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个实词中的“走”“复”“幸”三字及次常用字“取”。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第1段)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覆压( )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骊山北构( )而西折,直走(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 )回( ),檐牙高啄;各抱( )地势,钩心( )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 )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第2段)①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 )惊(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 )不知其所之( )也。一肌一容,尽态( )极妍( ),缦立( )远视,而望幸( )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 )掠其人,倚叠(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第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 )之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 )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 )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
(第4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 )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理解性默写
①文章开篇运用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②文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④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⑤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文章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⑧文中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文中从最普遍的民心和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人,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抨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文章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质问秦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秦始皇喜爱繁华奢侈,连梁柱上突出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用假设指出六国、秦国不灭国亡族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
(1)《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年全国卷Ⅲ)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年全国卷Ⅱ)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全国卷Ⅰ)
二、重点梳理
1.个实词积累、识记
(1)走
(2)复
()幸
2.古今异义词
.多义实词
4.词类活用
5.特殊句式
6.互文修辞
请在右边一栏写出对左栏句子的正确理解。
7.文化常识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妃”指________,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和“嫱”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是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的________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人”即“民”,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民”为“人”。
所谓避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避讳分两类: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________又叫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祖名。
(4)鼎:青铜器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上升为礼器,成为______________的象征。
三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注]!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 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侍郎”是汉代的官名,地位次于尚书。“进士”指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
D.“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贤良方正科考试。
C.杜牧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5.结合文中内容,说说杜牧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下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
阿房宫赋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个实词中的“走”“复”“幸”三字及次常用字“取”。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二、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第1段)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覆压( )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骊山北构( )而西折,直走( )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 )回( ),檐牙高啄;各抱( )地势,钩心( )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 )何虹?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答案 ①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②光秃。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③覆盖 ④遮蔽 ⑤架房建屋 ⑥通达 ⑦萦绕 ⑧曲折 ⑨随 ⑩指各种建筑物都与中心区相连 ?指屋角相对,好像兵戈相斗 ?雨后转晴 ?分辨不清
(第2段)①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 )惊(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 )不知其所之( )也。一肌一容,尽态( )极妍( ),缦立( )远视,而望幸( )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 )掠其人,倚叠( )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答案 ①忽然 ②震响 ③远得踪迹全无 ④去 ⑤姿态美好 ⑥美丽 ⑦久立 ⑧皇帝到某处 ⑨抢劫,掠夺 ⑩堆叠
(第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 )之粟粒;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 )之城郭;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 )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
答案 ①繁华奢侈 ②谷仓 ③长短、高低不一 ④九州 ⑤声音杂乱 ⑥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⑦骄横顽固 ⑧攻占 ⑨可惜
(第4段)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 )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 )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 )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案 ①灭族 ②假使 ③依次传递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案 ①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吟唱弹奏,成为秦国的宫人。(得分点:辇,“辞楼下殿”“朝歌夜弦”互文的翻译)
②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得分点:鼎、玉、金、珠、逦迤)
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却使后代人为他们哀叹;如果后代人为他们哀叹却不以他们为鉴,那么又要让后人来哀叹他们了。(得分点:自哀、鉴)
5.理解性默写
①文章开篇运用夸张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宏伟气势。
②文中写楼阁依地势而建,互相钩连、互相环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置身其中会迷失方向,突出了这个庞大的建筑群的错综复杂。
④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中楼阁的密集程度。
⑤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走廊像腰、屋檐像鸟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文章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
⑧文中用互文的手法写六国宝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文中从最普遍的民心和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人,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抨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文章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质问秦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秦始皇喜爱繁华奢侈,连梁柱上突出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用假设指出六国、秦国不灭国亡族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答案 ①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②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③高低冥迷 不知西东 ④五步一楼 十步一阁 ⑤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⑥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⑦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⑧燕赵之收藏 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 ⑨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 人亦念其家 ⑩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高考考过的背诵名句
(1)《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_”。(年全国卷Ⅲ)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年全国卷Ⅱ)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全国卷Ⅰ)
答案 (1)多于机上之工女 多于市人之言语 (2)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二、重点梳理
1.个实词积累、识记
(1)走
答案 ①通达 ②跑,疾行 ③奔向,趋向 ④行走
(2)复
答案 ①双层的,夹层的 ②又,再 ③回答,回复 ④禀报,告诉 ⑤恢复 ⑥弥补,补救⑦回来
()幸
答案 ①皇帝到某处 ②宠幸,宠爱 ③幸亏,幸而 ④希望 ⑤有幸,幸运⑥侥幸
2.古今异义词
答案 ①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②天气 ③金玉珍宝等物 ④可惜
.多义实词
答案 ①夺取 ②提取 ③掠取 ④攻下、夺取 ⑤采取 ⑥同“娶”,娶妻 ⑦表动态,犹“着”
4.词类活用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云,出现云/龙,出现龙 ②名词作动词,出现虹 ③名词作动词,歌,吟唱/弦,弹奏 ④名词作动词,鼎,把宝鼎看作……/玉,把美玉看作……/金,把黄金看作……/珠,把珍珠看作…… ⑤名词作动词,变为焦土 ⑥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⑦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珍宝等物 ⑧数词作动词,统一 ⑨意动用法,以……为鉴
5.特殊句式
答案 被动句 举:被攻占
6.互文修辞
请在右边一栏写出对左栏句子的正确理解。
答案 ①烟雾缭绕 ②栏杆纵横 ③早晚吟唱弹奏 ④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 ⑤每走五步或十步,就有一楼阁(楼阁很多,到处都是) ⑥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玉珍宝等物
解释①~⑥句都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形式为: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说的是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它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
理解这类句子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7.文化常识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妃”指________,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和“嫱”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是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的________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人”即“民”,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民”为“人”。
所谓避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避讳分两类: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________又叫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祖名。
(4)鼎:青铜器最重要的器种之一,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上升为礼器,成为______________的象征。
答案 (1)皇帝的妾 (2)重量 ()国讳 家讳 国讳 家讳 (4)国家政权
三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注]!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扺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后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节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 薄施尘露:效微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B.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C.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D.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答案 B
解析 原文标点: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侍郎”是汉代的官名,地位次于尚书。“进士”指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
D.“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答案 D
解析 “迁”一般指升官,“左迁”为贬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当初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东都。
B.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一起推荐了他,让他参加了贤良方正科考试。
C.杜牧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杜牧因其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和杜甫的风格相似,被后人称为“小杜”。
答案 B
解析 “一起推荐了他”错。应是吴武陵向崔郾推荐了杜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节,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识者以拟杜甫,故呼“大杜”“小杜”以别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学生们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小节,然而我尊敬地按照您的指教,不敢再改了。(得分点:疏旷、细节、易)
(2)认识他的人都把他和杜甫相比,所以称“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得分点:以、拟、别)
5.结合文中内容,说说杜牧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杜牧是个有才华的人,从“其人,王佐才也”“郾大加赏”可以看出;是个“刚直有奇节”的人,从“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可以看出;是个豪迈的人,从“语率惊人”可以看出。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是京兆人,善于写文章。开始时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流落到了东都。当时主司侍郎是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崔郾推荐说:“您因为德高望重,替明君选才,我怎敢不尽力(为您)做点贡献啊!前几日偶尔见到十几个文士,一边扬起眉毛微笑,一边拍掌称快,共同阅读一卷文章,我看后,原来是进士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吴武陵)趁机拿出文章朗诵起来,崔郾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您给他第一名!”崔郾说:“已经有别人了。”(吴武陵)说:“不行,就给第五名。还不行的话,就把赋还给我!”言辞激动,面容严肃。崔郾说:“学生们都说杜牧行为自由,不拘小节,然而我尊敬地按照您的指教,不敢再改了。”后来又把杜牧举荐到贤良方正科参加考试。沈传师上表请求让杜牧担任江西团练府巡官,又担任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杜牧升迁为侍御史,逐步升到左补阙,又历任黄、池、睦三州刺史,后来调任中书舍人。杜牧刚直有奇节,敢议论国家大事,指陈利弊特别中肯。死时五十岁,死前为自己撰写墓志铭,还焚烧了所写的许多文章。他诗情豪迈,语言率直惊人。认识他的人都把他和杜甫相比,所以称“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