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挖秦始皇陵的这个想法,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当时有大批学者联名上书国务院,要求挖秦始皇陵,但被政府驳回了。要是当时真的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恐怕会成为国人永久的遗憾。
郭沫若挖定陵破坏严重
年,文化名人郭沫若联合当时的北京副市长吴晗等人向国务院提出申请,请求挖掘朱棣的长陵。在郭沫若等人的宣传攻势下,国务院批准了挖掘长陵的计划。
不过在挖掘陵墓的过程中,由于一直找不到墓道的入口,挖掘过程也十分缓慢,而且恰巧埋葬万历皇帝的定陵在此时出现了坍塌,于是郭沫若一行人把挖掘目标转移到了定陵。
挖开定陵后,地底下沉睡三百多年的陵墓被强行暴露在空气中,定陵里的古籍、瓷器等一大批文物被空气氧化,瞬间成了粉末。
挖完定陵,郭沫若一行人还是对长陵念念不忘,想继续挖掘长陵的计划,不过国务院考虑到定陵的挖掘损失惨重,这一次并没有批准。后来郭沫若又把目光转移到了乾陵,但也是被国务院驳回了。
郭沫若并没有因此死心。挖皇陵的活动消停了一段时间后,陕西省文化局打起了秦始皇陵的主意,这时候的郭沫若已是一个白发老翁,还对挖皇陵抱有幻想。他与众多文化名人一起联名上书国务院,要求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但周恩来总理这次直接对他们进行了回复:十年之内不开帝王墓!所以此时才作罢。
那么到了现在为止,为什么还是没有人对秦始皇陵进行挖掘呢?大概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秦始皇陵凶险异常
古代遗留下来的陵墓中,上一点档次的都会在墓室里布置机关。秦始皇作为中国的千古一帝,墓里自然是机关重重。
当年秦相李斯住持修建这个秦始皇陵,征集了72万的苦力,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从秦始皇时代一直修到秦二世胡亥时期,历时39年才完成。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始皇陵有这样的记载: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皇陵的地宫里设置了暗弩,如果有盗墓贼进入皇陵就会被弓箭射死。不仅如此,秦始皇陵中还存在着一条用水银做成的河流,贯穿整个地宫。我们都知道水银蒸发的气体有剧毒,可谓是无孔不入,即便戴了防毒面具,进去了也会有生命危险。
虽然司马迁在史记里只提到这两样,但恐怕机关远不止这两种,并且机关的复杂程度可能比这两样还要大的多。皇陵前后建了39年,恐怕地宫里遍布机关,前脚刚踏进去,可能就已经尝试了一千种死法。
地宫位置深不可测
在《汉旧仪》这本史料中有对地宫深度的记载。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在公元前年,李斯对秦始皇说,他带着72万人修建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并且似乎已经挖到了地底了。这时候秦始皇觉得既然如此,也就没有再朝下挖的必要了,于是他让李斯“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地宫本就是深不可测了,秦始皇的这句“再旁行三百丈乃至”更是让地宫的位置变得扑朔迷离。时至今日,人们也没能确定秦始皇陵地宫的具体位置所在。
秦始皇陵挖掘技术依旧不达标
在经历了郭沫若挖定陵的惨痛教训后,政府意识到了对于发掘皇陵的困难程度和对于高技术水平的要求,所以禁止再挖皇陵。
虽然又过去了几十年,技术也进步了几十年,挖挖小的陵墓现代技术尚且做不到万无一失,更不要说这个和八十个故宫一样大的秦始皇陵了。不仅需要各种先进的技术,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与其打一场没有准备的仗,不如让秦始皇和他那数不清的珍宝先在皇陵里躺着,反正他们又跑不了。
始皇帝陵是世界遗产
在年的时候,考古学家曾对秦始皇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勘测。勘测结果显示,秦始皇陵占地56.25平方千米,有差不多八十个故宫那么大。消息一出就轰动了当时的考古界。
到了年,秦始皇陵和陵墓陪葬品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目录》,到了此时,秦始皇陵已然成为了全世界的文化宝藏。
秦始皇陵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是第一批AAAAA级景区,同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考古工作受到伦理道德约束
上面说的种种原因都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挖秦始皇陵这件事上还存在着一个人的主观条件的影响。
秦始皇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了,即使我们不姓秦,这么说也不为过。我们对待祖先,首先要存在着敬畏之心,这是自古以来的观点。中国人大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迷信,亵渎祖宗,挖人家祖坟是要遭报应的。即使这方面因素的影响再少,那也是阻碍秦始皇陵挖掘的一方面原因。
对此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大家来一起交流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