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们讲了郑国,郑国建立的不算早。公元前年,姬友(周厉王的少子,周宣王的异母弟,周幽王的叔叔)被封国于首都镐京附近的“鄭地”,并以此为国号,建立郑国。首都为今棫林附近。姬友即是郑国的开国君主,史称“郑桓公”。

而晋国则不同,立国于公元前年,比郑国早年。晋国首位君主为唐叔虞。唐叔虞,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母为王后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

周武王十一年(前),周武王灭亡商朝,建立周朝政权。

周武王十四年(前),周武王去世,叔虞的哥哥周成王继位。周成王继位时年幼,所以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

周成王八年(前),周朝诸侯国唐国(唐国地处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有一百里,即现今绛县、侯马、翼城、曲沃、襄汾一带)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同年十月,周公旦率军平息唐国叛乱,将唐国百姓迁到杜地(今陕西西安),并将周王室子孙迁到唐地。

周成王十年(前),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因此称唐叔虞,为侯爵。

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姬燮(亦称姬燮父)继位。姬燮继位后,因迁居到晋水之傍,故将国号改为“晋”,是为晋侯燮。

晋国自唐叔虞创业以来,一直是周王室的股肱之国,伴随着周王室,稳稳当当地走完了西周年的旅程。

晋穆侯四年(前),晋穆侯迎娶齐国的宗室女子姜氏为夫人,史称齐姜。

晋穆侯七年(前),正在齐姜怀有身孕时,晋穆侯接到周宣王的命令,让他率军随王讨伐条戎,没想到晋军却惨败而归。晋穆侯深以此战为耻,适逢此时齐姜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晋穆侯便为他取名为“仇”,并立其为太子,以示不忘条戎之耻。

晋穆侯十年(前),晋穆侯率军讨伐北戎,与北戎在千亩(今山西安泽北)交战,晋军一战击败北戎,大获全胜。此时齐姜生下第二个儿子,于是晋穆侯便为他起名为“成师”。

对于晋穆侯为两个儿子起的名字,当时的晋国的大夫师服曾预言说:“君王给孩子取的名字,真奇怪啊!太子叫做仇,仇是仇敌的意思。小儿子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号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事物本身却有客观规律。现在嫡子跟次子取的名字正相反,这以后晋国能不出乱子吗?”后来,晋国果然发生长达数十年的内乱。

晋穆侯二十七年(前),晋穆侯去世,其弟殇叔自立为君,史称晋殇叔。太子仇出国逃亡。

晋殇叔四年(前),太子仇率领其同党袭击晋殇叔而自立为君,是为晋文侯。此举埋下了之后晋国连年内乱的伏笔。

晋文侯姬仇在位期间,正值周幽王之乱,周幽王宠幸褒姒,废嫡立庶。周幽王母舅申侯为立其外甥姬宜臼为周天子,联合鄫国引犬戎入侵,杀周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晋文侯十年(前),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平王继位,而此时虢公翰拥立周携王。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经过几次战乱的镐京早已残破不堪,周平王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但王室的力量实在太薄弱,无法独自完成迁都之举。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晋文侯二十一年(前),晋文侯杀了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十一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

晋文侯三十五年(前),晋文侯逝世,儿子晋昭侯即位。

晋昭侯元年(前),晋昭侯把曲沃(今山西闻喜)封给叔叔成师,这就是曲沃桓叔。并由靖侯之庶孙、桓叔的叔祖栾宾辅佐。

曲沃城(今山西闻喜)比晋君的国都翼城(今山西翼城东南)还大,曲沃桓叔有了一个比国都还要大的城邑,这在当时明显违背了君臣礼仪,犯了一个大忌讳。周代规定以周王的国都为标准,大诸侯国的都城不能超过周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诸侯国不超过五分之一,小诸侯国不超过九分之一。对此,晋国大夫师服当时就指出:建立国家应该本大而末小,即君主的力量、地盘应大于臣下,才能够巩固统治地位。但晋昭侯分封桓叔的曲沃比晋国都城翼还大,这就破坏了等级制度,肯定会危害其自身的统治地位。后来的事情果如师服所料。

分封之时,曲沃桓叔(成师,晋穆侯次子,晋文侯仇的弟弟,晋昭侯叔叔)此时已经58岁了,有相当丰富的政治经验,而且“好德”,很得民心,“晋国之众皆附焉”。在其经营下,曲沃成为晋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与都城翼的晋公室展开了长期的夺权斗争。对此,当年大夫师服就预料到“晋之乱其在曲沃矣!末大于本而得民心,不乱何待!”果然,曲沃势力不断地向在翼的晋君大宗发起挑战,包括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外交孤立,培植晋国内部反对晋君的势力,以“捍卫天子威信”为旗号,蚕食晋侯的领导权,企图夺取晋国政权,取而代之。

晋昭侯七年(前),晋国大臣潘父杀了晋昭侯,准备迎接曲沃桓叔入晋都为国君,曲沃桓叔也想趁机夺权。但翼城的人民反对曲沃桓叔,并起兵抗击,曲沃桓叔败退曲沃。晋国人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晋君,即晋孝侯。晋孝侯诛杀了叛党潘父,稳定了局面。史称“曲沃代翼第一战”,曲沃败,翼城胜。

晋孝侯八年(前),73岁的曲沃桓叔在壮志未酬的遗憾心情中死去,他的儿子曲沃庄伯(名鲜)继位。曲沃与翼城的斗争还在继续,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斗争更加惨烈,直至一方轰然倒下。曲沃庄伯秉承父志,继续同晋国展开了连续6年的激烈斗争。

晋孝侯十五年(前),曲沃庄伯派人到翼城把晋孝侯暗杀了。晋国人在荀国等诸侯的援助下进行反击,曲沃庄伯退回曲沃。晋国人拥立了晋孝侯的儿子晋鄂侯。此后,双方又进行了连续多年的争斗,双方力量对比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史称“曲沃代翼第二战”,曲沃败,翼城胜。

晋鄂侯七年(前)春,曲沃庄伯贿赂周王室,联合郑国、邢国,趁机攻打翼城。周桓王也派周大夫尹氏和剐氏出兵相助,为曲沃军壮胆。鄂侯郄战败,逃奔随邑(今山西介休市东南)。但后来曲沃庄伯又背叛了周桓王,于是周桓王反过来支持翼都晋鄂侯(《左传》说,前,嘉父迎郄[qiè]于随,并把他接到鄂地今山西乡宁居住,因此晋国人称他为鄂侯,无谥号,下落亦不明;《史记》认为,郄死于前年),这年秋天,派虢公带兵讨伐曲沃庄伯,庄伯再次失败,返回曲沃。桓王立鄂侯之子光为君,是为晋哀侯。这次的胜利并没有为晋国君主带来实际的效果,曲沃却在此役中大大摧残了晋君的势力。史称“曲沃代翼第三战”,曲沃败,翼城胜。

晋哀侯二年(前),曲沃庄伯心怀忧愤而死,其子称继立,是为曲沃武公。

晋哀侯八年(前),晋哀侯侵其西南面的陉廷(今山西曲沃)之田。

晋哀侯九年(前),陉廷与曲沃武公联合伐晋,这次是翼都与曲沃的一次决战。栾成(晋国大将)随哀侯征战被俘,曲沃武公劝栾成投降,并许封上卿,执晋国之政。栾成不仅不降,反而讲了一个人至死都要忠于他的民族和他的国家,而不能以私利废其做人之道的话,遂后而死。后小子侯嘉其忠义,为之举行葬礼,在今翼城南梁村掘墓时得一汪清泉,遂冠名滦水。

最终,曲沃武公大获全胜,逐晋哀侯于汾隰[xí](今山西襄汾曲沃之间)。夜间,晋哀侯所乘车的骖[cān]马被树木挂住,曲沃武公俘虏晋哀侯。武公派韩万(曲沃桓叔之子,曲沃庄伯的弟弟,曲沃武公的叔叔,韩国的祖先)杀了晋哀侯,栾共叔(晋国大将)要以死殉君,于是武公对栾共叔(栾宾之子)说:“如果你能不以死殉君,我会带你去见周王,任命你为上卿,主持晋国国事”。栾共子拒绝,“我听说人要一如既往的侍奉君父。只要他们需要,我就会献出生命。这是做人的道义,我如果为个人利益抛弃做人道义,你有什么脸面去教育臣下?如果我心怀二心,你又怎么能重用我这样的人呢?”,最终力战而死。

曲沃武公虽然杀了哀侯,但是晋国人并不拥戴他,而是立了晋哀侯之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史称“曲沃代翼第四战”,曲沃败,翼城胜。(看起来好像曲沃胜利了,但是武公最终并没有得到晋国大宗的认可,所以称之为败)此时曲沃越来越强大,在晋国影响力也大大加强,晋君的号令已经没有什么效力了。

晋小子侯四年(前),小子侯被曲沃武公骗到曲沃杀死(具体过程不详)。周桓王看不过眼,便派虢仲率兵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逃回曲沃,周桓王立晋哀侯之弟姬缗为晋侯,是为晋侯缗[mín]。史称“曲沃代翼第五战”,曲沃败,翼城胜。此战后,曲沃已经要走向胜利了,不料周天子从中作梗。可见当时周天子还有一些号召力的,礼崩乐坏还不到登峰造极。

晋侯缗二十八年(前),曲沃武公攻打晋侯缗,一举将晋灭亡。为了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曲沃武公把晋国的宝贝全部用来贿赂周釐王,于是周釐王任命了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居诸侯之列,故曲沃武公又曰晋武公。自曲沃桓叔封曲沃,曲沃桓叔姬成师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史称“曲沃代翼第六战”,曲沃胜,翼城败。(曲沃经过六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曲沃武公(晋武公)仍以晋国国都翼为都,以“晋国”为国号,只是把曲沃武公改称为晋武公。算下来,从曲沃桓叔初封曲沃,至武公灭晋,并代晋为诸侯,前后经过祖孙三代,长达67年,成师后辈最终大败太子仇的后辈,小宗战胜了大宗,夺取了晋国的统治权。时间不可谓不长,斗争不可谓不曲折残酷。

自桓叔封曲沃至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与晋对峙达67年,共杀五个晋君(昭侯、孝侯、哀侯、小子侯、晋侯缗)、驱逐一个晋君(鄂侯),斗争涉及到了周边八个诸侯国以及周王朝,曲沃最后终归代翼。

曲沃代翼,是春秋时代绵延时间最长、弑君最频繁的诸侯国公族内部为争夺权位而进行的流血斗争。结果是曲沃系淘汰翼都系,小宗灭掉大宗,这是对周代分封制度的巨大讽刺,更令周礼无法接受的是周王室接受了,也算是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开幕式吧!从此,晋国大宗,也就是晋文侯(太子仇)一脉子孙自此基本成为历史的尘埃;曲沃系子孙,也就是曲沃桓叔(成师)的子孙(史称桓庄之族)居庙堂之高。

新兴的晋国充满活力,在晋武公及其子晋献公在位时期,晋国近乎疯狂的横扫太行山以西,领土面积急剧扩大,国力迅速膨胀。晋国逐渐强大起来,后又连续吞并周边16国,开疆拓土,为以后文公称霸、襄公接霸、乃至悼公复霸以及晋国延续年的霸主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桓、庄后裔众多,虽与献公同族,但逼胁君位,献公深为忧虑。晋献公(武公之子)敏感的意识到桓庄之族势大,严重威胁着大宗的统治,唯恐自己成为又一个晋文侯(太子仇)。晋献公于是与大司空士蒍谋划。前年,士蒍唆使群公子尽杀游氏全族,又受命建都城聚(即今绛县南城车厢城),集桓、庄群公子居之。同年冬,献公发兵围群公子,兵刃车厢城,桓、庄之族多被杀,残存者逃往虢国。除开极少数如郤氏、栾氏、韩氏等以外,其余公族永远消失了……

自那以后,晋国的公族便不再是直接左右晋国朝堂的政治集团。更为严重的是,不任公族竟成为晋国所特有的政治制度。之后的骊姬之乱,也只不过是将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而已,“不续群公子”已成国策,到晋文公(重耳)称霸中原时,作三军六卿,晋国六卿却开始如同一把双刃剑,一边保卫着晋国霸业,一边还在蚕食着晋侯的君权,直至三家分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