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约字

预计阅读耗时8分钟

作者/西凉剑圣

长期以来,《西游记》一直是中国文艺界最热门的IP之一,诞生了诸多的影视、动画及游戏改编作品,这些作品的水平良莠不齐,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质量差到让观众直呼“辣眼睛”,也让数年前爆红一句“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流传至今。

但其实我们看待改编作品时大可宽容一些,因为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本身就是一次对前人作品的大胆改编。

枯燥的先行者——《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我们知道明代百回本《西游记》的故事,是根据历史上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真实事件改编的,《西游记》并非是最早以西天取经为原型的神魔小说。

最迟在宋代民间就出现了以玄奘为主角的取经故事,这些作品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今天人们所知的仅有一部南宋时期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图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这部书如今只保存下来三卷7段,但从中我们已经能看到一些明代百回本《西游记》的雏形了。

例如书中唐僧去西天取经也是有徒弟保护,途中也经过了火焰山、流沙河、女儿国等“关卡”,还出现了人参果的原型。

不过这本书整体上和《西游记》差别巨大,例如书中取经团队人数多达七人,比明代版的几乎翻了一倍。

其中有孙悟空的前身猴行者,但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沙僧的前身深沙神仅作为小boss出场)

猴行者虽然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但却是以白衣秀才的面貌示人,全身上下没一点猴样。也没有闹过天宫,很多时候法力不够摆平路上遇到的危机,要靠玄奘用法器向毗沙门天王求救。

▲图为《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这样的剧情设计是因为当时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佛教向老百姓传教用的故事,如果所有的危机都靠主人公一行解决的话,就起不到宣扬佛法的作用了。

后世的西游作品很多时候也沿用了这个故事模式,只是因为毗沙门天王不如唐宋时期盛行,求助的对象转化成了观音菩萨和其他神佛。

孙悟空曾经的大家庭——元杂剧《西游记》

到了元代,杂剧盛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有一位剧作家(通常推测为杨景贤)将前代很多和西天取经有关的故事收集整理起来,编订成了六本二十四折的剧本。

▲图为元杂剧《西游记》

这本《西游记》很多设定已经和后来明代百回本非常接近。例如唐僧的身世;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经历;猪八戒也首次登场。

不过这本书的很多设定,如果改编成电视剧,只怕能让全国人民惊掉下巴。

比如,孙悟空在这本书中号称通天大圣,齐天大圣其实是他哥哥。

▲图为双圣庙·通天大圣墓碑

此外他还有另外三个兄弟姐妹,他在自我介绍时说“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祇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当然若是仅仅有几个兄弟姐妹倒也不算啥大事,可元代的孙悟空还有老婆!并且他老婆金鼎国公主是被他强抢来的!

大闹天宫的由头之一便是他为了哄夫人高兴,在偷仙桃的同时,顺便把王母娘娘仙衣都给偷了,还大张旗鼓地搞了个仙衣会。

▲图为孙悟空原配妻子·娇姿

这一套设定就显得很三俗了,与之相对应的,这部元杂剧的台词中,就有非常多上不得台面的低俗段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

失传的《西游记平话》——明初《西游记》

到了明朝之后,各种西游记题材的小说依然十分丰富,不过这些作品大多没有流传下来,因此其中的具体内容无处查阅了。

我们目前所知的是,在明朝初年出现过一本名为《西游记平话》的小说,为了和后世的百回本《西游记》区分,这本书我们下文统称为明初《西游记》。

明初《西游记》目前仅有“玉帝差魏征斩龙”一个章节,因为被永乐大典收录,而保留了下来。整体的故事内容和百回本《西游记》第十回前半部分几乎一模一样,也幸亏明朝没有版权一说,不然这就是“实捶抄袭”了。

▲图为魏征斩龙

但明初《西游记》其他的章节目前就找不到了。不过现在的学者在朝鲜一本同时期的汉语教材《朴通事谚解》中,发现作者在“西游记”一词的注解中,简述了明初版《西游记》的大致内容。

“今按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焰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此所谓刁蹶也。”

▲图为《朴通事谚解》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明初版西游记中出现的妖怪和关卡,在后来的百回本《西游记》中大部分都出现了,只是顺序有很多不同。

联系之前提到的,百回本《西游记》“抄袭”明初《西游记》“泾河龙王事件”的情况,可见百回本《西游记》有不少内容都借鉴了前人。

按现代定义,百回本《西游记》不像是原创小说,更像是同人文合集。

叛逆的创新者——世德堂本《西游记》

以上提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杂剧《西游记》、明初版《西游记》还只是今人所知的《西游记》版本,除了这三本书之外,当时市面上还存在着很多今人不知道的版本。

一直到明朝中后期,一本全新的的西游记横空出世,才改变了这种局面。因为这本西游记目前已知最早的版本是由世德堂出版的,因此今人称为世德堂本《西游记》。

▲图为世德堂本《西游记》

世德堂本《西游记》在延续诸多前辈留下的故事梗概的同时,对整体剧情和人设做了非常颠覆性的改编。

例如世德堂本《西游记》去掉了元杂剧中孙悟空一堆乱七八糟的亲戚和流氓习气,让孙悟空的形象更具游侠风采。

▲图为世德堂本《西游记》

例如元杂剧中,孙悟空强抢公主为妻的戏码直接去掉,类似的桥段被放到了奎木狼身上。孙悟空偷王母衣服,举办仙衣会,也改成了黑熊精偷了唐僧袈裟举办佛衣会。

顺带的原本杂剧中诸多明目张胆,又没有意义的荤段子也被全部砍掉,整体的文风变得“高雅文明”了许多。

也许是为了和元杂剧中的孙悟空形象做出切割,世德堂本《西游记》还把元杂剧中孙悟空惯用的兵器戒刀,换成了金箍棒;取经后的封号也由“大力王菩萨”升级成了“斗战胜佛”。

这种颠覆性的改编,只怕在当时能气得诸多杂剧演员半夜睡不着觉,一想到自己辛苦练刀十多年,突然戏文里就改耍棍了,估计不少演员都想骂一句“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让世德堂本《西游记》作者(通常认为是吴承恩,但学界有争议,故只以作者代称)给全国戏曲工作者“谢罪”。

但不管当时的戏曲演员怎么想,世德堂本《西游记》在民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了超级畅销书。直接让同时期其他多个版本的《西游记》,包括之前的元杂剧全部失传。

因此现代人只知道一个游侠气质的斗战胜佛,不知道有个满口荤段子的大力王菩萨;只知道有个爱念紧箍咒的唐僧,不知道有个遇事不决请毗沙门天王相助的玄奘法师。

但这种“同人逼死原作”的颠覆性改变,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想想现在有多少劣质作品就靠在剧情中加入三俗内容来博眼球。

世德堂本《西游记》凭借自身的文学素质,让市面上其他西游记相继绝迹,“良币驱逐劣币”可能是对这个改编界传奇案例最好的称赞。

百回本西游记

到世德堂本《西游记》出现为止,现在人所说的《西游记》原著已基本成型。不过明代人没有版权意识,因此后来又有很多人在世得堂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例如明朝人盛于斯就曾经发现,他读到的“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一章,和小说整体文风不符,与前后故事也没有关联,怀疑是后人伪作。

▲图为《休庵影语》

后来他和一个出版商朋友周如山讨论时,周如山明确地说之前的西游记只有九十九回,出版商觉得不是整数,又硬加了一回。

说明后来的出版商又对世德堂本西游记做过一些改动,最后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百回本《西游记》。

作者/西凉剑圣

本文文字内容系轩辕春秋文化作者团原创

部分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欢迎读者转发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