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可能没有哪一个县会像蓝田县这样,带给你如此分裂而多元的印象。
很多人都去过白鹿原影视基地,那里的“蓝田”高塬深沟,一派北国的浑厚大气。
也有许多人去过汤峪温泉,与秦岭相依的“蓝田”山也峻秀,水也温柔。
还有一些人慕名游过华胥“杏花谷”,这里的“蓝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简直就像到了陕北的黄土高坡!
阴霾天气下的杏花谷还有一些人沿着灞河河谷到过蓝田县城,初极狭,而一到县城,突然间就掉进了一个群山包围的大盆地,富饶丰足。
地形上差异这么大,简直让人不敢相信,大家去的竟是同一个蓝田。
蓝田是西安的第二大县,面积达平方公里,仅次于周至。位于西安的东部,因为毗邻商洛、华州、洛南等地,自古就是西安通往湖北等东南部省份的必经之地,所以,又有“秦楚大道”之称,历史上有名的“商於古道”就是从蓝田进入秦岭,穿过商洛,直抵湖北、河南。
关于蓝田,关键词当然很多。
如“蓝田猿人”,距今约多万年,是陕西发现最早的直立人。
如“蓝田玉”,“蓝田日暖玉生烟”,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如“勺勺客”,蓝田位列中国“三大厨师之乡”,陕西有名的“官府菜”就是在蓝田籍名厨李芹溪的带领下挖掘出来,形成代表陕西高端餐饮的一道菜系的。
不过,最让黄小黄感兴趣的是这里的地形地貌。
我们去的很多自然类景点,其实欣赏的就是当地特色的地貌。而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形成,其实很大部分也是由当地的地理条件决定的。所以,黄小黄越来越觉得,要想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看的就是它所处的地理空间和地形地貌。
而蓝田,正是一个在地形上很有特点的地方。
中国整体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蓝田却恰好是相反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南部是秦岭高山区,一边连着长安区,一边连着商洛和渭南。蓝田境内最高峰海拔为米。
西部是白鹿原,原又叫“塬”,是一种台状黄土高地,四边陡峭,顶部平坦。白鹿原面积约平方公里,涉及长安区、灞桥区、蓝田三个区县,其中蓝田约占了三分之二。
白鹿原上的孟村镇中部是蓝田宽谷盆地和灞河川道,这里是蓝田的“白菜心”,人烟最为稠密,经济最繁荣,县城也位于这里。
北部是骊山黄土丘陵区,支离破碎的黄土丘陵一直从骊山延伸到洪庆山一带,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
黄土丘陵整个蓝田县既有河谷冲击阶地,也有黄土台塬、黄土丘陵,还有秦岭山地,使得它带给人们的印象对比鲜明,三分像陕北,七分像江南,十分有趣。
不同的地形赋予了蓝田不同的魅力。
在河谷区和黄土区,因为生存条件比较优越,适合农业耕种,因此历史悠久,文明发达。
蓝田应该是中国最早有人类生活的地方之一,沿着灞河,在两边的河谷台地上有许多古人类的遗迹。
在秦岭流峪口附近的公王岭村,有蓝田猿人遗址。之前一直以为蓝田猿人可能是陕西人的“老祖宗”,后来才知道,蓝田人和北京人一样,是直立人,跟我们现代人可能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尽管如此,他们的存在也曾是地球历史的一部分,时间的悠远想想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灞河中游的华胥镇,有一座华胥陵,华胥才真是中国人的“老祖母”,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黄帝的祖先。只不过黄帝已经够早的了,华胥更是久远到让人遗忘了。华胥陵作为一个文化遗迹,十分冷门,少有人知。
既然伏羲、女娲是华胥的儿女,在这附近也就少不了他们的痕迹了。在骊山九龙顶上,有一座“人祖庙”,传说古时发生洪灾,伏羲女娲就曾在那里避难,并绵延了人类香火。
到了帝国时代,蓝田长期是京城长安的京兆之地,又横在沟通东南的要道上,所以军事战略地位很重要,是扼守长安的一道关隘。当年,刘邦进攻咸阳时,就是从武关,经蓝田,到霸上,打了秦王一个措手不及。
蓝田县城西汉时,今天的蓝田县城一带就设置了峣柳城,三国时魏在此设青泥军,北周时将青泥军改名青泥关,不久改名蓝关,关和军都是军事单位。蓝田县政府现在的驻地蓝关街道由此得名。
尽管历史悠久,蓝田县内的文化型景点却不多,没有哪个皇帝或者有名的人物葬在这里,最有名的历史遗迹似乎是东汉才女蔡文姬墓。
和黄土区比起来,秦岭山区就精彩多了。
秦岭七十二峪里,蓝田有几个峪很有名气,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兼具。
蓝峪:通往蓝关古道上的蓝桥镇,因为峪口有悟真寺,又叫“悟真峪”。蓝田最有名的美景都集中在这个峪口,既有隋唐名刹、净土宗祖庭“悟真寺”,又有“中国第一敦煌”水陆庵。蓝关古道、玉山、王顺山等风景区,自古脍炙人口。
悟真寺辋峪:王维隐居的辋川,就在辋峪内,里面山重水复,还有王维的辋川别业遗址和一棵千年银杏树。
汤峪:汤峪分东汤峪和西汤峪,东汤峪在蓝田,西汤峪在宝鸡眉县,都以“温泉”而闻名。蓝田东汤峪是陕西最有名的温泉度假胜地,有“天下第一泉”之称。
流峪:流峪在九间房镇,入口处即为蓝田猿人遗址。流峪全长约50多公里,流峪河水清澈清幽,里面有一个叫流峪飞峡的景区。这个峪道是很多自驾游和骑行者喜欢的旅游路线。
除此之外,蓝田还有灞河源头的灞源镇,风景也很清幽……
你去过蓝田吗?对这里的印象怎样?
黄小黄走陕西:发现身边的风景,一起游历那些山河与岁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