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汉争霸之中,开始的时候英布为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得到了项羽的信任和重用,但是后期因为英布自己小心眼,又想拥兵自重导致了他和项羽的闹掰。闹掰之后自然投奔刘邦,在刘邦这里不说军工,只因为他的资格够老,又加上在围剿项羽的过程中不留情,大大被刘邦赞赏,他在大汉的建立中也算建立了功劳。
西汉建立以后,刘邦大肆封赏,英布还以为自己安稳享乐的好日子终于到了。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安稳完全得益于淮阴侯韩信——战神韩信未死,英布与彭越当然不会死。之后,吕后整死了韩信,英布由此开始对大汉生疑。那年夏天,他正在外面打猎,长安来了使者,送来了肉酱。英布初以为是高祖恩赏,直到来人告之,这是梁王彭越之肉,他才大吃一惊。按规定,这肉酱他必须要尝尝。老战友惨死,他惊怒之下,只吃了一口,便恶心吐出。此时,他已下定反心。
回到国都以后,英布暗中集结兵力,部署防御,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杀戮。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小心眼”最终害了他。英布原配为后来被刘邦封为长沙王的吴芮的女儿,英布反楚以后,楚军攻破九江,便将英布的妻子儿女全部杀光了。如今,英布贵为淮南王,自然要多纳一些女人。其中有一美人最受英布宠爱。这美人一日生了病,便到医家求治。巧的是,那医生与英布手下的中大夫贲赫正好是邻居。为了巴结上司,贲赫便向美人大献殷勤,不仅赠她珠宝,而且还与她在医生家中一起饮酒。这美人得了别人的礼,自然要帮助对方在英布面前美言。没想到,英布听到美人夸贲赫,竟醋意顿生。美人感觉不妙,只能实话实说,但英布却总感觉自己头顶多了一顶绿意盎然的帽子。弄巧成拙的贲赫只得称病。他这一“病”反而加重了英布的疑心——你若未占我爱姬的便宜,怎么不敢面对我?既然英布钻了牛角尖,贲赫也不能坐着等死,他只得连夜坐上向长安递送邮件的专车,想要赶到长安向刘邦告密。
得知贲赫外逃,英布知道他要去哪里,便急忙派人去追,可惜晚了半步。以英布的性格,他绝不会坐以待毙,等待朝廷派调查专员过来。他立即杀掉了贲赫全家,举兵造反。讽刺的是,此时丞相萧何并不相信他会造反,并怀疑是有人陷害了他,那专员正是萧何派去的救兵。但英布此时已坐实了造反之罪。刘邦大怒,特赦贲赫,将其升为将军,征讨英布。随后,刘邦又率军亲征。当时,天下初定,万民厌战,英布之举无疑是逆民意而行,因此阵前倒戈者不少。最终,英布节节败退,南渡长江逃命。他误以为曾与自己为亲家的长沙王吴芮之子会救自己,没想到对方派人诱骗他逃至番阳,并最终在番阳害死了他。此事发生在公元前年。那一年,刘邦帝王基业永固——三大异姓王全部被杀,江山后顾无忧。当然这无忧也有其眼前代价——刘邦在尝了项羽的箭以后,又尝了英布的箭,而这一箭最终将他送进了阎王殿。
英布之反有其必然性:他与韩信、彭越同为异姓王,其他二人相继被杀,英布又不似他二人一般,不敢反、不想反。最终他在反了楚王以后,又反出了大汉,而这种双重背叛也使他的品格备受后人质疑。在得知英布造反后,大将夏侯婴曾主动问过前楚国令尹薛公,对方认为英布之反必取最不利于自己的策略,理由非常简单——他出身骊山刑徒,没有太大的政治抱负,经过奋斗以后,已有王位,只图自保,而不会为百姓与子孙考虑。可以说,英布之败恰恰是因为他的这种短见。退一万步来说,若英布早年不因富贵而充当了刘邦的“征战之驴”,不因小事而猜忌下臣;若他能够考虑到连年征战以后,百姓图的就是一个安稳,那么,英布未必会落得惨死结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拘小节固然重要,但不小心眼更重要。度量大、眼界宽,才能够保持自己对事物的准确判断,才不会在经历了大风大浪以后在“小阴沟”里翻了船。
英布这样的结局和他的自己的性格和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也是因为他的性格的原因造成了他最后的凄惨结局,这样的结局不得不让人叹息。但是如果他不小心眼,可能来自刘邦的帝王之剑会迟几年向他挥来,但是韩信,彭越已经先后被杀,他的结局以刘邦的性格绝对不会好。这个可能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吧。建功立业还要学会转身,不然就是一死,不得不让人长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