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无意逐繁华,
只入寻常百姓家。
春尽未忘风雅在,
端阳时节也开花。(宋·王安石)
——题记
农历五月旧称"榴月",可想而知,榴花之盛。当五月榴花朵朵开,树树火焰时,那是唐·杜牧的"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玉环。"那是宋·赵蕃的"山青指间红何样,说是石榴花欲燃。"那是唐·白居易的"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你看诗人们咏石榴花,多着眼于丹朱欲滴,深红欲燃。一树犹如此,若是一片,一山,一乡镇,一城,那该是何等壮观,何等艳丽!
五月里,那阵阵抚过麦穗,亲过花卉,带着青草味,夹带艾香的风,携着入梅的雨点,在园林里淅淅沥沥,在花丛中滴滴嗒嗒。
在雨点的轻淋下,绽放在石榴树上,芳蕤的一个个小喇叭,又像披着红艳艳的婚纱的,梨花带雨样的,满脸羞红的新娘。若是在晴朗的日子,在月夜灼辉弄丹火,在日昼含露艳明霞,这就是盛开的石榴花。
石榴花迥别于桃李等花,榴花肉质,花萼钟形,如红玉雕成,似蜡烛琢就。桃李花遇雨,烂作尘泥,惹得诗人伤感。而榴花即使遇雨淋,风揉,落红满地,她还完好如初,拾起来,吹一吹,弹一弹,洗一洗,依然秾丽照人,并无多少感伤的情绪。
大多美好的事物都有美丽的传说,石榴的传说更美。
北欧神话中美与爱之神"芙蕾雅"嫁给了不解风情的奥都尔。但奥都尔天性自由奔放,喜欢旅游和冒险。尽管这样,芙蕾雅还是非常爱奥都尔。有一次,奥都尔丢下芙蕾雅独自出门,一去好久都没有回家。
为此,芙蕾雅整天以泪洗面,思念丈夫。她流下的眼泪滴到土里的,就变成金子,滴到海里的,就变成了琥珀。
最后,芙蕾雅在南方一棵安石榴树下,痛哭了好久,也许心有灵犀吧?终于找到了奥都尔。树上的石榴花被泪水感化,变得热情似火,艳丽夺目。从此安石榴就象征着忠贞爱情的硕果之花,北欧至今还保留着习俗,新娘要戴上安石榴花。
然而中国关于石榴的神话传说比这更早,更为神奇。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有一块红宝石,失落在骊山脚下。有只守护宝石的金翅鸟,被冻得如一块冰,正好被安石国出猎的王子,用心救活了它。
金翅鸟为了感谢王子的救命之恩,从万里之外衔来一块宝石,作为答谢之物,藏在王子的花园,那宝石吸收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幻化成一棵树茂、果大、花红、叶绿的石榴树,这种树在安石国深受国民喜爱,得到广泛栽种。
直到西汉年间,张骞出使安石国〈今日的阿富汗、伊朗),回国时,获赠这颗种子,于是长安也成了安石榴的家。从此石榴花就象征着人类大爱,美好,吉祥之花,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成了十大名花之一,有好几个城市都把它作为市花呢。
最初张骞带回石榴,是冲着果实的。就像他带回藩茄,胡椒等东西一样。石榴籽多,粒粒如珠似玉,非常满足国人多子的祈愿,于是这种含有小资情趣不太实用的果实,却得到了广泛种植,迅速被中国文化接纳并吸收。
在对待石榴的问题上,可以看出国人骨子里的诗性和风雅。比如很多人拿大而讲究的花盆,栽培,侍弄着看石榴,它是多瓣或复瓣的花,花开得浓稠,热烈,是灌木,一树火焰,不结果。诗人说是把蜜蜂吓跑了,不敢来做媒传粉了。
他们这是为了浪漫生活,为生活增添诗意,增添色彩,简而言之,为了好看!这些都说明石榴已深入了人们的生活。
不是吗?比如"石榴裙""拜倒在石榴裙之下",就是例子。
关于"石榴裙"叫法的来历有二:一种说来自民间,二种说来自宫廷。
先说来自民间吧。唐·无名氏"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干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可见当年的石榴裙是以石榴花汁为染料染成的,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惊艳,我们可以想象。
以上说明石榴裙的叫法是来自颜色,另一种"石榴裙"的叫法直接取自象形。
仔细看榴花,花萼钟形,如红玉雕成,线条柔婉,曲线玲珑,岂不正似一袭红色长裙?裁缝象形仿制,缝出一件,染以石榴红,遂传至五湖四海,名为"石榴裙"一一真可惜这位设计师,姓名不传,当时又无人给他颁发大奖。
再说来自宫廷,以及"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历吧!
唐代的杨贵妃,大家不认识,但肯定知道。除了因特别喜欢吃荔枝以至于唐玄宗下令一句活,底下人为此,从千里迢迢产荔枝的地方运过来,跑累死了人,也跑死了马。除了这个,她也非常喜爱石榴花,喜欢穿"石榴裙"。
为了杨贵妃开心,当时的天子当然会满足她的要求,在王母祠,华清祠,西秀岭等地命人种了许多石榴。下足了血本,那肯定成果喜人。
每当石榴花盛开的时候,那个场景就特别美,天子也很有兴致地与杨贵妃对酒当歌。杨贵妃喝酒后的醉态让天子非常迷恋,所以经常在这片美丽的石榴林中设宴歌舞。
有一次,邀请了官员大臣们一起庆祝观赏,但是这些臣子们不喜欢这个妲己样的杨贵妃,所以既不尊重她,也不正眼看她,更不拜她。
但是这位宠爱杨贵妃的天子很不高兴了,他心想,朕的爱妃这么美丽,这么善解人意,你们居然不尊重她。唐玄宗就很不满意他这些臣子的态度。
于是就命令这些臣子们,所有的官员见到杨贵妃必须都行跪拜之礼。否则就是抗旨,一律严惩!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臣子们就算再不愿意,看到穿着石榴裙的杨贵妃走来,都不得不行跪拜之礼了。
这就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这句熟悉的俗语,当然,现在石榴裙指红裙子,也借指女人。
"五月榴花照眼明",把花事渐了的小院子,住宅小区,乡下塆村,照得热闹起来,把朴素的生活燃烧出诗意来,当然我们有时忙于烟火去了,而被忽略。
尽管大多数人离开了乡村,我们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坚硬之上,以中国人的传统方式,种石榴树,赏石榴花,裁石榴裙,染石榴衣,品石榴果……
这正像王安石在《咏石榴》中所云:
今朝五月正清和,榴花诗句入禅那。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本文作者朱兴安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朱兴安,黄陂区蔡店中学退休教师,六十有五。为吾不得老年痴呆症,经常舞文弄墨,写点新诗,写点文章,向区内的文艺杂志投投稿,除自我欣赏外,也想愉悦一下别人。近年写了一些关于蔡店乡土风情系列,比如《蔡店的米酒》《蔡店的肉糕》《蔡店的糍粑》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