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虎势何雄哉”,这句话大抵概括了秦始皇一生之功绩,世人对这位“千古一帝”崇拜了千年之久;尽管“秦始皇”早已成为历史,可他留下的影响依然存在,尤其是至今都未能打开的“骊山陵”,更是充满了神秘和诱惑。但是也有不同声音,说“秦始皇陵”早已被毁,墓中宝藏也被抢掠一空,只有“兵马俑”保存了下来;对此考古专家并不认同,甚至断言说:不可能的事!

公元前年,“秦始皇”出巡途中忽然重病,暴毙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在他死后2个月,尸身才被运回咸阳,并安葬于修建了几十年的“骊山皇陵”。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入葬时,秦二世“胡亥”下令,将秦始皇生前后宫中没有留下子嗣的嫔妃,以及修造陵墓的工匠等,整整数十万人赶入骊山陵,从此这些人再没出来,成了秦始皇的“人殉”;当然,除了“人殉”之外,还有数之不尽的稀世珍宝也被一并陪葬,从此人间蒸发。

“秦始皇”不仅是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也是“公元前”最有权力和财富的人,甚至有人认为“骊山陵”的宝藏是大秦搜罗了半个地球的财富;且不说“半个地球的财富”真假与否,但根据历史记载,“骊山陵”中拥有世界上任何一座陵墓都不曾有过的财富,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勇武的“秦始皇”在世尚能震慑天下,但是换成了他儿子统治中原,局势可就变成了一团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英雄也是千古奇人,他就是“力拔山兮”的楚霸王,据《史记》等记载,“项羽”是非常痛恨秦始皇的,因此他迫切的希望能亲手推翻秦帝国,甚至想把秦始皇的所有痕迹都从这个世界上抹掉。

依据《水经注》等史料记载,秦始皇死后不久,以“项羽”和“刘邦”为首的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后“项羽”率先攻入大秦都城;“项羽”对暴秦的恨得以发泄,他命令30万大军劫掠秦王宫,30万人整整抢了30天的时间,这才算把“咸阳”搬空。最让现代人痛心的是,项羽还下令大肆破坏秦时建筑,其代表就是宏伟的“阿房宫”;诸如此类均被“项羽”下令焚毁,书中还记载了“掘穿”秦始皇陵事件,同样也被一把火焚毁。

“骊山陵”被项羽破坏的事件并未就此结束,后来骊山附近有一羊倌丢了羊,又无意间持火闯入秦始皇陵,还不小心再次将大墓引燃;“骊山陵”的大火整整烧了90天,方圆数十里的地面也被烧的塌陷了数米,至此,“秦始皇陵”被完全破坏。不仅如此,或许是“秦始皇陵”的影响力太大,此后千年仍数次被兵乱破坏,诸如汉末、魏晋、唐末等,均有兵阀对其破坏;但专家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并提出了诸多疑点。

首先,司马迁写《史记》,当时距离秦始皇归天不过百余年,而且书中还有专门论述秦始皇的篇章;但《史记》对项羽烧毁“阿房宫”有记载,劫掠咸阳城有记载,却偏偏对破坏“骊山陵”只字未提。再看郦道元所写《水经注》,此时已是多年后的南北朝时期,时间上要远远晚于《史记》;按正常逻辑,司马迁肯定要比郦道元更加清楚“骊山陵”的遭遇。

其次,“秦始皇陵”埋藏了无数珍宝,如果真的被项羽搬空,那么千年以来,这些宝贝又到哪里去了呢?项羽劫掠墓中财富,其目的自然是换成钱“以充军资”,这些宝贝必然会流入市面;可奇怪的是,千年来从未有关于“骊山陵”宝物现世的记载,这根本不符合逻辑。还有一点,《史记》记载秦始皇陵机关重重,诸如流沙阵、强弩阵、各类连环陷阱等等,这些即便不真实,可一部分肯定是存在的,而且“墓中有机关”也比较符合秦始皇的身份;但是《水经注》只写破坏,却没写项羽等人有没有遭受损失,这点是非常不符合逻辑的。

这些还只是专家们根据史料提出的种种疑点,在实际勘探中也证明了“骊山陵”至今未被破坏。“秦始皇陵”的具体位置早已通过科技手段锁定,专家也的确在附近发现了两个掘洞;但这两个洞均未超过十米深,距离真正的“地宫”还差多米,也就是说,距离真正的“秦始皇陵”还远着呢,根本不可能造成破坏。而且,专家实地勘探,从土壤中检测出重金属严重超标的数据;这既证明了秦始皇陵中有“水银河”的说法,同时也证明了这座千年古墓至今未被破坏的事实。

因为“水银”是一种有害金属,千年来肯定挥发出大量有毒气体,如果“骊山陵”已被破坏,近米高度的表层土壤中不可能含有这么高的污染数值;其次,水银也起到了保护陵墓的作用,即便有人进入也会被毒气所伤,甚至立刻毙命。而且专家还检测到封土层未被掘动、地宫宫墙也没有被破坏痕迹,以及地宫中水银有规律分布等情况,由此基本断定,千年“骊山陵”至今未被破坏;这也是对《水经注》等史料记载的有力反驳,但专家们还是未对骊山陵展开更深入的发掘工作。

理由也很简单,地下“秦始皇陵”千年来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自然环境,墓中的各种文物才得以保存完整;但是如今贸然打开,这种“特殊环境”一旦被破坏,墓中很多文物很有可能在一瞬间灰飞烟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