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39519.html

以下图文内容为栾继生教授在年哈尔滨师范大学举办的学习游寿先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所做的《江水长流,师恩永志》主题报告。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报告的题目是《江水长流,师恩永志》。

我年来到游先生门下,年,经先生推荐,留到历史系任教,并兼任先生的助手。有幸跟随先生、聆听教诲十四年。先生的造诣和品格,都使我深受教益。虽然先生离开我们也已经十三年了,但当年我跟随先生学习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每当我仰望着先生慈祥的目光,心灵就会得到一次净化。下面,我从自己感受最深的两个方面,为大家献上几段回忆。

第一方面,是先生淡泊名利、平易近人的高尚情怀。

在中国当代书法史上,先生作为清末李瑞清、胡小石金石书风的继承人,与康有为的弟子萧娴,并称“南萧北游”。

先生的墨宝,经常作为中外友好交流活动的礼物,远播海外,倍受珍视。那时候,书法家标价卖字已成风气,但是,先生对求书者有求必应,却从来分文不取。不仅如此,先生还经常拿出自己工资去周济亲朋,自己一直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

先生的房间,地面是最简单的水泥地面,先生的卧榻是一张简易折叠床。室内除四壁图书之外,几乎没有家具陈设,只有几把简单的折叠椅和一张很小的写字台。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先生生前最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了。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先生仍孜孜不倦地进行着研究与著述。

先生的衣着更是十分俭朴。年,第一届教师节,当时的黑龙江省长侯捷前来慰问先生,先生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后来学校特意为先生赶制了一套新衣服。这套西服款式的衣服,先生穿上,并不十分协调,但是,这是先生晚年最好的一套衣服了。

古人曾说:人非有品不能贫。先生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正是她高尚情怀的体现。

先生对学生从不说教,老人家对学生的精神境界的培养总是那样润物无声。

记得年,我二十岁生日的时候,请求先生写一幅字,作为纪念,先生书写了唐代诗人李群玉诗《题书院二小松》:“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细细品读,先生是在以小松超凡出尘的风神启发后生高洁情怀,勤奋读书。年,先生又赠我一幅字,内容是:“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这两句话出自《论语》,清初学者顾炎武把它概括为士人的治学立身之道。这幅作品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作为座右铭,每次瞻仰,我都感到震撼。这句格言,先生还曾写给了许多同学。

年,孙吴县的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学生给先生写来一封信,说:自己喜爱书法,但山区偏远,没有字帖,也没有老师指导,希望能得到先生的指教。先生当即给这位小学生写了一幅字,选了几本字帖,其中包括先生亲自编辑的教材《历代书法选》,又嘱咐我写一封回信,说明学习方法,一起寄去。二十年过去了,不知当年那个小学生是否在书法上取得了成绩,但是,先生这种平易近人的品格一直令我十分感动。

第二方面,是先生诲人不倦、循循善诱的师者风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哈师大,在先生等老一辈著名书法家带动和指导下,全校掀起了书法学习的热潮。先生对学生们总是热情支持,与先生在一起,真是如沐春风。

年春,我校的学生书法协会成立一周年,举办了一次纪念展览,请先生题词,先生欣然挥毫,写下“旦旦临池,期尔之成”八个大字。这个题词,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为“每日练习,一年来你们取得了成绩”,还可以理解为“每日练习,期望你们走向成功。”巧妙典雅地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又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我每次拿着书法习作向先生请教的时,先生总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多次题上“继生同学书法日日新”等评语,这使我兴趣倍增。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再看看我当年的习作,那样稚嫩。我深深地体会到,年近八旬的先生对弱冠之年的学生是多么爱护啊。如果没有先生的激励和指导,我的书法学习就不可能坚持到今天了。

先生是在广阔而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开展书法教育的,这是先生书法教育与一般写字教学的根本区别。先生反复强调,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技巧,退笔成冢,不如读书万卷。只有品高学富,才能超凡脱俗。

先生经常引用杜甫诗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来提醒学生,并谆谆教导:“要多看好帖。”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还是百废待兴之时,书店里的字帖非常少,先生就把自己收藏的字帖拿出来,让学生观摩,需要重点临摹的,就让我拿去复印。我现在还珍藏着那时复印的三种汉碑字帖,每本都有先生题写的帖名。当时,复印的人为了节省碳粉,所以颜色印得非常浅,与今天的印刷技术相比,那字帖显得很简陋了,但是,这里面所饱含着的殷殷深情,是任何精美印本都不能替代的。

先生是闽东人,虽壮游南北,却乡音无改,口音十分难懂。乍听起来,甚至像外语一样。比如,字帖的“帖”字,先生的读音是“特”,介绍的“介”,先生读音是“概”,用刀子切东西,先生叫做“斩”。有一次,先生辅导书法协会的新同学时,指着我的师兄高润生说:“你们听不懂我的话,就让高润生来当翻译,他能听懂。”高润生接着自我介绍说:“好的,我是外语系七九级的……”这个巧合,把大家都逗笑了。

起初,我也听不懂先生那浓重的方音,先生就把许多词汇写下来,直到我听懂为止,久而久之,我能够听懂先生的方音了,还经常给前来参观的人士做起了普通话翻译。先生给学生讲课时,因为方音难懂,也总是边说边写,比常人付出了更多劳动。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先生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

我参加工作之后,与先生同在一间办公室,请教特别方便。我主讲《历史文选》和《书法》两门课程。备课过程中,遇到问题,抬头便问。回想起来,当时有的问题问得很幼稚,但先生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解。

一次,我读到《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游说赵王取得成功,获“白璧百双,黄金万溢,……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其中的“璧”、“毂”,是什么形制,教材注释很简略,我向先生请教。

先生告诉我:“《尔雅·释器》说:‘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

先生一边说,一边指着到文物室展柜里的玉璧给我解释:“肉就是璧四周的实体部分,好就是中间的空洞部分。器物名称,源于两部分的不同比例。”

“至于‘毂’,就是古代车轮上外承辐条,内贯车轴的部分。这些在《考工记图》中都有图形。你教《历史文选》,《说文》、《尔雅》、《考工记》都是重要的基础文献。”

由此,我更加理解了原始文献的重要意义,后来把《考工记图》抄录下来了。

我开始正式讲课时,先生已经八十高龄了,还经常到我的课堂上听课,然后详细评点,使我获益不浅。一次,我讲《秦始皇本纪》,讲到始皇修骊山陵时,我从骊山陵说到了烽火台,由五间厅说到捉蒋亭,讲得兴致勃勃。但是,课后,先生对我说:“这样讲,似乎联系丰富,但分散了中心,使重点不突出了。”细细一想,才体会到先生见解的深刻。那时候,每次见到先生坐在教室后面,就觉得有了坚实的依靠,心里非常踏实。今天回忆起来,才意识到,老人家为我付出的辛苦实在太多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先生的品格,一直激励着我。先生的泽惠,一直感动着我。十三年前,先生离开我们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句肺腑之言:“江水长流,师恩永志。”这八个字,寄托的是的无限的思念和敬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在唁电中说:“向游寿先生学习是我们后继者的历史责任。”是的,先生虽去,风范长存,先生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栾继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

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