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彤早起读书突然问我石榴为什么叫“石榴”时我为之瞠目哑在那里,因为不知道。这个问题跟很多物种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一样,说不出来,这个是根源问题,只是多数人都已经麻木,不再像孩子那样刨根问底。世人多愚钝,一知半解属常态,故此常学常新,常新常学,活到老学到老,这个世界变化太快,而我们所学却又太慢,所以更要努力掌握新知。
鉴于我的无知,于是上网查了些关于石榴的知识。有一首《石榴歌》写得颇为生动形象:“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流霞包染紫鹦粟,黄蜡纸裹红瓠房。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博物志》云: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又《齐民要术》云:凡植榴者须安僵石枯骨于根下,即花实繁茂,则安石之名义或取此也。若木乃扶桑之名,榴花丹似之,故亦有丹若之称。
傅玄《榴赋》所谓“灼若旭日栖扶桑”者是矣。
《笔衡》云:五代吴吴越王钱镠改榴为金罂。《酉阳杂俎》言:榴甜者名天浆。道家书谓榴为三尸酒,言三尸虫得此果则醉也。故范成大诗云“玉池咽清肥,三彭迹如扫”。
弘景曰:石榴花赤可爱,故人多植之,尤为外国所重。不少诗人都有关于榴花的佳句,如元格的《榴花》“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生红一撮掌中看,摹写虽工更觉难。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如马祖常的《赵中丞折枝石榴》“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如白居易《题山石榴花》“一丛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尚有许多鉴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言。
唐诗宋词元曲鉴赏全集正版全套4册淘宝¥购买已下架《酉阳杂俎》言:榴甜者名天浆。道家书谓榴为三尸酒,言三尸虫得此果则醉也。故范成大诗云“玉池咽清肥,三彭迹如扫”。弘景曰:石榴花赤可爱,故人多植之,尤为外国所重。不少诗人都有关于榴花的佳句,如元格的《榴花》“山茶赤黄桃绛白,戎葵米囊不入格。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生红一撮掌中看,摹写虽工更觉难。诗到黄州隔千里,画家辛苦费铅丹。”如马祖常的《赵中丞折枝石榴》“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如白居易《题山石榴花》“一丛千朵压栏杆,剪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尚有许多鉴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言。
写至此也就略明白石榴何以为之名,若还要深究何为“榴”,那就属字义之范畴,不在所讲之内了。正是“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
关于石榴之源流,百度有云:“汉代,石榴经丝绸之路引入中国,先植于上林苑,骊山温泉一带;西晋时,石榴赋大兴,潘岳《安石榴赋》:‘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南北朝时,出现石榴诗,石榴裙。自古石榴为吉祥物,它象征“多子多福”,唐代,流行结婚赠石榴的礼仪,并开始有“石榴仙子”的神话传说;宋代,流行“石榴生殖崇拜”,开始盛行石榴对联,谜语,更有宋人还用石榴果裂开时内部的种子数量,来占卜预知科考上榜的人数,久而久之,‘榴实登科’一词流传开来,寓意金榜题名;金元时,流行‘石榴曲’,院栽石榴,盆栽石榴开始普及;明清时,因中秋正是石榴上市季节,于是又有了‘八月十五月儿圆,石榴月饼拜神仙’的民俗。
千百年来,石榴不断南下东进,在各地扎根,开花,结果,现代石榴文化越趋发达,临潼甚至有了‘石榴城’的雅号。”
关于临潼石榴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女娲氏炼石补天时,将一块红色的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某年,安石国(安国指今日的布合拉,石国指塔什干)王子打猎,在山林里看到一只快要冻死的金翅鸟,急忙把它抱回宫中,又是喂食,又是治病。金翅鸟得救后,为了报答王子的救命之恩,不远万里,将骊山脚下的那块红宝石衔到安石国的御花园,不久就长出一棵花红叶茂的奇树,安石国王便给它赐名“安石榴”。
石榴古来别称甚多,诸如丹若,沃丹,涂林,若榴,天浆等等。尚记得小时候水果欠缺,乡村偶见果园也是兴奋万端,犹记邻家有一株石榴,每逢开花时节从其小巷走过,仰头看榴花盛开,叶繁枝茂,心头那份喜悦不足言表,那花,那果,竟是分外地惹人垂怜,虽说时代久远,但是那份纯真无邪的感情却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秋雨吹罢凉风至,石榴垒枝忘思诚。”闻听女儿发问那一刻,我心中已在思量,何为真?何为虚?何为情?何为恨?
现如今这物种却是普遍栽植,多数小区里都作为观赏性植物,我所工作的小区里就有几十株,这段时间于小径散步时看见那硕大石榴总有喜悦之感,于是,摘下一个,掰开来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籽儿来,一颗颗地攒到手里,然后吃下去,酸酸甜甜的,那滋味真是令人回味,我想,我找到了答案,应该可以给女儿一个回复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