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个临潼的媳妇,把家安在了临潼,我就成了半个临潼人!我的家乡在长安,距离临潼并不远,但上大学之前对临潼的印象局限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的介绍,只知道临潼有个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还有座骊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地方。上了大学,谈了个临潼的女朋友,对临潼的了解才逐渐多了起来。我们当年上的师范,毕业的时候原则上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当年的我们太年轻,好多事考虑不周,就这样,我被分配到了长安的终南山下,女友被分配到了临潼的渭河以北。两地直线距离不过百余公里,但当时坐车单趟就得四五个小时,这样,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牛郎织女的生活。还记得我第一次去女友工作的相桥镇去看她,车过渭河的时候,我被惊呆了,长安的河不少,我见过的也很多,却从来没有这么宽,这么长的!问了旁边的人才知道这是渭河。过了渭河,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渭北平原。我们长安的塬多,地无百里平,这么大一望无垠的平原我还是第一次见。听女友说过,她们渭北就是地多,人均二三亩,以农业为主。女友工作的相桥镇,有一家现代化的企业—银桥乳业,当时,镇子上最高的楼就是银桥乳业的办公大楼,使这座小镇透漏出一丝现代化的气息。现在,这家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临潼乃至西安的乳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就这样,长安临潼跑了好几年,女友也升级成了媳妇,每周见一面也逐渐习惯,甚至还感到这种周末夫妻倍加浪漫。悲催的是,每个月的工资,有相当一部分贡献给了长安临潼的交通事业,那几年,攒下的车票,装了满满一抽屉。随着孩子的出生,以前感觉的浪漫变得越来越不方便了。经过妻子长期的努力,终于调到了县城,很快,我们又在临潼买了房子,把家安在了临潼。现在,我还是长安临潼两头跑,但比起以前已经强多了,周五,我不用那么火急火燎的去赶末班车,周日,也不用急匆匆的往回赶了。在临潼住的时间长了,对临潼的了解也愈发深刻了。临潼人说话和长安人稍有差别。比如长安人把“水”叫“匪”,临潼人却把“水”叫“shei”(念四声),长安人把“书”叫“福”,临潼人却把“书”叫“式”。有一回我在相桥和妻子的同事闲聊,相桥是临潼最北边的一个镇,哪里的口音和渭南更为接近,他们好像对我的长安口音很感兴趣,他们先用临潼话读了一句话“一只蜘蛛趴在书上滑的出出出”,然后让我用长安话读出来,我就读成了“一只珠珠趴在福上滑的福福福,”逗的他们哈哈大笑。前两年,我们单位考进来一个临潼马额的小伙,一听他说话,我就倍感亲切。临潼人的一些习惯用语和长安人也有不同。岳母和我们住了十来年了,她的一些习惯用语就很有意思。烧开水叫“搭水”,水开了叫“水煎了”,油热了叫“油焦了”,到外边去叫“到外间去”,吃晚饭叫“喝汤”。刚开始,听到这些对我来说非常稀奇的叫法,感到很奇怪,时间长了,已经见怪不怪了。现在的我,已经习惯了临潼的生活,面对外地来的朋友,也能如数家珍地介绍临潼的景点,临潼的特产。有一回,一个外地的朋友看着街道上的招牌问我:“狗舌头肉夹馍是怎么回事?你们临潼人也太重口味了吧?”其实,才到临潼看到这个招牌我也很纳闷,现在我可以很自然的介绍,那是临潼油槐镇的一种传统小吃,是用打成狗舌头状的烧饼夹腊汁肉,和西安的樊家腊汁肉夹馍比起来,别有一番滋味。这些年,利用节假日,我几乎跑遍了临潼的山山水水,尝遍了临潼的特色小吃,某种程度上,我对临潼比长安还熟悉。铁炉的油馍,斜口的饸饹,零口的甜桃,就连过年走亲戚,我都会买上几箱子西泉的空心挂面。至于石榴,石子馍,我都不知道给我单位的同事捎了多少回了!媳妇说,如果我在长安开个临潼石子馍代销点估计早都发财了。如今的我,依然是临潼长安两头跑。长安,有工作、有母亲;临潼,有妻子、有孩子。有同事戏言,我是“周内陪妈,周末陪媳妇娃”,不管是陪妈还是陪媳妇娃,这都是我现在应尽的责任。长安,是我的故乡,临潼,是我现在的家,我爱长安,也爱临潼,对他们的发展,我欢欣鼓舞;对她们的前途,我充满希望。因为我是长安人,也是半个临潼人!作者/来源:冰蓝海豚内容如有不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72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