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快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74932.html

专升本语文合集

基础知识

1语言知识

文言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结伴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式、状态。文言中常常用名词作比喻来形象地描述行为动作的方式、状态,实际上是用名词作状语。这类状语一般译为“像……一样(似的)。”

《狼》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没多久,一只狼干脆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

句中名词——犬,修饰动词——坐,作状语,犬坐,译为像狗一样地坐着。

《小石潭记》中“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谭西南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如游蛇那样爬行,忽现忽隐,都能看见。)

句中名词——斗、蛇,分别修饰动词——折和行,作状语。斗折译为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译为像蛇那样爬行。

《中山狼传》中“有狼当道,人立而啼。”(有一只狼挡在路中,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句中的名词——人,修饰动词——立,作状语。人立译为像人一样直立。

《冯婉贞》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拿着刀带着盾,像猿猴那样敏捷地进攻,像鸷鸟那样勇猛的搏击。)

句中名词——猱、鸷,分别修饰动词——进和击,作状语,译为“像猿猴那样敏捷地进攻,像鸷鸟那样勇猛的搏击”。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听到这话之后,袒露上身,背着荆条通过蔺相如宾客的指引到蔺相如家请罪。)

句中名词——肉,作状语,修饰动词——袒,但不是比喻方式,肉袒,译为上身袒露着。若按比喻方式去理解,肉袒将译为像肉一样袒露,既让人费解,也讲不通,这种情况要注意结合文章整体,来美化翻译语言。

二表示对人或物的态度。表示对人态度的名词状语的含义,就是对动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态度,通过名词状语表示出来。这类状语一般可译为“像对待……那样地……”或“把……当作……”的意思。

《孙子吴起列传》中“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齐将田忌不仅赞赏他,而且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

句中名词——客作状语,修饰动词——待。客待之,就是用客礼有待他,可译为“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

《鸿门宴》中“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刘邦说:您替我把向波招呼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地对待他。)

句中名词——兄,修饰动词——事,作状语。兄事之译为“像对待兄长那样地对待他”。

《鲁仲连义不帝秦》中“彼秦者……,虏使其民。”

句中名词——虏作状语,修饰使令性动词“使”。“彼秦者……,虏使其民”译为“那个秦国像对待俘虏似的来驱使他的百姓”。

三表示所用的工具。表示行为动作所用工具的名词状语,可用“用(拿)……”的形式翻译。

《愚公移山》中“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于是愚公就带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打石头,挖土快,用簸箕、箩筐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句中名词——箕畚作状语,修饰动词——运,说明“运”所用的工具。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译为用(拿)簸箕、箩筐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陈涉世家》中“宋留以军降秦,秦传留至咸阳,车裂留以徇。”(宋留率军叛变投降秦国,秦国把宋留押送到咸阳,用车分裂宋留以示众。)

句中名词——车作状语,修饰动词——列,表示所用的工具,车裂译为“用车分裂”。

《中山狼传》中“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狼,快离开!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

句中名词——杖,用于动词——杀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所用的工具,杖杀汝译为“用手杖打死你”。

四表示处所。表示行为动作发生处所的名词状语,可用“在(当)……”的形式去翻译。

《高祖本纪》中“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往骊山服役,在途中不少人逃跑了。)

句中名词——道用于动词——亡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处所。“道亡”译为“在道上跑”。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我没有办法,只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在荒草中行走,在露天歇宿。)

句中名词——草、露,分别修饰动词——行、宿,作状语,表示行、宿的处所。

本文主要讲述了名词作状语常见的基本情况,通过大家熟悉的文言文中的语句描述,从各不同的方式描述名词作状语常见的四种表示的方式、态度、工具、处所的情况,让每位读者更加清楚的理解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名词作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驴不胜怒,蹄之.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为动词.例②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脚踢”.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例如:①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③赵王之子孙侯者.例①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后,活用为“游泳”.例②名词“衣”用在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即“穿”的意思.例③中名词“侯”用在“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即“封侯”.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例如:①树之以桑.②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例①名词“树”后有介词结构“以桑”,“树”活用为动词,是“种植”的意思.例②名词“风”之后有介词结构“乎舞零”,“风”活用为动词,是“吹风”“乘凉”的意思.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年高考福建卷)“而”一般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性词组,不用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①名词“衣冠”活用为动词,“穿好衣服,戴上帽子”.例②名词“东”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溃逃”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例如:

①阙秦以利晋.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例①“利晋”,是“使晋得利”,这是客观的结果,因而“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②“药之”是“以众人的议论为药”,是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客观上,众人的议论不可能真的成为一种药,因而“药”是意动用法.

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是指用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判断主语的句型。

一、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4、语义上主谓直接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

二、判断句的形式: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主语,谓语。(“兵,凶器。”)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担者,这种句型是被动句

二、被动句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受”“受......于”表被动。如:“受制于人。”

被动句就是“被”字句并举例说明,被动句的注意事项,使用被动句的适宜情况。2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兼词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   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旃".这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的拼合,如:"旃"是代词"之"和介词"焉"的合音,"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和动词"可"的合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兼词都是合音词.另外,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兼词并不是独立的一类词.   下面,把常用兼词的具体用法介绍一下.   "诸"字用在句中是兼代词"之"和介词"于"两个词,而用在句尾时,则见代词"之"和语气词"乎"两个词.如:(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   (2)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   句(1)(2)的"诸"为"之于"的合词,而句(3)的"诸"为"之乎"的合词.   "焉"作兼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既可兼"于之"或"于是"又可兼"于彼".如:(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盍","曷"("曷"通"盍")两词都是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两个词.如:(1)子曰:"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904.html