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又名《黄帝阴符经》,也有叫《遁甲经》。作者一直有争论,当然大部分现在还是认为是上古时代轩辕黄帝得九天玄女之托所做,有点悬疑,但如果说是是黄帝时期的集体智慧结晶,是黄帝至道、道术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一点是都没有疑问。疑古的原因,是在于《阴符经》传播于世是到了唐玄宗年代,经李荃之手,李筌为唐代著名道家学者,据传一天在嵩山虎口岩,偶得《黄帝阴符经》本经,千读万悟不得其解,后来有一天在骊山山下,逢一老母,为李筌解说《阴符》之义,后来继续演绎,猜测这个老母就是骊山老母,神仙!这些说法很多无从考证,我们在这儿也不去研究,不是说没有,而是很多时候存在前设性的假定,以及在几千年的传播中,大家心理上的自我设限或者下意识的错觉。人生不也是错觉为多吗?我们在学命理的时候是时常可以证到在某一段时期由于能量的影响,导致自己的看法偏离了事物客观的真相。但是《阴符经》的成书在唐代更早的时期,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为啥了?因为有文史的记载,早在《战国策》中就记载有“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说苏秦当年悬梁刺股发奋夜读的就是这本《太公阴符经》,太公指的就是西周的姜子牙。加上年,在山东的考古发现,《阴符经》的成书时代没有争议了。首先我们来解题,什么叫阴符?“经”我们都知道,是可以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典籍。当然有经书就自然有经,就必须有纬,所以经书较为偏重于人道社会的横向能量,而纬书偏神学,预言,可以比拟为时空的纵向能量,这个我们在命理说的干支系统是一至的。任何一个生命都在受到两股能量的交织,类象为织布,一纵一横,成衣为人生图景。因此我们在命理课程中分析案例的人生全景,是跳出时间维看看每个生命的一生会编织出什么图案的成衣。回过来说“阴符”二字:符的意思是号令,古代的兵符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兵符是无法调动军队的。那么阴了?阴是对应阳的,阴为隐秘,阳为显化,老子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们可以理解这句话为:阴阳的对立二元;也可以冥想为从阴阳未判的无极态的宇宙整体观。在这儿,我们直接做因果论就好了——万法皆空,因果不空!那么“有”是“无”的果,我们说过,行为是意识的果,反过来,意识是行为的因,意识再拆开,因识而迷意,识的是什么了?儒家叫格物,辨识,辨识的是“色”,色,就是指物质,现象。是一切有形态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聚合,就叫色蕴——色蕴又可分为地、水、火、风四大基本属性,相当于我们易学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有物质现象都是由这四大和合或者五行流转而生的现象。那么认识到这一层,我们就要来研究意识,研究是什么现象导致了我们的思维判断发生了什么改变。影响意识的是什么了?我们在学命理的时候都证到了,是能量,能量为原因,想法为结果;想法为因,行为为果,行为为因,事件为果,一层层的,不同的齿轮咬合运转。那么相对放到阴阳来说,能量就是阴,看不见的,隐藏的,认识把握住能量的运作核心,就要掌握“阴”,也就是能量调用的兵符,符在调兵遣将中也可称之为“甲”。所以:《阴符经》也可叫做《遁甲经》——调动能量的兵符。而我们又知道,在易学中的三式之首的《奇门遁甲》中,十大天干以“甲”为元帅,除开乙、丙、丁三奇之外,有六个仪仗队,这就是说的三奇六仪。所以得出个推断:阴符=隐遁不现的兵符=隐遁不现的兵甲值符=隐遁的六甲,因此有人说《阴符经》的应用在奇门遁甲上面我们还提到:刚才我们所说的“有”,“无”——作为阴阳未判的无极态的宇宙整体观来理解,那么“阴”就是“大道”。有人把《阴符经》和《周易》《道德经》比肩而论的。《周易》共字;《老子》共字;《阴符经》共字。想一想,《阴符经》以区区个字,所蕴含的道理可以与洋洋字的《周易》和《道德经》比肩,足以表明《阴符经》的精妙。《阴符经》一定要学,要读。据传:黄帝读懂了《阴符经》,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周武王读懂《阴符经》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读懂《阴符经》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读懂《阴符经》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读懂《阴符经》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阴符经》共分上中下三章:上为神仙抱一演道篇;上篇重天,讲天道至上,即抱一,合一,天人合一;所以开篇不含糊,直接就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对应了《奇门遁甲》的天盘,也就是北斗九星的运转,讲究的是天时。中篇为富国安民演法篇;重地,说如何借盗归元,借识还意;如何借人生经历圆满自性,自性的不圆满最大的问题是不稳定,其实我们都在说要去更高的维度,其实不是我们没去过,是去过然后不稳定又掉下来继续修炼了,在人道中修炼。不稳定在佛学中叫做退转,即有漏,漏在哪儿——身体上的九窍,——共有三对双窍和三个单窍。九窍是人的能量出入的主要通道,是与自然界进行物资交换的门户,九窍之邪,人有九个窍位,这九个窍位常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惟耳、目、口三者为招致精、神、气散失之要窍,如果能够得到动静相宜的修炼,就能抗拒外来邪魔的入侵。在乎三要,这也是是意识的关窍。说地,自是对应了《奇门遁甲》的地盘九宫,说的是天时和地气之间的配合,我们在命理课程中都说过,地支的作用是纳藏返还天干的投射,这也是为什么奇门遁甲重天干的原因,但却不能不重点考虑地支对天干的反应,我们在命理中学习反复强调的。天干为气,地支九宫成象,光怪陆离,这就是我们平时很习惯的因象作出判断,而忽略了背后的因。下篇为强兵战胜演术篇。重人,“至乐性余,至静则廉。至乐与至静相对应一个为阳一个为阴。意思是说最高级的快乐是不需要刻意去追求的,指要遵循天道,心性自然悠闲有余,而心态常常保持平静的人则可中正,静能生定,定能生慧,或者正则静,静则明,就是此意。老子也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奇门遁甲术虽然可以使让人趋利避害,但是我们也不能挖空心思事事去追求,因为这样会受其所累变得更加迷惑。要借遁而遁。说人,自是对应了《奇门遁甲》的八门,一共四对,互为阴阳:生死、杜开,休景,惊伤。万事万物循环,成住坏空——波峰浪谷的形容自是一个粗线,每个阶段所处何境,当体察何意。如何在纷杂的信息中穿行洞察真相,不失本心。总结下:综观全篇,以盗为发动,以遁回为回路:提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道者,盗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古人已经深刻意识到,人之所以有生死,是因为从出生开始,就在时时刻刻被万物盗取元气。人的元炁有多少?在先天它是圆满的,道学语言里面用重量描述,称之为“一斤”,一斤16两,一两24铢,合为铢。虽然这是理论值。但以铢代表物质原有元炁(能量)。每个现实世界的凡人,大都是处于不断直至漏尽的状态,尤其是末法时代,因此,先天元炁还不一定有一斤。自从一生下来,都在消耗,通过耳、目、口,通过后天识神之火(包括识神主导下的各种行为)被外象侵袭,不断燃烧生命的本源——先天元炁。只进不出。《阴符经》提出了核心的机密:借盗还元——天地指宇宙全体总能量是不变的,但是一切物质的质能时时刻刻的发生转化的。当代的量子物理已经描述过这个规律了;叫做“熵”增定律。熵[shāng]是一个物理量,其概念的提出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年所提出。最初是用来描述“能量退化”的物质状态参数之一。能量退化是基于能量增长而发生,没有增长就不会有退化,万物总是在动静之中,也就是在能量的增长和退化之中,不动不静就是那种“阴阳叠加”的初始态,道家称之为“无极”的状态,科学的解释称之为“质点”,一种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或形状的点,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英文叫:masspoint。想象一下,很有意思的语境,“通过点”——无限可能。熵描述了一个系统内在性质的改变。因为能量的守恒,万物总是从这个形质演变为另一种形质,本体的能量总量是没有变化的。一如易学的十二长生,从长生到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再回到长生,都是生生不息的循环。我们说阳死阴生;说物极必反;是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观察视角,如果从点式思维换成线性思维,会发现:阴阳从未死过,不过是演变幻化成了另一种状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92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