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著有词集《饮水词》一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写词。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而他的一生,也颇具传奇。
在世人眼中,他之所以“传奇”,是因为诸多在我们看来非常矛盾、不可思议的事情,都和谐地交融在他的生命中:
他出身显赫,父亲是纳兰明珠,位高权重。就连康熙皇帝是他的表兄,荣华富贵可谓是唾手可得,他却自诩不是人间富贵花,打心底里排斥,蔑视这一切,甚至想要逃离自己优渥的生活;
他天性聪颖,拥有史学家口中“最理想的人格”——文武合一。因为精于骑射,在康熙身边担任一等武官,骨子里却是个敏感细腻、才气万千的文人;
他是地道的满族八旗子弟,却毫无纨绔之气,又痴迷于汉族文化,结交的也都是汉族落魄布衣文人,并且甘愿为他们两肋插刀,千里赴义。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在他的《人间词话》中称赞纳兰性德的词“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有人做过一项统计,在纳兰性德创作的多首词作中,用“愁”字多达90次,“泪”字多达65次,“恨”字多达39次,至于“断肠”“惆怅”“憔悴”之类的词触目即是。一种说不出的落寞和淡淡的忧伤始终绕在纳兰性德的笔尖,连纳兰性德的父亲纳兰明珠看了之后,也不禁老泪纵横,叹息道:“这孩子什么都有了,为什么还会这样不快活?”
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纳兰性德这篇《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这首词,也许能够让我们得以一窥词人惆怅心境的原因。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首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意思是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么的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这句也是整首词里看似平淡却是感情最强烈的一句。
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也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相互都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也都是微不足道的,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美好却终究是短暂的,蓦然回首,只剩灯火阑珊。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了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人们夏天用扇来来趋走炎热,可是到了秋天却没人理睬了。有用时是宝贝,不用时却弃之如弊履。在古典诗词也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一直相亲相爱的两个人,但最终却相离相弃。把曾经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性德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又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而像唐明皇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这一句来自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七夕的时候,唐杨二人在华清宫里山盟海誓。山盟海誓言犹在,马嵬坡事变一爆发,杨贵妃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据说后来唐明皇从四川回长安的路上,在栈道上听到雨中的铃声,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思恋,就写了著名的曲子《雨霖铃》。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这里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句意。女子将二人比作明皇与贵妃,可是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整首诗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女子的哀怨之情却持久的缠绵在读者心中,久久不曾消退。
这首词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写了被丈夫抛弃的幽怨之情。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秋风悲画扇”即是悲叹自己遭弃的命运,“骊山”之语暗指原来浓情蜜意的时刻,“夜雨霖铃”写像唐玄宗和杨贵妃那样的亲密爱人也最终肠断马嵬坡,“比翼连枝”出自《长恨歌》诗句,写曾经的爱情誓言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这“闺怨”的背后,似乎更有着深层的痛楚,“闺怨”只是一种假托。
“人生若只如初见”,在年少时,就遇见那个能让自己一生所爱的人,该是何等的幸运。但是,如果面对所爱,却又无法相爱,那又该是何等的痛苦。所谓爱有多深,痛就有多深。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连皇帝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何况是纳兰性德呢。
纳兰借着这首词不仅仅表达了对爱情易逝的感叹,也写出了对朋友之间相处的感慨。友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一生能够寻得一个相互间始终如一,生死不渝的朋友也是何等的艰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