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新方法 https://m.39.net/disease/a_n3v0wy9.html

◆◆◆◆◆

打开眼界

苣它可不是柴火捆,而是传递军情的火炬

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苣

初见苣这个物件,怎么看都不像是可以放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难道这不是个柴火捆吗——干透了的芦苇秆一层层地扎成,然后用草编的绳索捆绑上几道,捆结实了。放在三四十年前,边民们若在残垣断壁处看到这种“草捆儿”,保不准就捡回家塞进灶膛里烧火做饭了,断是很少有人会想到它竟然是价值万千的文物!

敦煌博物馆内的西汉大苣

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这只苣,是在酒泉瓜州县的破城子汉代遗址出土的,长82厘米。在敦煌、居延等地的汉代障燧遗址中,这类长短不一的苣也时有发现。现在,很肯定的是,苣,形貌虽陋,在古代却是保家卫国的警示器。

酒泉瓜州县破城子汉代遗址

壹白日烽夜晚燧,苣火高悬战事起

“烽火”这个词,同学们都知道,代表战争。杜甫的《春望》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大家耳熟能详。那么,烽火为什么代表战争呢?古代在边境建造烽火台,台上通常准备着一捆捆干柴干草,这就是“苣”,一旦发现敌情立马点燃柴草报警。燔苣报警是古代边防通讯的重要手段,烽火燃起就表示国家有战事出现了。

燔苣报警只是烽火的一种手段,古代报警信号大约有六种,苣只是其中一种。其他还有:烽、表、烟、积薪和鼓。这几种手段,各有各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简单地说,烽、表、烟是白天使用的信号。白天天明看得见,边境戍卫的军士们便“举烽”“举表”“举烟”报警。所谓“烽”,就是将柴草装填在兜笼之中,悬挂在高高的吊杆顶端,平时没情况时就低垂着,一旦发现敌情,立即点燃,然后把生烟的兜笼高高悬起,以烟来报警;“表”是布做的,表这种警示方式近代其实也用,相当于警示旗吧,古代的表用红白相间的布制成,十分醒目,白昼悬挂起来示警;白天除了举“烽”生烟示警外,烟还可以通过点燃柴草堆产生,燃起一大堆柴草生的滚滚浓烟可就非小小的“兜笼”中的“烽”烟可比了,只在烽火台上点燃即可,用不着举高。举烟的最好材料不是柴草,而是狼粪牛粪,狼粪最好。点燃狼粪产生的烟叫“狼烟”,所谓“狼烟滚滚”,狼烟与其他烟不同,说来也怪,其他烟很容易就被风吹散了,而狼烟却直耸入云,风吹不斜。唐代诗人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直的“孤烟”指的就是狼烟。

白天用烟用旗子可以报警,夜晚看不见了,就要用熊熊烈火来报警了。我们的主角“苣”就要委以重任了。“苣”的使用方法与“烽”相似,夜间遇有敌情,烽火台上的兵士就把扎成一把把的苣点燃,用辘轳升到三五丈的高杆上。夜间不用吊高的报警方式就是积薪,即堆成一堆的柴草,也叫“燧”,点燃后有烟有火,其实这与白天报警的柴火“烟”没区别,只是因为耗用的柴草太多了,所以多用在夜晚。至于以鼓报警,大家都能明白,用鼓声提示敌情。在古代,击鼓不仅仅是报警,更是进攻的信号。

贰万里长城烽火台,攻守兼备的“雷达站”

无论燔苣燃烟,还是烽燧示警,再盛大的烟火传递信息的范围总是有限的。于是,古人想出了薪火相传的办法,一站接着一站次第传递消息。这就需要了解建在古代边陲用于瞭望报警的军事设施——烽火台。

说起烽火台,同学们想必不会陌生,万里长城上隔一段一个的城垛子不就是嘛。对,明长城上的烽火台是现存最完整的最直观的烽火台样板。当然,长城上的烽火台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示警设施,它还兼有守备进攻多种功用。在明朝之前,烽火台在中国已经使用了多年。那么,古代烽火台是如何起到传递军情的作用呢?

古代烽火台建在边境线上,或五里,或十里就建一座,距离长短不一,根据地形,以两台墩之间形影互相看得见为标准。为了开阔视野,烽火台都选择“高山四望险绝处置,无山亦于平地高回处置”。每座烽火台派有数名士卒专司管理。一旦某个烽火台发现敌情,就立即以烽火向邻台报警,这样烽烽相传,一座接一座地用烽火为信号,一直传递到边郡守军,根据烽火所表示的敌情,立即派兵抵抗。

古代烽火报警方法,历代都有不同的规定,制度非常严密,不同信号的发出,都要根据敌情的具体情况,如时间、人数、方位、距离等。汉武帝时,大将卫青、霍去病率领数十万大军分兵出击匈奴,就是用烽火台来传递进攻信号的,仅一个昼夜,进攻信号从河西(今甘肃)传到了辽东(今辽宁),全线几乎同时出击。

自打有了国家,就有了预警外来敌人侵略进攻的军事设施——烽火台。烽火台至少在西周时就有了,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就是周幽王燃烽火做游戏来博美人褒姒一笑,结果直接导致了西周的灭亡。点燃烽火意味着战事,战争,是国家大事,岂可拿来玩笑!烽火台薪火相传多年,直传到明清才渐渐消亡。但烽火或与烽火类似的传递消息方式便是在现代文明中也偶有使用。譬如,抗战时期抗日游击队在山头使用的“消息树”,再如,孤岛等待直升机救援时燃起的火堆……这些究其实与烽火一般无二。

烽火这种古老的预警方式已然成为遥远的传说,如今,军事预警的重任早就交给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雷达了,古代的烽火台被现代的雷达站所代替。雷达站也就是信息化战争时代的“烽火台”。雷达站与烽火台,形式规模与科技含量虽然天差地别,但其作用却一般无二。

典故

烽火戏诸侯

撰文/陈芊本版图片源自网络

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竭。周天子幽王不思挽救国家于危亡,奋发图强,反倒重用奸佞,骄奢淫逸。幽王自打得了一个叫褒姒(bāosì)的女子以后,便惊为天人,不知道该怎样宠幸才好了。偏偏褒姒是个冷美人,虽然艳若桃李,却冷若冰霜。据说自打进了幽王的后宫,居然没笑过一次。如何才能博得美人展颜一笑啊?为此幽王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但美人还是整日一张冷冰冰的僵尸脸。

昏君到底是昏君,为了美人一笑,幽王竟然悬赏求计。这种事佞臣最拿手,史上第一奸臣虢(guó)石父便替周幽王想了一个主意,提议用烽火台一试。烽火台是干什么用的?其重要性不用多说了。色令智昏的周幽王竟真的采纳了这个馊主意,点燃了镐京附近骊山上的烽火台。骊山一带有20多座烽火台啊,就为美人一笑一座座点起来……

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天,各地诸侯一见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果然带领本部兵马急速赶来救驾。到了骊山脚下,却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一看是周幽王和褒姒高坐台上饮酒作乐。周幽王这才派人告诉诸侯们说:辛苦大家了,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取乐。诸侯们这才知道竟是这般被大王戏弄,只得恨恨而归。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同儿戏一般,果然十分好玩,禁不住嫣然一笑。周幽王大喜,立刻赏虢石父千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