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三年(公元前年),秦国大将章邯降于项羽,随着章邯投降的20万秦军,是秦朝在当时唯一可以控制的机动力量了,带动其他兵力的话,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调动,问题就是,章邯为何在尚可一战的时候,投降于项羽,这成为了压垮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毕竟章邯一投降,关中就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了,更何况还有刘邦率领的一支部队向关中扑过来了。首先大家要明确一点的就是,在章邯投降的时候,他率领的部队,可不是单纯的骊山刑徒了,当初为了应对攻入关中的陈胜义军,章邯请求赦免了骊山刑徒,并且组建了一支军队,迅速击垮了周文,稳住了局势。随后章邯就开始了攻略六国复国的各地,就算是他当初带领的骊山刑徒,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也已经不是乌合之众了。而且在章邯击杀项梁之前,他还得到了秦朝的一波增兵。《史记.项羽本纪》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这意味着章邯在投降之时,所率领的部队,已经不是单纯的骊山囚徒组成的军队了,其中还有秦朝在各地集中的兵力,所以说即便历史记载中,巨鹿之战后,章邯项羽对峙阶段,秦军屡败,但是章邯所部的战力是可以保证的。所以说章邯有一战之力,但是最后他还是投降了,熟知的原因之一就是赵高从中作祟。《史记.项羽本纪》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卻,二世使人让章邯。“让”是责备的意思,这就让章邯恐惧了,其实要是结合巨鹿之战的结果,胡亥派遣使者责备章邯是太正常的操作了。毕竟在兵力上拥有优势的秦军竟然打败了,当时秦军和诸侯联军的阵势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王离章邯企图利用围困巨鹿之机,将各地诸侯军引到一处,之后聚而歼之,一劳永逸。可以说,如果巨鹿之战是秦军取胜,那么秦军势必可以快速平定动乱,这么重要的战役,双方也是几乎名牌打,但是秦军战败了?《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当时章邯负责供给围困巨鹿的前线秦军粮草,势必也要承担一定的防备诸侯联军的任务,因此巨鹿之战秦军大败,无论如何,章邯都是有责任的,胡亥是昏君,但是派人责备章邯也是正常操作,他不也没有撤换掉章邯嘛,算是威慑一下,让章邯好好打吧。但是直接导致章邯投降的,是他派回咸阳打探消息的司马欣。《史记.项羽本纪》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司马欣回到咸阳一直得不到召见,他就知道不好了,显然是赵高在从中作祟,估计在巨鹿之战后,他执掌的朝堂没少说章邯的坏话,赵高担心司马欣和胡亥说出前线的实情对自己不利,司马欣逃回章邯军中时,还遭遇了赵高的追杀,只不过他及时改道了。其实我感觉那个时候的赵高是不是疯了,就算他再怎么看不惯章邯,在没有人可以顺利接管章邯手下军队的前提下,这么明目张胆地逼着章邯反,他能够得到的是什么?就算章邯带着大军回关中,他靠着胡亥还是可以制衡一下的,没了章邯大军的护佑,大秦都亡了,他又哪里有安全之地呢?司马欣在逃回章邯军营后,必然极力说服章邯投降于项羽,同时陈余给他送来一封劝降信,其中说出了名将白起蒙恬的结局,最后章邯就投降了。可以说章邯投降,一个原因是正面和诸侯联军相持打不开局面,另一个原因就是秦朝内部随时可能发生针对他的事件,但是他投降不仅是有这两个客观因素,还有他自己的主观因素。因为陈余所说的白起蒙恬之事不假,功高盖主难有善终,但是他和白起蒙恬不同啊,人家来都是在秦朝强盛的时候,白起的战功基本上摧毁了六国抵抗秦军的能力,蒙恬则是驱逐了北边的匈奴。而章邯面对的是强大的诸侯联军,这个时候天下未定,我不认为胡亥会下一个更换章邯甚至杀害章邯的诏令,同时章邯既然可以带着20万秦军投降,那也就是说,哪怕这份诏令被送来了,章邯再投降也不迟,毕竟他带着秦军投降都没有引起大规模哗变,如果说章邯不理会胡亥的诏令,秦军也不会有什么反应了,总之章邯对军队的控制能力是很强的。《史记.项羽本纪》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章邯可是两次派人和项羽商量投降事宜的,最终项羽因为诸侯联军粮草短缺,答应了章邯的请求,也就是说章邯的投降,相对来说是急切的,可能是对于秦朝极其失望了吧。历史就是这么样的,如果巨鹿之战,他和王离配合打赢了,那么他绝对是秦朝历史上的一大功臣,但是巨鹿一败,他最后成为了秦朝的罪人。《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这里有个细节就是,章邯投降后,就立章邯为雍王了,这可是在项羽攻入关中,分封天下诸侯之前,也就是说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章邯投降是给自己索取了一个诸侯王之位的。或许这也是为何第一次商量投降的时候,章邯就提出的条件,只是说项羽没答应,毕竟当时他就是个上将军,自己还不是西楚霸王,不过最后章邯还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只不过项羽也是有心机,让章邯成为遏制刘邦的力量,最终还是败亡了。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87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