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的地方依旧不少,但行动力却是大不如前。不仅仅是时间越发珍贵,远行的意念也跟着被削弱。从前出门刷遍每个景点的“斗志”,早已化为一腔佛系淡然的情怀。在陌生的城市散步,摁几下快门,与街巷中的美味偶遇,便成了我旅行的向往。相比寒暑假与各种假期时的人潮鼎沸,十一月的西安并非旅游旺季。好在古城的风韵在我眼里,并不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有所不同。长风越岭而来,千百年的树木与城墙在城中交错,亦为古城披上了斑斓的秋衣。这个季节而来,得了一份清闲自在,秋景正好,如此怡人。浮生三日,漫步城中,喜悦这以古为名的城。

即使是西安的旅游淡季,周末的人流也绝不算少,想拥有宁静,就要寻找相对冷门的去处。好在古城底蕴深厚,景致优雅且少人的地方也不在少数。今日还不与石头会和,所以决定一人在城中逛逛。起了个早出门,今日下起了小雨,秋风裹着细细的雨丝,秋寒的气息才浓烈起来。从住处乘地铁向城东南方向去,3号线经过大雁塔站,再两站便是青龙寺站。出了地铁站,眼前是一片破败景象,旧民居混着拆迁的废墟,令我怀疑自己是否找错了地方。顺着地图穿过一段斜坡上的民居,便是青龙寺不起眼的侧门。

青龙寺,地处古城东南方的乐游原,乃佛教八大宗派之一密宗祖庭,唐朝佛教真言宗祖庭。《妖猫传》中,空海所在的青龙寺便是此处,只不过相比极盛时期,规模已缩减至六、七分之一。北宋时期,寺院废毁,古老的建筑荡然无存,长埋于地下。如今看到的建筑,皆是之后复原的。虽是复原品,但楼宇高大,气势雄浑,不失盛唐气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的诗句道出了乐游原的晚景。即使未过正午下着小雨,我却在脑海中浮现出若隐若现的秦岭山脉,向往出一座金黄的青龙寺。

寺旁有一座樱园,千余株樱花树植于园内,每年三、四月间,樱花盛开,人声鼎沸,青龙寺便成了古城中的赏樱名所。秋雨之中,自然没有花朵的存在。红叶,黄叶,绿叶,在风中轻摆,禁不住吹动,便飘然坠落在草地与青石之间。空气如诗一般的清雅,空无一人的院落里,只有我在陪伴她们。

出了樱园,往旁侧的寺庙去。虽是新建的建筑,但庭院内栽满了树木,群树环绕之下,显得古朴清幽,青龙雕刻随处可见,名副其实。因为无人,鸟鸣声声可闻,颇有不出世的高深神秘。空海到大唐后,在青龙寺受学于惠果。空海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青龙寺因此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自从青龙寺回归佛教管理,寺内的宗教活动也得以恢复。寺内三两僧人,都埋头于自己手中的活计,不多理会游人的往来。游人与僧人,彼此尊重,互不相扰。

国人信佛教者众多,会到庙里的树上绑上红丝带、红布条,祈求菩萨保佑家人平安。庭院内树木成林,眼到之处,都挂满了红色的祈福丝带,可见青龙寺的香火旺盛。雨水打湿了木叶,浸润了红丝带,一道道愿望也会被自然感知。我虽不信佛,但对于信仰、祈福,充满了尊重与敬畏,愿心诚者事竟成。

四处闲逛,感叹古青龙寺若是还在,该是何等的雄壮华美。而如今只剩下些许建筑供人怀古。寺内还有一处牡丹园,地处高地,当花季来临,也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胜景。秋雨没有停歇的意味,我独自在小道上行走,看落了满地的黄叶。不知梦回大唐,空海法师是否曾有过同样的徘徊。

石头出差的地点在临潼附近,约好隔天在临潼与石头他会面。感叹时光消逝,距离上次相见又已过去一年,好在见面还是熟悉的感觉,闲聊起来没有距离与陌生感。临潼最著名的莫过于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也是大部分游客来临潼的目的。不过从儿时起就见过太多关于兵马俑的影像,反而失去了特意前往的意愿。况且适逢周末,游客还是少不了的,石头早年已去过兵马俑,所以会和前我们便商量不去兵马俑,转而就近游览华清宫。

华清宫有骊山和山下的园区两部分。骊山属于秦岭的支脉,由东西绣岭组成,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此乃“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骊山也是临潼的赏秋名所,这次前来适逢骊山周侧的草木渐黄,山间翠秀之中盘织着红黄颜色的植被,美如锦绣,甚为好看。

骊山自然景观秀丽,山上文物胜迹众多,遍布着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等众多著名景点。购买华清宫景区门票后,就可以通玩山上和山下。游览骊山的方式也是多样,全凭游览者的个人喜好与体力决定,我与石头时间有限,决定先坐缆车到半山腰再继续游览。

从缆车出来,首先去到的是老母殿。关于骊山的由来,最具有神话色彩的莫过于骊山老母补天的故事。传说中远古时代,天际崩塌,人间遭难。女娲氏看尽人间疾苦,于是天神骊山老母带着两个女儿下到凡间,炼石补天。小女儿化成一匹飞天神马,载着母亲与姐姐飞天入地,最终补好了天上空缺。一条黑色巨龙趁机从被天砸坏的地底钻了出来,用滔天洪水将大地淹没。三位女神又转头制服恶龙,之后开始炼石补地。等到地面也补好,小女儿由于疲劳过度,还未变回本尊就卧在地上休息。等她一觉醒来,看到四周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就决定留在这里。她变成了一座大山,样子就像一匹巨马卧在人间,这就是传说中骊山的由来。后人为了纪念女神的功绩,于是在西绣岭第二峰上修筑了老母宫。每年农历6月13日,四方百姓都会汇集起来,夜宿骊山,祭祀老母。

老母宫由商朝时期的女娲祠衍化而来。在唐代始建为道观,明朝时期曾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缮,清顺治帝在位时也曾增修。山门内还保存着明万历年间所铸的铁锅、铁缸各一口。整座建筑有三进庭院,依次为山门,三霄殿和老母殿,配以东西厢房,殿后廊房。老母殿殿基隆起,殿宇全木古建,四周环以汉白玉石护栏,飞檐彩拱,金色屋面,庄严肃穆,气势恢弘。

老母宫周围时常会有庙会,每逢庙会,山上山下,游客四方云集,炮竹之声隆隆,各种民间戏曲表演应有尽有。这种古老的民间庙会,是华族文化源远流长传承下来的,也是非常宝贵的民俗文化。每逢农历6月15,相传是骊山老母的生日,适宜定婚嫁。女媒节便是几千年来流传在临潼地区的原始风俗。大会时,四方祈子求福者,约定俗成,不远千里而来求神问卜、还愿献礼。现在已演化成各种心愿都能向女神祈求,据说非常灵验,有求必应。

出了老母殿继续往上,路过中途的休息区,这里可以选择骑马上山,这样比较节省时间和脚力。马道比较狭窄陡峭,刚上马的时候还颇为担心。不过马儿一天跑好几趟山路,而且非常听养马人的话,走起来稳当的很。养马人牵了一会马,便到后面拉着马尾借力上山,一拉马尾,马儿便乖乖停下。大约十来分钟就跑到了山顶,与后来下山的路程相比,骑马确实快了不少。

爬上烽火台顶,美景一览无遗。望着远山,仿佛可以看见当年诸侯风尘仆仆翻山越岭前来救驾的身影,也似乎听见了犬戎战号吹响的嘹亮声音,闻见了西周灭亡的屈辱场面。

烽火台出来就是下山的路了,上山节省了大半时间,下山自然就不急了,我跟石头边拍边走,时不时歇歇脚,看着气喘吁吁奋力向上爬的游客,看来骑马上山是个明智的决定。北方秋季的山,不如春夏的景致好。不过骊山依然苍翠,色彩斑斓,配合着山中若隐若现的古建筑群,颇有诗情画意。天气好时,极目望去,可以望见数百里远近。

如我们偏爱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便根据景区导览图,选择了游人相对较少的东绣岭下山。一路下山,沿途亭台楼阁不胜枚举。还有不少有意思的景物。途经一处深5米、高2米、宽3米的洞穴,相传是印度佛教达摩的弟子镇山王在此凿洞苦修,人称达摩洞。从石瓮水潭处攀援西行,有一道东绣岭通往西绣岭的险路。游人到此,需要手足并用,盘旋而上,如同鸡上架一般艰难。

从山上下来,看着地图标明了有一处湖泊。还在纳闷,山上怎么会有湖水,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半山腰,透过一道绿树形成的拱门,可以看到一片碧绿的湖水,名曰上善湖。上善湖是一个依山势而建的人工湖,地处半山宽阔之处,湖名来源于老子《道德经》,取上善若水之意,体现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有骊山圣境的美誉。骊山乃道家之地,“上善”二字也是极为贴合。

上善湖规模不大,呈月牙状,内侧依山,外沿建有廊桥供游人通行,再往外便是陡峻的山坡了。虽比不上那些大江大湖的气势壮阔,但景致却十分精妙。湖中种有睡莲,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将环绕周围的七彩山林映照出来,透过湖水可以看到游鱼在其中。在湖边行走让人悠悠然,顿觉精神气爽。秋季,也是上善湖最美丽祥和的时候吧。

半山腰还有一座名为明圣宫的道馆,始建于年,是台湾道教徒为报答映登仙祖保佑之恩,捐款修建的。

华清宫曾是李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爱情的发生地,白居易创作的名作《长恨歌》,“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便是有感于两人的爱情故事而发。骊山上也修建着一座七夕桥,纪念传奇的爱情。继续下山,便可与七夕桥相逢。桥梁虽不大,但寓意深远,用古人的爱情来指引现今的爱恋,让旅人们在实景中,感受牛郎与织女的鹊桥之约。

沿着东绣岭一路走到山下,便是华清宫园区,见证了李杨10年爱情故事的地方。梦回大唐,唐玄宗与杨贵妃,这一对在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爱侣,在华清宫度过了长达10年的岁月。这座巍峨而精巧的皇家园林,因骊山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而颇受各朝帝皇的垂爱,也因此藏匿着诉不尽的宫廷秘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钟意此处,在此建有离宫别苑,规模在唐朝达到巅峰。华清宫内集中着唐御汤遗址博物馆、九龙湖与芙蓉湖、唐梨园遗址博物馆文化区,以及飞霜殿、万寿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是探寻唐朝风韵的绝好去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