代,定陵地宫打开的一瞬间,给专家学者带来的并不是兴奋和喜悦,而是痛心和后悔。因为保护技术的不到位,导致大量的文物被不可修复的破坏。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新上演,国家才会对帝王陵墓小心谨慎。而秦始皇陵又是我国帝王陵墓之首,因此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也正是如此,千百年来没有盗墓贼敢光顾的秦始皇陵至今都无人敢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